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慈云寺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听到唐三藏五脏庙抗议的声音,也缓过神来。  

看着不好意挠头的唐三藏,然后转身瞪“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  

唐三藏小手对着“孙悟空”方向,只见唐三藏纤纤玉手,就那么在空中张合了几下,虽然唐三藏没有说话,可是那意思很明显:“拿花果山蟠桃来!”  

“孙悟空”也不小气,拿出三个花果山蟠桃用法力包裹着,送到唐三藏的纤纤玉手中,唐三藏从中拿出一个放在怀里,然后把剩下一个花果山蟠桃送都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的面前。  

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看着眼前的花果山蟠桃,闻着那诱人的香味。  

就算定力超群的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都忍不住,下意识做出咽了咽口水的动作来,然后就听唐三藏说道:  

“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也没有带什么好东西来,这是我大徒弟孙悟空从老家花果山带来的桃子,这个蟠桃算是给主持的见面礼,还望主持收下…”  

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刚开始连连摇头,还飞快拉小和尚到自己身边,这才说道:“圣僧确实多礼了,我们出家人都是大开方便之门,哪有收礼这么一说。  

再说收的还是同道的礼物,老衲是无功不受禄,还是这么贵重的东西我如何能收得,您也是得道高僧,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才是,切莫为难于我才好!  

坏了你我的修行,让人看了笑话去就不好了,出家人与人为善是正确的,哪里还有要求别人送礼的事情。  

您还是收回去得好!”  

唐三藏和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两人就这么,来来回回推了几次。  

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最后,推辞不过唐三藏,因为唐三藏一句:  

“主持你若不收这花果山蟠桃,就不住在慈云寺主持借宿了,我们毕竟还可以去金平府的驿站可以住。  

(唐三藏的潜台词就是,不收我们的花果山蟠桃,就是不给我胖虎面子,不欢迎我们在慈云寺借宿。)  

而且我认为,了空主持着相了,我听圣人说过这样一首诗,正所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要我们心向我佛,其他的细节又在乎什么?我乐意送你是缘分,你若不收依照这样的事态,惹得大家都不开心又何必呢?你我都是修行中人。  

同为我佛教徒,目前我求借宿,这点东西又不怎么珍贵,就算是再珍贵又如何?了空主持切莫着相了。  

我佛也曾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又有得道佛陀说过,若心中有佛,喝酒吃肉又何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虽然我不怎么认同吃肉喝酒。  

可是这份豁达确实我不及也,所以了空主持,就不在意这么点细节,听我的劝,将这花果山蟠桃收下,可好?”  

了空和尚见唐三藏滔滔不绝的劝说自己,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连忙双手合十,口颂一声:“阿弥陀佛”。  

打断了唐三藏的话头,看着一脸意犹未尽的唐三藏,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长长呼出一口气,点头说道:  

“圣僧拳拳之心和诚意,老衲再推辞就说不过去了,那么我就却之不恭。”  

六明天尊听了唐三藏的话,也是满头黑线,这首诗好像是他说的。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唐三藏这一说话,还真能说,就像开了闸的水库。  

简直就是一泄千里,势不可挡。  

且让人听到后面,有种要杀了唐三藏的冲动,其实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听了唐三藏一番义正言辞的话。  

了空和尚心里也是有这样的想法,不然也不会出声打断唐三藏的话,从刚开始听唐三藏还感觉很有道理,后面确实有一点心烦气躁,有杀人的冲动。  

要不是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的定力、修为、心性都绝佳。  

换成他慈云寺的小和尚这么啰嗦,恐怕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早就一巴掌就盖在他头上了,明明一句话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废话解释?  

虽然这些废话,刚听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实际上却像臭婆娘的裹脚布一样,那是又臭又长让人讨厌。  

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也不是真的拒绝收下唐三藏的花果山蟠桃,就是那么礼貌性的客气了一下。  

没有想到无意间打开了,唐三藏惊人的唠叨模式,见唐三藏又将花果山蟠桃递了过来,了空和尚“急切”的从唐三藏手中将花果山蟠桃接了过来。  

收下花果山蟠桃,生怕唐三藏在将什么大道理,花果山蟠桃这样的天才地宝很是难得,不容易保存。  

了空和尚可没有“孙悟空”有保鲜的神通,只能当着唐三藏等人的面服下花果山蟠桃,效果也是惊人的。  

就见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的一头白发,一瞬间恢复了黑色。  

慈云寺主持了空和尚身体的旧伤痊愈,身体一下轻松许多活力十足,整个人看上去,年轻了好几十岁。  

其他好处就不多说了,了空和尚和小和尚都是普通的凡人,花果山蟠桃自然有惊人的效果,好处自然不要太多。  

了空和尚一番整理心绪后。  

带着小和尚的热情的邀请唐三藏师徒四人,进入了慈云寺。  

费了这么多时间,唐三藏和他的徒弟们终于走进慈云寺里。  

白龙马被小和尚带去马厩照顾,唐三藏他们只想好好歇歇一下,吃一下慈云寺的斋饭,好好休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