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歪歪4(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个什么,不能再废话了,不然又要被说在水字了。  

亲爱的大家记住,我是13号选手旁白君,爱你们哟旁白君“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啊?”  

他一脸蒙圈的样子,像极了爱情。  

爱情“这又有我的事?”  

那一脸茫然的样子,像极了失去的青春和岁月…  

青春和岁月静好…  

在“敕建护国金光寺”佛塔内,看见喝酒的小妖,孙悟空哪里会放过,听看两个小妖的交谈,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你们偷走了宝贝。”  

孙悟空原本想将两个小妖精抓去见孙悟空,两个小妖害怕被孙悟空打死,就招出了真情,原来在祭赛国不远的的地方,有一地名乱石山,在山下有一潭名曰碧波潭。  

碧波潭里住着万圣龙王和他的女儿万圣公主、女婿九头驸马。  

三年前,驸马九头虫跟万圣龙王来到祭赛国下了场血雨,偷去了佛塔上的佛宝舍利子。  

万圣公主又把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偷来,把佛宝舍利子放在坛里温养,让佛宝舍利子昼夜放光。  

最近,万圣龙王听说孙悟空所在的取经团队要路过祭赛国,就派鲶鱼精和黑鱼精来这巡视,打听唐三藏师徒的虚实,好对付唐三藏等人孙悟空为了证明寺中和尚们的清白,孙悟空把两个小妖精穿了琵琶骨锁起来,准备找到唐三藏一起回去休息。  

等第二天再解决这件事情,可是回去唐三藏所在的那楼层,却发现唐三藏被妖怪给抓走了。  

焦急不已的孙悟空,回去叫来了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一夜好找却没有发现唐三藏的踪迹。  

天边就变成了鱼肚白…  

第二天到来了,考虑到“敕建护国金光寺”和尚们的困难,加上师傅唐三藏教的好,“以慈悲为怀。”  

猪八戒和沙悟净,孙悟空三人,被唐三藏给说服了,决定帮“敕建护国金光寺”和尚们,先洗脱莫须有的罪行。  

然后再继续自己等人取经大业,这样的答案让唐三藏很欣慰。  

孙悟空三人带着两个妖怪和“敕建护国金光寺”的方丈,去了祭赛国的皇宫见国王,倒换关文的同时,将佛宝舍利子的真相说了出来。  

祭赛国国王给孙悟空三人换了关文,对于孙悟空乘机为“敕建护国金光寺”和尚辩护的行为深恶痛绝。  

根本不相信孙悟空的鬼话连篇。  

就算有两个小妖精证明,祭赛国的国王认为这可能是,孙悟空他们找来的托,只是为了“敕建护国金光寺”和尚洗脱罪行而已。  

英明神武的祭赛国的国王,认为既然你们妖怪都抓住了,那佛宝舍利子应该也找回来了?  

就命祭赛国的锦衣卫士,去“敕建护国金光寺”查看佛宝舍利子是否回来了?  

孙悟空在金光寺捉到的两个小妖怪如实招认碧波潭老龙王和九头虫驸马偷佛宝的经过。  

祭赛国的国王将信将疑,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度,下令将两妖怪关押起来,至于什么时候传旨放了金光寺其他僧人,那在说吧!  

只要找回了佛宝舍利子,一切事情都好说,祭赛国的国王答应孙悟空只要事情办妥,佛宝舍利子回来了。  

祭赛国的国王愿意赔礼道歉,并在光禄寺设宴给唐三藏师徒和“敕建护国金光寺”的和尚们。  

孙悟空听了祭赛国王的说法,只能选择除妖夺宝。  

于是痛快的答应了,祭赛国王的条件,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谈,达成一致意见。随即要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去前去碧波潭。  

孙悟空让祭赛国将小妖交给自己,国王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  

一切都要为找回佛宝舍利子让路。  

孙悟空让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各挟着一个小妖精做眼线。  

孙悟空一行五人驾着云,来到乱石山碧波潭,割下黑鱼精的耳朵和鲶鱼精的下唇,说∶“去告诉你们的大王,叫他送还金光寺塔上的宝贝,若有半个不字,叫他一家老少休想活命!”  

两个小妖精被丢进潭里,连忙跑进龙宫中向碧波潭老龙王和九头虫驸马,报告孙悟空的事情。  

九头虫驸马披挂整齐,手拿月牙铲,分开水道,跳了出来,喊道∶“孙悟空快来送死!”  

孙悟空一听大怒,抡棒打过去。  

两人一来一往,难分难解。  

猪八戒和沙悟净悄悄跑到九头驸马背后,举起武器就打。  

那九头虫驸马有九头十八腿,背后旁边都有眼睛,看得清楚,就地一滚,现出原形,原来是个一丈多长的九头虫,展翅腾空,想逃回龙宫…  

孙悟空一见,飞上天劈头一棒,那怪虫顺势斜飞,咬住猪八戒的脖子。  

猪八戒被九头虫带回龙宫,吊在西廊柱子上。  

孙悟空为了救猪八戒,让沙悟净回去看管好行李和白龙马,自己变成螃蟹潜到水里。  

孙悟空按照发现这是自己上次,偷牛魔王的辟水金睛兽时来过的地方。  

就照原来的路游到牌楼前,见龙王全家正在给九头虫庆功,猪八戒的九齿钉靠在殿外的柱子上。  

孙悟空横爬到西廊下,见猪八戒吊在那一点都不能动,痛得大喊大叫,便爬过去钳断绳索,悄声告诉猪八戒,让他在牌楼下等着。  

孙悟空潜入龙宫去拿九齿钉耙。  

猪八戒听出是孙悟空的声音,挣脱绳索后,按孙悟空的吩咐,悄悄地溜了出去…  

孙悟空拿到九齿钉耙后,变回原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