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戏唱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看见唐三藏,猪八戒和沙悟净三人,投过来的目光,无奈的耸了耸肩,把双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没有办法。  

这种天气能热死个人,唐三藏又怎么可能赶路?  

不死也会脱成皮,没也没有脑袋坏掉,想要去吃这种没有必要的苦。  

唐三藏师徒四人一番商议后,等天黑了,再去孙悟空刚才去问情况的那座庄院。  

向主人家借个宿,避免在这干燥的沙漠里过夜,除了能够好好休息外,也能顺便想了解这火焰山,想一下如何过火焰山的办法。  

太阳渐渐西落,温度渐渐变低。  

唐三藏一行人才恢复了一点活力,慢慢的向那院落而去。  

终于在天黑之前,来到那院落。  

顺利的在唐三藏人格魅力下,从主人家那借到了宿。  

这院落的主人家好生招待唐三藏和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一行人。  

吃饱喝足之后唐三藏一行人,谢过了主人家,唐三藏看似好奇的,问如何能够快速的过火焰山?  

这个院落的主人家,听了唐三藏的话,无奈的笑了笑。  

然后看道唐三藏的三个弟子猪八戒和沙悟净,孙悟空也不是凡人。  

这才告诉唐三藏师徒几人。  

这个院落所在地,往西南方一千里处,有个翠云山芭蕉洞,那一洞主名也铁扇仙,又名铁扇公主。  

这铁扇公主有一把芭蕉扇。  

那芭蕉扇威力惊人,扇一下火就灭了,扇二下则刮风,扇三下即下雨。  

火焰山这样特殊的情况,还能够让他们生活下去,也是多亏了铁扇公主的宝贝芭蕉扇…  

铁扇公主也算保佑,火焰山的神。  

火焰山周围的老百姓,每隔十年都会有一次大型的礼拜活动。  

平日里也是在家里拜求一次,请铁扇公主保佑火焰山,风调雨顺。  

听到百姓们的祈祷,感觉确实缺水了,铁扇公主就回用芭蕉扇施法将雨。  

百姓们才能种些粮食糊口,才能有水可以喝,不然这里早就沦为荒漠了。  

六耳猕猴版孙悟空,听主人家这样一说,就驾着云来到翠云山,向一位樵夫打听铁扇公主的住处芭蕉洞所在。  

因为六耳猕猴太着急离开,自然漏听了主人家说,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年前铁扇公主就不怎么按时的降雨,让这里百姓的日子难过了许多。  

六耳猕猴要是知道听到这话,也就不会火急火燎的,去找铁扇公主了。  

但是,六耳猕猴在听到那个樵夫的回答,原来翠云山这里的人上把铁扇公主叫罗刹女。  

铁扇公主就是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  

六耳猕猴一去很久没有回来,唐三藏等的焦急不已,就让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去找一下孙悟空。  

唐三藏感觉待在这主人家,应该没有什么大事情,火焰山周围都是铁扇公主的地盘,从主人家的话语中。  

唐三藏感觉这铁扇公主,应该是个好神仙,所以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意外总是出人意料的…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才离开没有多久,唐三藏就被得到消息芭蕉洞小妖怪,给抓走了。  

这一过就是七天,等唐三藏在醒来的时候,已经莫名其妙的过了火焰山。  

唐三藏感觉那熟悉的,再一看自己那被泡的,发白的皮肤简直欲哭无泪。  

这七天里,唐三藏除了必要的行为比如吃喝玩乐外,一直被困在在一个大水池里,不得自由,不见白天和太阳。  

还是熟悉的感觉,还是让唐三藏莫名其妙的,唐三藏一直以为自己只被妖怪抓去了三天,问过孙悟空,又买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的肯定下,才确认自己被抓了七天之久。  

简直都泡掉一层皮了,唐三藏就问猪八戒和沙悟净,孙悟空到底怎么了?  

猪八戒和沙悟净为主讲,六耳猕猴作为新手辅助补充。  

唐三藏听到的说法确实…  

孙悟空说自己从樵夫那打听到,铁扇公主的身份。  

心想道“坏了,当年孙悟空收伏,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要过这火焰山就要想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可是铁扇公主一定不会借扇子给自己。”  

孙悟空果然猜对了…  

等到孙悟空见到铁扇公主才刚说完话,招呼孙悟空的,是铁扇公主的三尺青锋宝剑。  

在交战的同时,铁扇公主说道“孙悟空你还有胆,来见我?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孙悟空连忙上前行礼说∶  

“嫂嫂,我是牛魔王当年在花果山结拜的兄弟。”  

至于红孩儿的事情,孙悟空也不敢说出来,这个锅不管是不是六耳猕猴版孙悟空的锅,六耳猕猴还是要背的。  

铁扇公主一听孙悟空这话更生气。  

指着孙悟空就破口大骂,怪孙悟空当年不该收服红孩儿,还敢和自己提是和牛魔王的结义兄弟情。  

还敢来找自己,除非把红孩儿从观音菩萨那儿放回来,不然不用商量了。  

孙悟空为了借到宝扇,只能躲闪来自铁扇公主的攻击。  

孙悟空的头,已经被铁扇公主连砍了十几下,都敢不还手。  

不想把事情变的更加严重,铁扇公主的话,让孙悟空感觉没有希望了。  

铁扇公主见一点也伤不到孙悟空,直接扭头就走。  

孙悟空见铁扇公主不肯借宝扇,从耳朵中掏出如意金箍棒。  

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把如意金箍棒又变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