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终落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三藏等人听了如来佛祖解释的话,也不辩驳直接接受了。  

因为如来佛祖这个说法是对的,道理是哪个道理,他们就算不能接受也没有办法,唐三藏师徒四人没有选择。  

如来佛祖将取经团队送回狮驼岭,因为他们违反规则用飞的。  

取经团队必须从狮驼岭从新开始,如来佛祖送走取经团队回到狮驼岭后,带着青狮、白象、金翅大鹏离开了狮驼国,往那西天大雷音寺而回。  

在回去的路上,如来佛祖给狮驼岭三位妖王上了一课,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尊重如来佛祖决定。  

稍做修整之后,就带着昏迷不醒的唐三藏接着赶路,往西天方向而去…  

唐三藏听到这里问道:“狮驼岭三位妖王,是个什么来历?怎么本事如此高强,悟空你们都拿不下他们?”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向唐三藏说明了一下狮驼岭三位妖王来历。  

原来那狮驼岭三位妖王,金翅大鹏竟然算是如来佛祖的舅舅。  

狮驼岭另外两位妖王,原来竟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和黄牙白象。  

狮驼岭三位妖王一同从西天逃了出来,下凡各自为妖,因为同样的目的和同样的出身西方,会成了结拜了。  

成为狮驼岭三位妖王。  

如来佛祖让青狮大王,白象大王各自回文殊、普贤菩萨处,等青狮、白象离开以后,如来佛祖坐在五彩祥云上,和金翅大鹏用眼神打架。  

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齐齐“哼”了一声,显然是不欢而散。  

唐三藏听完弟子们的讲述,低头不语心中不知道在想什么。  

路还是在继续走,唐三藏的身体慢慢在恢复,可是心中的裂纹,却慢慢的在扩大着,越来越快、越来越深。  

唐三藏从如来佛祖收伏狮驼岭三位妖王事情里,看到的他们师徒四人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不是唐三藏想要的,也不是唐三藏离开大唐,向西天而去想要求的佛。  

也许真佛现在根本不存在…  

唐三藏只能到了西天大雷音寺,确认自己心中这个想法。  

再决定以后的路怎么走,唐三藏心里的树这一刻过后,又粗壮了几分。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颗树才能独木成林,足够为唐三藏撑起一片理想的天空,让唐三藏见到梦中的天国。  

未来没有来之前,没有人知道。  

未来将带来的是什么。  

惊喜亦或者是惊吓?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一切冥冥之中皆有定数,没有足够的实力的话,逃是逃不过的。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没有实力只能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没有自由更不要谈什么梦想和未来…  

取经团队的气氛,因为唐三藏一个人的沉默的思考,而变得很压抑。  

唐三藏回过神来,也意识气氛很不对劲,自己一个人不开心就好。  

影响到徒弟们的心情就不好,大家一起经历了那么多,就像家人一样。  

唐三藏为了缓和气氛,同时唐三藏也好奇圣人六明天尊留下的锦囊里。  

到底写了什么?  

“额呵呵,悟空。”  

“师傅我在。”  

“那个,六明圣人留下的锦囊妙计,里面写了些什么?”  

唐三藏问出这个问题,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耳朵也竖起来,准备听六耳猕猴版孙悟空说答案。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也好奇,六明天尊留下的锦囊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脸色一番变化,就犹豫不决的样子,让唐三藏、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看得莫名其妙的。  

唐三藏以为六耳猕猴版孙悟空想独吞好处,不然卖什么关子?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似乎也是这个想法,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六耳猕猴。  

唐三藏最先忍不住,十分不高兴的说道:“悟空,难道你连为师也要欺骗?”  

“没没没,只是!”  

“只是?没有只是,快告诉为师。”  

“那个是师傅你自己要听的,听了之后,可别反过头来怪我啊!”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话里话外都透着神秘,不就一个锦囊妙计吗?  

“孙悟空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迟,还吞吞吐吐的不肯说,这中间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且还是关于唐三藏的故事,看来有一个惊天大瓜。”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想了很多,搬着小板凳排排坐,就等六耳猕猴拿瓜出来切分大家吃瓜了。  

六耳猕猴却直勾勾的看着唐三藏,一点也没有要说话的意思,显然要等唐三藏确认他要听自己说的话。  

不然六耳猕猴那个样子,可以用打死都不会说来形容。  

唐三藏其实心里也好奇,到底圣人六明天尊的锦囊妙计里,写了些什么?  

可是从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的话语中了解到,可能是关于自己的坏事情。  

这让唐三藏心里没有底了,自己到底是听不听?  

现在唐三藏根本就是骑虎难下,因为唐三藏完全勾起了,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对于锦囊妙计里到底写了些什么的好奇心,要是唐三藏这样就放弃了。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也会千方百计的去套消息,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的嘴是很严的,之前一直没有说出来,就能看出来六耳猕猴想保密的。  

这一刻,唐三藏恨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