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戏精5(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孙悟空告别了观音菩萨,找到沙悟净,一起到火云洞把小妖们全部杀死,救出师父唐三藏和猪八戒,一把火把火云洞烧成灰。  

然后孙悟空等人带着唐三藏,就继续向西天前行…  

唐三藏听了孙悟空,将真实的事情娓娓道来。  

然后老向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见两人点头表明孙悟空说的都是事实,唐三藏不由感慨万千。  

“没有想到自己发个善心,救个孩子也能救错。不知道是世道变的艰难,还是人心险恶,不古?”  

最后,唐三藏忍不住轻声感叹道“人心难测啊!”  

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见了唐三藏的样子,也不想笑又不敢笑。  

孙悟空还宽慰唐三藏,在猪八戒和沙悟净两人看来,孙悟空的表现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样子,完全没安好心。  

孙悟空和猪八戒,沙悟净三人,等唐三藏整理好心思,吃了点干粮和水,再将唐三藏扶上白龙马。  

唐三藏师徒一行人,才接着向西方走去,旅途也正式步入正轨。  

至于事情的真相,孙悟空是不会告诉猪八戒和沙悟净等人,唐三藏还是保持着什么不知道更好。  

不然以后可就不敢忽悠了…  

其实事情的真相是孙悟空和玩世不恭系统商量后,由玩世不恭系统通知,熊孩子红孩儿的父亲牛魔王牛大力,来带走了熊孩子红孩儿,至于怎么教育红孩儿,让红孩儿知道厉害,不要再出现在取经团队面前,不然就有生命危险了。  

牛魔王牛大力,自然知道事情的严重姓,带着自己的儿子,千恩万谢当初放自己出来,和现在就红孩儿一命的恩人。  

后来发现原来是自己人,因为要为后方准备生产材料,唐三藏又被泡了三天,收集够了一定把材料。  

第四天,唐三藏才被送回。  

期间唐三藏醒来过,不过都是在小妖怪照顾下,在浴池里吃的饭。  

完全没有机会离开浴池,吃喝拉撒睡都在浴池里面。  

至于其他的,孙悟空保密的,和玩世不恭系统,牛魔王牛大力做的事情,完全是为了唐三藏好。  

只是唐三藏自己不知道而已。  

这也是在补救孙悟空挖的坑。  

事情的重要姓,牛魔王牛大力都没有和自己的儿子红孩儿说,一回到自己家中,就让自己妻子铁扇公主,好好管教红孩儿。  

比如“先关红孩儿一百年禁闭。”  

关于红孩儿为什么会三昧真火,可不是大家猜测的那样,红孩儿可不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  

红孩儿是因为天道大势下,孕育出的后天出世的先天真火体。  

现在取经团队表面上看安定团结,其实不然,孙悟空对于唐三藏最了解。  

猪八戒和沙悟净各自为政,还有白龙马和宅男小白龙是一伙的,孙悟空自己一伙,唐三藏谁都保持怀疑。  

完全是明白各自不能说的心思。  

唐三藏说到底是人,不可能完全信任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白龙马和小白龙这些妖的。  

毕竟人妖殊途…  

尽管用在这里,不是很贴切。  

但是理还是那个理。  

孙悟空想到这里,看着唐三藏等人想起了一首诗。  

这首诗《无题》,确是他前世最喜欢的一首诗。  

这首诗《无题》,  

出自一个不出名的诗人之手。  

对于现在这个场景,有一些形容还是比较贴切的。  

无题,  

照世故灯。  

一次辜,难求原谅,  

从此妖人两殊途。  

两殊途,终为陌路,  

往后轮回三生负。  

三生负,不解当年,  

一夕秋来四季无。  

四季无,暮然回首,  

神归故里五更哭。  

孙悟空认为结尾,可以也应该加上一句“五更哭,物是人非,孤魂问天何安生?”  

这才能完美的表明孙悟空的无奈。  

唐三藏一行人,又走了一个多月。  

这一天,在老远就听到巨大的“哗哗”流水声。  

走进的时候,唐三藏一行人,只见在众人前面是一条望不到边际的大河。  

不知道从何来又去向何处的那种。  

那大河里黑水相互撞击,卷起一朵朵黑色的浪花。  

唐三藏师徒一行人,都为唐三藏怎么过河而担忧的时候。  

解决唐三藏发愁没法过河的人就来了,猪八戒忽然看见一人驾着一艘小船,顺流而下。  

“师傅,快看有船。”  

唐三藏连忙让沙悟净,喊那小船靠岸。  

沙悟净“敢问,那个年轻的船夫哟,还摆渡接客不接客呀!”  

孙悟空莫名其妙的联想到,那个河神的台词,简直就是无缝连接。  

《十万个冷笑话》河神“年轻的樵夫哟你掉的是这把金斧头,还是这把银斧头。”  

当然也能能是,河神“你是想要金斧头还是银斧头,还是这个ufo呢?”  

孙悟空胡思乱想的时候。  

那船夫听到了沙悟净的喊话。  

就把船划到岸边。  

船夫说道“我这船小,一次不能把你们全都渡过去。”  

唐三藏见船确实很小,然后对船夫说“我们可以分两次过河。”  

至于猪八戒和沙悟净,孙悟空等人为什么不飞过去了?  

因为唐三藏又吩咐,不能随意施展神通,不然吓坏了普通的路人就不好了,就算没有把路人吓死,吓坏了也不好,就算没有吓到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