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歪歪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六耳猕猴趴在地上,成大字状,他的身上是不同的大小的黑脚印,现在他唯一能做的是用双手抱头。  

保护他那帅气的脸。  

这一刻的六耳猕猴的悲伤,已经难以形容,说成惨兮兮也不过。  

六耳猕猴被这场景给吓到了,立马从自己歪歪中清醒过来。  

他再也不敢瞎想什么了?  

“这尼玛的,就歪歪也不安全?”  

六耳猕猴小声抱怨了一句,袁无道人怎么会出现在六耳猕猴的歪歪中呢?  

这都是六耳天尊的恶作剧,那歪歪也是六明天尊拉着六耳猕猴陷入的。  

说到底都是六明天尊无聊之下,才小小的恶搞六耳猕猴。  

这样的恶作剧里主角光环,自然不会给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的歪歪,到此结束,六明天尊小小的动一下手指头,却让六耳猕猴难受许久。  

火焰山的火熄灭了,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在唐三藏的催促下,收拾好行李,启程离开了火焰山。  

唐三藏由六耳猕猴、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保护着继续,向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的旅途。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唐三藏来说要争分夺秒的争取,希望可以早点幸福到达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经。  

然而这日子对于猪八戒,沙悟净和六耳猕猴三人来说,每天都是煎熬。  

他们每天都要在唐三藏,一成不变的魔姓念经一样的催促下。  

早起晚睡风雨兼程,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也还好一路平平安安。  

没有生什么波折,这是唐三藏的一个人的想法。  

唐三藏的几位可爱的徒弟,恨不得让妖怪把唐三藏给抓走。  

这样大家都可以清净一下。  

平淡的日子过的特别快,唐三藏一行人就这样安稳的走了八百多里。  

这一天,他们来到一个西方小国,虽然这个国家只有一座城池,唯一的城池都城,名为祭赛国。  

祭赛国也用国名,但是它的疆土,实在是太小,称呼成一国唐三藏觉得太勉强了,祭赛国只一座城池名祭赛城。  

关键是这叫祭赛城的城池也不大,相当于大唐的一个长安县那么大。  

祭赛国也是唐三藏师徒一行人,一路过来看到的最小的国家。  

祭赛国表面貌不惊人,进入了祭赛城里,见城里人来车往,一片繁华景像。  

唐三藏完全没有想到,这荒凉无比的西方之地,有祭赛国这么个富裕的小国家,在只有半个长安都不没有的地方,竟然发展的这么好。  

繁华程度一点也不输给长安城。  

这确实唐三藏万万没有想到的,原本这也没有什么,这一路走来不知道经过多少国家和城池。  

唐三藏看过很多看似繁华的城市,说到低了都没有长安繁华昌盛。  

大多都只有大唐都城长安的三分之一繁华,国家的面积还比祭赛国大。  

有的国家比祭赛国大,创造出来的财富和都城,连长安十分之一繁华都没有,根本说不上是繁荣昌盛。  

可以形容为凄凉无比。  

这就像是从矮个子让你挑高个子,这个挑出来的高个,再个真正的高个子比,他依旧是矮个子。  

唐三藏多少次梦回大唐长安,那是游子对家的思念,坐在白龙马上看着那热闹的场景,让唐三藏想起了大唐。  

国家的富强是国人的努力,大唐荣耀和繁华,是唐三藏心之向往。  

因为那才是唐三藏的“家”。  

正走着陷入思念中的唐三藏,忽然看见前方有十几个和尚路过。  

每个和尚都戴着枷锁,面如菜色。  

和尚们沿着街道在挨户乞讨?  

是的,是在乞讨。  

而不是化缘。  

因为和尚们脸上苦大仇深,被化缘的人或多或少的嫌弃,让人感觉出其中应该有什么故事。  

唐三藏十分苦恼,被六明天尊好感觉到了唐三藏的悲伤。  

直接读取了唐三藏的想法,明白唐三藏在想什么,六明天尊想象力,却不受控制的扩散而出…  

六耳猕猴“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紫薇大帝纣王“这里有你什么事情?滚回去…”  

六耳猕猴“哟哟哟,这人飞黄腾达了就飘了,膨胀了!连自己家穷亲戚都不认识了?了不起啊!”  

紫薇大帝纣王“六耳猕猴?你说的什么鬼话连篇的,你怎么就成为我家亲戚了,我怎么就不知道?”  

六耳猕猴“说你胖你还喘上了是不?你还知道你姓什么不?”  

紫薇大帝纣王“我姓子啊!”  

六耳猕猴“数典忘祖的东西。”  

紫薇大帝纣王把六耳猕猴,从领子处提了起来,恶狠狠地说道“你要是不给给合理的解释,嘿嘿嘿…”  

“我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那么红!”  

六耳猕猴“切,有什么大不了的,你以为我怕你不成?”  

紫薇大帝纣王“⊙⊙!哇。”  

“可以呀,这才多久没见,六耳猕猴你的胆子见长啊!  

你要是再不说,我可就不客气了。”  

六耳猕猴“行行行,你要什么解释我给你,我问你要不是你穿越者来自后世,因为穿越者的身份,得到了很多的福利,改变了纣王的命运,这才让替换下伯邑考成了这紫薇大帝!”  

“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当了太久的纣王了,没文化的你认为自己姓子。  

却忘了自己叫白开心了是吗?  

你说你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