第六十九章:袁程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受隆城。  

在陈安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有一间屋子还亮着烛光。  

“你是说他们也是来买马的?”  

丛行的胖手搭在案几上对着丛运说道。  

丛运拿起案几上的水壶,给丛行倒了杯水。  

“通过这些天和他们的相处,感觉那个陈宫的身份定不简单,看着不到二十,家中敢让他来买二十匹好马,还有那个李荣,箭法出神入化,如此好手,但他却以陈宫为大。”  

丛行喝了口水,抿了抿嘴唇:“二十匹马,部落了现在没有这么多了。”  

丛运一笑:“我知道,所以准备去旁边几个部落商量商量,每匹马我们赚的中间钱就行了。”  

“你给他们多少一匹?”  

“说了四万五千钱,能挣一些。”  

丛行一口气将水喝完后说道:“那行,这些天他们交给我照顾,你快去快回。”  

“可以,明天一早我就出发。”  

宣室殿。  

刘恒昨日在请教完薄姬后,回来就想明白了其中的要害,决定找张释之再说一下。  

刘恒看着进来的张释之,等张释之行完礼后,一脸不情愿的说道:“关于你昨日对犯人的处置,朕允了!”  

张释之则好像知道刘恒会这样说一般,拜道:“多谢陛下!”  

“好了,没什么事你就先下去吧。”刘恒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诺,臣告退!”  

虽然刘恒很不想承认,但张释之对于此次事件的处理确实最正确的。  

张释之再一次的得到了刘恒的尊敬,同时还有朝臣以及百姓的尊敬,但他之前司马门拦刘启的那一次也为他自己埋下了隐患。  

袁程众。  

五原郡人。  

从小和父亲劳作,力气比一般同龄人都要大;十三岁时因匈奴南下父母丧命,带着弟弟躲藏在山中躲过一劫,但也因此被山匪捉住,那个山匪头子不知是可怜他们还是怎么的,就让他们住了下来,袁程众他们住下后才发现还有一些和他年纪差不多,甚至比他弟弟还要小的孩子;用那头子的话来说就是先把你们养着,等你们大了都要给我效力。  

因为每日的食物有限,那些小孩子认为他们之间也该有个老大,由老大来分配;袁程众靠着力气打赢了所有人,获得了这个资格,同时也知道了这些孩子大多都和他一样的遭遇。  

后来十五岁那年,因为山匪之间的势力之争,他们头子被杀后袁程众就带着这帮小孩开始逃跑,二十几个小孩最后只有十五个跑了出来。  

十五个小孩窝在小山谷了,没有收入来源,稍大些的外出找些野果,找些兔子之类的动物,也去河边抓些鱼,但没有办法煮制。  

袁程众让他们先用果子充饥,自己带了两个人跑到稍远的村落趁主人家出去劳作的时候偷了一口锅,拿了火石和一个木勺;和他同行的想再偷点其他的用品,袁程众说别人农家也不容易,偷了这口锅已经是不对了,不能再做的过分;于是他们清汤寡水,日子尚且过得去。  

就这样过了半年,有个八岁的孩子病死了,他们才反应过来,年纪尚小的孩子,遇到刮风下雨的时候没法办法走远,不然回来感冒是没有钱去医治的。  

袁程众他们将孩子埋了后开了个小会,附近的兔子被他们快逮完了,决定抓些鱼去卖。  

他们将磨尖的石头搭在木棍,木棍同样也用石头磨尖,用腰带一系,腰带是那些呆在山谷里的孩子贡献的,他们说现在果树也没果子了,他们帮不上什么忙,就捡些柴火,用不着系裤。  

他们将河里的鱼抓了后用那口锅抬到了附近的小城外的集市上卖,用卖的钱购置了一些其他的日用品。  

渐渐的都长大了,仅靠着这些已经无法养活十四口人,又没有其他的生活技能的他们就走上了匪徒这条道路…  

袁程众回想着这些年的匪徒生涯,每天过着自己不想的日子。虽然抢劫一次商队可以让他们生存很久,但他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曾经想过参军,十四口人,年纪不一样,没法做到统一的安排,后来人又多了,就更没办法了。  

受隆城。  

“今天已经第五天,还没有见着丛运。”李广吃着面前的小菜,对着陈安说道。  

这几日他们除了一开始第一天逛了逛这受隆城,其他时间都是在丛行的小店里度过。  

“这个不要急,他需要与其他人协商,所以没这么快。”陈安同样也吃着菜说道。  

丛行挪动着他肥胖的身子过来,显然刚才他也听见了陈安他们的对话。  

“嘿嘿,你们就放心吧,丛运敢接下这活,他就可以做到。”  

陈安笑了笑说道:“这点我们肯定是放心的,只是兄长性子比较急罢了。”  

就在他们交谈之时。  

“有人吗?”  

从门口进来七八个匈奴人。  

丛行见状立马说道:“先失陪了!来了!”  

丛行走到他们面前用匈奴人的语言说道:“我就是这儿的主人,几位是要吃饭还是住店啊?”  

那穿着明显要比旁人好的匈奴人在身边那人耳边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吃住都要,先来桌酒菜,随后再去看住的房间。”  

“好的,好的,这边请。”  

丛行笑着将那些人领到位置上,说了几句就去后面准备了。  

陈安吃饭的同时目光也在斜瞟着那些刚进来的匈奴人。  

一行八人,每人都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