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水落石出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的戏太真,可以骗过在场所有普通人,而凑巧的是当时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所以如何能够看破?  

要知道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精湛表演,可是那种可以拿奥四卡小金人的。  

就算是天上的某些神仙也不能看出两人其实是在演戏,更何况是天竺国的在场这些区区凡人,不是小看他们。  

他们简直连敷衍怎么演都不知道,只有被骗的份,不然还能翻天不成?这不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实现?  

别问为什么,因为条件不允许。  

所以只有相信,这是猪八戒和沙悟净此时最真实的表现,大家都是将心比心的,毕竟但凡是人就没有不怕死的。  

因为谁也没有多条命,可以瞎浪。  

天竺国的公主和王后,这时吓得手里拿着的手帕都掉落下来,原来两人刚才也忍不住偷偷的在笑。  

正因为如此,天竺国王才会如此愤怒不已,失态的大声呵斥为了尊严。  

在见众人都安静下来,且所有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天竺国王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正想长篇大论一番。  

猪八戒和沙悟净已经反应过来,接下来是王后、天竺国的公主和其他人。  

“陛下,吉时快过去了…”  

“额,是吗?寡人知道了!”  

“既然知道了,陛下还不快处理好,让典礼快点开始,免得错过吉时?”  

“那个什么,王后,寡人该怎么办?”  

王后听了天竺国王这问题,忍不住白了一眼天竺国王,平时挺英明神武的一个人,只要遇见和女儿相关的问题,就是一团浆糊是什么鬼?  

“哎”,王后无奈的叹一口气,然后小声的对天竺国王说道:“这个又不难,陛下只需要如此这般,才如此这般就好。”  

天竺国王听了王后的话,立马对唐三藏说道:“贤婿,你就安心的在我天竺国住下来,和我女儿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就好,我也知道你们是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经的。  

也没有谁说一定要你亲自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才能求取得真经。  

你是和尚,你的徒弟们也是和尚。  

你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也能做到。而且你的弟子们看来个个不凡。  

正所谓: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  

我可以选择一个好日子,给你的弟子们准备好路上需要,欢送他们离开我天竺国去往西天大雷音寺求取真经。  

接下来的事情就这么办了,说定了不能改,寡人一言九鼎,不接受反驳。”  

唐三藏听了天竺国王很有道理的话还能怎么办?在天竺国王那满是威胁可以杀人的眼光中,只能含泪答应。  

接下来天竺国王,给天竺国的公主和唐三藏他们两人举行盛大结婚大典。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此时也没有人会想起了“孙悟空”在哪里,在干什么?  

“我的三个徒弟还在驿馆,希望陛下把他们叫来,倒换了公文,我再嘱咐他们几句话,让他们早点去取经。”  

接下来在和和气气,喜气洋洋的气氛下,唐三藏和天竺国的公主的婚礼顺利结束,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  

第二天,一大早。  

天竺国,金殿。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就跟着文武百官一起上天竺国的早朝。  

期间天竺国王同意了放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离开天竺国,然后命令内侍去把早就准备好的行礼挑上来…  

在这些人挑着丰富的礼品上殿时,猪八戒、沙悟净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显出了“原形”来,而再他们这也做的同时“孙悟空”也到了天竺国金殿上。  

天竺国王和文武百官看“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个人相貌丑陋,个个都吓得连连倒退,口称妖怪!  

自然有忠心耿耿的内侍和侍卫,口中喊着“护驾”,将天竺国王围起来。  

仔细一看,他们也是两股战战。  

天竺国王虽然心里很害怕,不知道是被保护起来有了安全感。  

还是因为他为了一国之君的尊严,尽然抬头看向猪八戒和沙悟净、“孙悟空”三人壮着胆子质问让“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  

“你们是哪何人,来我天竺国想要干什么?别太过分了,要知道寡人可是天竺国王,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只要不太过分寡人都答应你们,只求别伤人姓命!”  

天竺国王让“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报清他们来历,又是威胁,又是利诱,语气越来越弱,处于缩小无助状。  

“孙悟空”:“…”(假硬气!你要是不妥协的说后面的话,我差点就信了。)  

猪八戒:“…”(这个天竺国王人还可以,也算是合格,有个好国王的样子)  

沙悟净:“…”(我们还是别太为难天竺国王了,他是一个好人,要是吓出个好歹来可就不好了,好歹是个人王!)  

天竺国王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沙悟净发了一张好人卡,“孙悟空”和猪八戒听了沙悟净这话,纷纷表示认同。  

这三个人表面蒙圈,其实也都是假的,其实他们暗地里在传音交流意见。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不过只是很短暂的时间,在众人注视下“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个人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一个个立马“回过神来”,然后面对的天竺国王,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报出自己真实的身份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