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可怜人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圣娘娘就劝赛太岁解下衣服,好帮赛太岁捉虱子。赛太岁也不怀疑金圣娘娘有什么别的企图,立马解下衣服。  

入眼可见解下来的每一件衣服上,都有密密麻麻虱子。  

虱子受惊吓,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快速逃离这个微笑的地方。  

赛太岁把衣服解下后,果然在他的腰间挂着三个金铃。  

此时的金铃上,已经爬满了虱子。赛太岁见宝贝如此,自然心疼不已,正准备出来那些可恶的虱子的时候。  

孙悟空变成的小丫环大叫一声“哎呀,这宝贝可不能被虫子给咬坏了去,大王您快把金玲解下,我把虫儿捉去。”  

赛太岁听了小丫头的话,按照小丫头无知,宝贝金玲怎么会坏。  

可是在金圣夫人赞同的眼神下,赛太岁想道自己狼狈的情况,自然是又羞又慌,也顾不得分辨真假,直接把三个金铃解下,递了“小丫头”。  

孙悟空变成的的丫环见妖怪一心忙着捉虱子,就把金铃藏了,拔了一根毫毛变成三个假金铃。  

孙悟空变成的小丫鬟,拿到灯前捉虱子,最后收回变虱子的毫毛。  

赛太岁这才轻松了下来,  

孙悟空变成的丫鬟,把假的金铃递给赛太岁。  

赛太岁穿好衣服,到桌上去拿金铃,娘娘故意问道“这玩意有什么用处,整天挂在腰间?”  

赛太岁给娘娘讲了三个金铃的厉害和用法,孙悟空都记在心里了,等赛太岁说完,  

娘娘说道“既然这样,就应该交给我保管,那不是更好。”  

赛太岁也不怀疑有它,就把金铃交给娘娘,看着她锁入箱中。  

孙悟空得手之后就念动真言,使了一个隐身法,出了獬豸洞。  

孙悟空站在洞前的高处大声喊道“赛太岁,快把金圣娘娘交出来!”  

赛太岁听了孙悟空的叫阵,大吃一惊,连忙点起小妖们出洞。  

孙悟空手提着一柄宣花斧喊道“你叫什么名字?敢前来找死。”  

赛太岁和孙悟空双方挥动兵器大约打了五十个回合,赛太岁体力不支,找了个借口,说要回洞吃早饭,其实是想去取金铃。  

孙悟空心里和明镜一般,也就故意收起如意金箍棒放赛太岁回去了。  

看着赛太岁离去的背影,孙悟空站在赛太岁的洞府前嘿嘿冷笑。  

赛太岁让金圣娘娘把金铃拿出来。娘娘一边开锁,一边在想不知道悟空能不能逃脱性命。  

其实,娘娘和赛太岁都不知道,这三个金铃全是假的。  

赛太岁拿着金铃又跳出洞,对悟空叫道∶“孙悟空,看我的宝贝!”  

赛太岁把第一个铃晃了晃,不见往外喷火;又晃第二个铃晃了晃,不见往外冒烟;再晃第三个铃儿,也不见往外流沙,立刻慌了手脚,不知所措。  

孙悟空笑着说“赛太岁,你还是看我的宝贝吧!”孙悟空说着话,从腰间把三个真的金铃解下来,一齐摇动,一时间,烈火、青烟、黄沙同时喷出,震天动地,把那个赛太岁吓得魂飞魄散,想逃命,却又走头无路。  

眼看着赛太岁就要身死当场,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观音菩萨驾着祥云到了赶到这里,先是高呼一声“悟空,手下留情!”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下意识的停下手来,看着天空好奇来着何人,怎么听着声音有点耳熟?  

观音菩萨见六耳猕猴版孙悟空停下手来,微不可查的点快头对六耳猕猴说道“悟空,你不能烧死赛太岁,这赛太岁是我那坐骑金毛吼!”  

观音菩萨的声音冷冰冰的,让六耳猕猴明白,事不可为。  

六耳猕猴收起了如意金箍棒,看着观音菩萨怎么收场,就见观音菩萨用杨柳枝蘸了些净瓶里的甘露向四周一洒。  

周围的立刻烟消雾散,火焰、青烟、黄沙全都不见了,这里的风景,现在竟然比以前秀气几分,也算因祸得福。  

那赛太岁受了甘露,伤势立马恢复如初,趴在地上显出原形金毛吼。  

观音菩萨马上就发现,金毛吼脖子下面的三个金铃不见了。  

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呗六耳猕猴拿走了,在向要回三个金铃后,观音菩萨骑上金毛吼,驾云会南海珞珈山去了。  

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吼,是趁牧童打瞌睡的时候,溜到凡界来作怪的。  

孙悟空打进赛太岁的洞府,把小妖们全都杀了,救出金圣宫娘娘和昏迷不醒的唐三藏。  

孙悟空又找来一些软草,扎成一条草龙,让娘娘闭着眼骑在上面,然后念动咒语,施展法术。  

娘娘腾云驾雾,飞回了皇宫。  

半个时辰后他们来到了皇宫。娘娘睁开眼下了草龙,和孙悟空登上金殿。  

国王见了,急忙下了龙椅来扶娘娘,没想到碰到娘娘的手,国王就疼得大叫一声。  

这时空中传来了仙鹤的鸣叫声,原来是紫阳真人驾云乘鹤而来。  

紫阳真人来到娘娘面前,伸手一指,娘娘身上那件彩仙衣立刻变成了一件旧棕衣,掉在地上。  

原来,当年紫阳真人算出金圣娘娘以后有一劫难。会被妖怪抢走,怕她被侮辱,就把这件旧棕衣,变成五彩仙衣让她穿上,妖怪一碰娘娘,就如同被毒刺扎了一样。  

紫阳真人解除了娘娘身上的麻烦后,就告辞离开了。  

唐三藏的性格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是知道的,孙悟空立马换了关文。  

让猪八戒和沙悟净保护好唐三藏,急着开始赶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