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公主?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三藏心里还是小纠结了一下下,可是刚才答应了布知和尚邀请。  

也不能在说自己不去了,不知道怎么办的唐三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唐三藏不知道要怎么说,那就不说好了,什么都不知道直接走!  

这样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件尴尬的事情,后面的事情唐三藏打算糊弄过去。  

“布知方丈,我现在就可以。”唐三藏心里转了这么多的想法,立马回答道。  

布知和尚听了唐三藏的回答,就让小和尚前面带路,三个人走出去。  

七拐八拐…  

唐三藏、布知和尚、小和尚三人半个时辰,这才来到被保护很好的一间大殿进去之后,唐三藏早就累瘫了。  

唐三藏走到佛台下的一个蒲团就坐了下来,走这么长的路,身为一个很缺乏锻炼的唐三藏,自然觉得很累。  

小和尚一点都不累,唐三藏还不奇怪,可是布知和尚这个老者竟然也是脸不红气不喘,这让唐三藏某种错觉。  

布知和尚是年迈的老人?  

还是他唐三藏是年迈老人?  

唐三藏坐下来休息,心里就是有一种奇怪感觉,心里有好奇自然想问,何况唐三藏还是一个好奇宝宝。  

只不过还没有等唐三藏问在自己身旁坐下的布知和尚和小和尚两人。  

留在唐三藏刚想问出来的时候,落忽然被娇滴滴的女子哭声给打断。  

刚开始唐三藏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是停下来仔细一听确实没错,有女子清晰的哭泣声音,可是布知和尚、小和尚两人的表情一点变化都没有。  

唐三藏口颂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问布知和尚道:“布知方丈,我怎么听到有女子哭泣的声音,敢问是什么人?”  

布知和尚听了唐三藏这个问题,脸色确实一变,没有立马回答唐三藏。  

布知和尚转头吩咐小和尚,让他到大殿外站着,不要让其他人接近这里。  

等小和尚出去后,布知和尚二话不说起身之后,就对着唐三藏跪下去。  

布知和尚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坏了唐三藏,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唐三藏不知所错,不过也是一个瞬间而已,回过神来的唐三藏起身,赶忙将跪着的布知和尚给搀扶起来。  

刚开始布知和尚还不起来,一定要唐三藏答应帮助自己,不然不起来。  

唐三藏哪里见过这样的,心软的他自然答应了,等把布知和尚安排坐下,才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来。  

“布知方丈,为什么要行如此大礼?  

怎么一听我说那女子的事情,您就如此惊慌,看来你不是带我来看弥勒佛祖讲道的地方,恐怕是为那女子的事。  

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好好商量,布知方丈何必如此?我等都是佛门中人。”  

布知和尚听了唐三藏这一连串的问题,一会摇头一会点头,随后布知和尚长长的“哎”了一声,在唐三藏好奇的注注视下,才将事情原因给唐三藏说明。  

“贫僧也不容易,圣僧见谅。事情要从去年这天的晚上说起…”  

那天晚上,原本月明无风。  

天空中繁星点点…  

忽然布金禅寺刮起一阵大风,在那一阵风响停下来后,接着就又传来了一阵伤心的哭声响彻布金禅寺。  

布知和尚带着布金禅寺所有人一番查找,最后在这个院子找到一个毫发无伤,坐在地上哭的很悲伤的女子。  

唐三藏听到这里,出声打断布知和尚的话头,问道:“布知方丈,你说的那个女子,就是我刚才听到哭声的那个?”  

布知和尚点了点头算是回答唐三藏的问题,然后接着将事情讲下去…  

布知和尚在其他人发现那个女子,立马就来到这里,好奇的问女子来历,怎么来到布金禅寺的。  

其实布知和尚众人心里都或多或少有怀疑这个女子不简单。(是妖怪!)  

但是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还是问清楚一点,才知道怎么处理这个女子。  

六明天尊在暗处听到这个说法,在心里不屑的想道:“布知和尚也是个脸皮厚的,这和说法是说的好听的。  

其实他们怕得罪不起不知名妖王,让布金禅寺众人都受了罪,避免什么血光之灾,毕竟没有人拿自己命开玩笑。  

人生自古谁无死,谁又不怕死?  

当然这个是题外话,布知和尚的问题,让那一个女子听到渐渐地停止了哭泣声,慢慢的回答布知和尚。  

“我的到来让各位高僧受惊了,对不起打扰了,我也不是故意的。  

我是天竺国的公主,原本正在皇宫花园,在皎洁的月光下赏花。  

不知道哪里吹来一阵妖风,我很害怕,然后眼前一黑再醒过来,就发现自己被风吹到布金禅寺这儿来了。”  

布知和尚等人听了这个女子的话,一时分不清真假,毕竟他们没有见过天竺国的公主,又怕女子万一…  

“万一?万一什么?”  

布知和尚听了唐三藏这个问题,很不好意思的对唐三藏道:“我们怕那女子万一是妖怪怎么办?可是我们都是佛门中人,又不能将之拒之门外。然后我们就把她锁到一间空房里。  

从那一天开始,布金禅寺所在的百脚山就出现了蜈蚣,而布金禅寺是唯一没有蜈蚣的地方,自然有很多人夜晚来布金禅寺借宿,因为布金禅寺内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子,怕被外人知道。  

又怕这个女子演戏,是真的妖怪。  

所以将所有的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