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八戒立功1(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三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日夜赶路,这天太阳落山时正好走到一个名驼罗庄,就想找个地方过夜。  

庄上的李老汉见他们几个是和尚,叹口气说∶“不要说去西天,就是眼前这座七绝山,上面有八百多里长稀柿变成的淤泥,你们就过不去,还是回去吧!”  

唐三藏听了愁容满面,唐三藏忍不住跳出来质问李老汉为什么吓人。  

李老汉这才注意到唐僧身后的三个和尚,一见他们的长相,吓得倒退几步就要关门。  

悟空连忙陪笑,告诉李老汉他们是来自东土大唐,要到西天取经,自己长得是丑了些,但有降妖除怪的本领。  

李老汉一听他们能够降妖除怪,非常高兴,连忙请唐三藏师徒四人进屋…  

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素宴款待他们。  

孙悟空觉得李老汉前后的态度就像两个人,料定他一定有事相求。八戒不会绕弯子,直接问他。  

李老汉说∶  

“小老儿,确实有事相求几位长老。”  

唐三藏等人对视一眼,由唐三藏开口问道“李老,且仔细说来,能帮的我等,定然不推脱。”  

李老汉谢过唐三藏师徒几人后,娓娓道来…  

这驼罗庄原本也是个安静祥和的地方,可是问题就出现在,驼罗庄西面一座名为七绝山的山上。  

七绝山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都能结许多柿子,常年累月,没人去摘,烂的柿子把七绝山变成了一条淤泥河。  

其他的时候也还好,可是这天要是一刮西风,那腐烂柿子的怪味,就会随着西风飘进驼罗庄。  

奇臭无比让人做呕…  

这也就算了,大家忍一忍,这日子还是能过了,可不想…  

十一年前的夏天。  

驼罗庄的人们都在田里,正在收粮食,忽然一阵狂风,刮得天昏地暗。  

大家都以为要下雨,赶快收拾。谁知满天黄沙是妖怪施的法术,妖怪乘机吃了很多庄里的牛马,人们吓得不敢出门,不管白天晚上,一听到风声就跑了。  

我们也试过招人降妖伏魔,当初大家就是推选李老汉去找高人…  

李老汉去驼罗庄南面南山上,请来了一个和尚来降妖。  

和尚倒是请来了,问题也来了…  

那和尚在村外摆上香案,烧香磕头,摇铃念经。  

庄里的的人见了和尚的做法都说∶“老和尚法力无边,这回该有太平日子过了。”  

不料正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狂风大作,妖精又来了,人们连忙跑回家中,关闭门窗不敢出来。  

风停了之后,大家出来,发现降妖的老和尚已经不见了,只有帽子挂在树梢上。大家明白和尚怕是被妖精抓走,凶多吉少了…  

从那以后,驼罗庄再也没有人,敢提起捉妖的事情,大家生怕惹怒了那个妖怪,不管白天黑夜都紧闭着门窗。  

唐三藏一行人听完李老汉的讲述。  

唐三藏看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一眼,唐三藏明显是在等待他们给自己一个答案…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刚要说什么的时候心里就传来了六明天尊的话。  

六明天尊“六耳,这一难你好好休息,看猪八戒的表演。”  

六耳猕猴微不可查的点头,所以唐三藏看到的就是,孙悟空就不说话…  

唐三藏眼中有一分失望,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看的很清楚。  

沙悟净是那种小透明,除非逼不得已,他都是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猪八戒看是表现的好机会,却异常爽快地说∶“一两个妖怪,不要紧,我去替你们把他抓来。”  

李老汉连忙找来几个老人,要用重金感谢猪八戒,猪八戒坚决不要。  

要了人家的重金,怎么算是良好的表现,还怎么给唐三藏留下好印象?  

当然是坚决不要,正在猪八戒和老人们来回客气的时候。  

狂风骤起,吓得老人们面无血色,六耳猕猴版孙悟空让老人们,陪着唐三藏躲在屋里。  

猪八戒拉着六耳猕猴、沙悟净走到外面,只见狂风刮过,半空中出现两道闪光,六耳猕猴和孙悟空一样有“火眼金睛”,所以一眼就能看出。  

两道闪光,那是妖怪的双眼。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连忙说“我保护师傅他们,八戒你和沙师弟,上去看看那妖怪是个什么东西。”  

“可能得话顺便把他拿下…”  

六耳猕猴这话说得,正合猪八戒的心意,猪八戒高兴的说道“知道了大师兄。”  

这句大师兄说的是满满的诚意,然后,猪八戒拉着沙悟净飞上天空。  

猪八戒和沙悟净,来到妖怪面前。  

问妖怪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祸害驼罗庄的村民?  

来回连着问了几声,那妖怪当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是空气,都不回答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的问题。  

气得猪八戒和沙悟净举起兵器就打。那妖怪手舞双枪迎战,双方打到三更天都不分胜负。  

猪八戒见妖精只守不攻,和沙悟净传音后,由沙悟净在正面吸引妖怪的注意,猪八戒自己找个时机假装回去搬救兵,偷溜到妖怪的后面,去偷袭妖怪。  

猪八戒的偷袭没有得手,那妖怪的背后就像长了眼一样。  

猪八戒的九齿钉耙还没有靠近妖怪的时候,感觉到九齿钉耙带来的风后。  

在九齿钉耙还没打到妖怪前…  

那妖怪灵活的侧身躲开了,猪八戒攻击而来的九齿钉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