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临危受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蛮莫城外的羊肠小道上,一众军士缓缓而行,虽然现在城外已经被大军围困,但他们却显得不慌不忙。  

为首一人,头戴中原冠冕,身着锦衣华服,手中羽扇轻摇,脸上随时都有一丝浅浅笑意。  

他骑在马上,还不时回过头来看向蛮莫城中。  

“大火这就要灭了。”他温声道。  

一旁的将军忙奉承道:“世子此次立下大功,回去之后大王一定会重重赏赐的。”  

那男子冷哼一声,笑道:“将军未免太着急了点,这战争还没开打,你便以为我们已经胜了吗?”  

“末将不敢,末将只是觉得有国主和世子亲自坐镇,一个小小的蛮莫,还不手到擒来。”  

“呵呵,你懂什么,我在蛮莫生活多年,深感大明文化博大精深,实非我东吁可比,这中原之地人杰地灵,能人辈出,若非刘綎离职,我等哪有可乘之机,现在就掉以轻心,可谓言之过早。”那男子说完,又往城中方向看了一眼。  

此刻天空已经逐渐亮了起来,东方初显曙色,本应该是万物复苏的时间,但城中百姓却已惊恐万状。  

昨夜土司府突起大火,直到此时,火势才勉强控制住。人们走进府中,大火过后,一片狼藉,没有一个活人,卫队士兵在府中搜寻许久,才在一处没有被大火波及的厅堂里,找到土司思顺。  

“思顺”见终于有人找来,才开口骂道:“废物!我要你等何用?尔等究竟是如何当差的?昨夜本官府衙突起大火,本官差点命丧火场!我就应该扒了你的官服,让你滚去戍边!”  

那官吏跪在地上哆哆嗦嗦,不敢言语。  

“思顺”见目的已经达到,他站起身来,又问道:“城外现在状况如何?”  

“回…回大人,城外现在已经被不知哪里的东吁军队围了个水泄不通,现在恐怕是只鸟也飞不出去。”  

“思顺”早已料到会是这样,只见他不慌不忙,从帷幕后扔了一封书信出来,道:“你速速带人先去城中张榜安民,就说已经派人去城外求援了,大明军队不日便可抵达,让居民们稍安勿躁。”  

“不知大…大人所言,是真是假?”  

“嗯?这是你该问的吗?你照做就是!”说完,“思顺”又吩咐道:“叫城内三千官兵,一千人守西门,八百人守北门,八百人守南门,剩下四百人原地待命,准备随我巡视城墙。”  

“是,大人,不知大人还有何吩咐?”  

“嗯…还有一事,这土司府已经烧毁,本官要移驻蛮莫安抚司办公,马上准备轿子。”  

“是,属下这就差人准备,那属下便告退了…”那人说着,退了出去,只是走到一半,那人却又问道:“思顺大人,不知为何,卑职听您说话声音…好像…”  

“放肆!你在怀疑本官的身份吗?”  

“小人不敢,小人只是觉得…”  

“本官被府上烟火熏的嗓子不舒服,可能有些变声了吧,怎么?”  

“原来是这样…恕下官冒昧了。”那人说完,这才慢慢下去了。  

奚弘长出一口气,他从帷幕后走出来,望了望眼前的废墟,昨晚真是命悬一线,如果大火扑灭的再晚一点,他可能就要死于烟熏火燎了。  

一旁的小良玉见状笑了笑,问道:“公子,我们为什么不逃呢?思顺那狗贼都已弃城而去,我们为什么还要代他守城?”  

“小丫头,我们能往哪逃啊…蛮莫被东吁围得像个铁桶一般,我们哪里能跑出去。”奚弘无奈的道。  

小良玉拿起床上的信,笑道:“只是这思顺真是个饭桶,逃跑就算了,他竟然还以为那姓莽的是好人,把蛮莫托付给了他。”  

“呵呵,这也算是阴差阳错了吧,那姓莽的想烧死思顺,趁城里群龙无首的时候攻下蛮莫,而不曾想思顺早跑了,还把蛮莫留给了他来防守,他若知道的话,哪还用费这么大的力气攻城,直接开城投降就好了。”  

“那公子是打算冒充思顺,守卫蛮莫吗?”小良玉又忧心忡忡的问道。  

奚弘点了点头,道:“若不这样的话,城中必然大乱,东吁便能轻易攻下此城,到时候东吁军队冲入城中,烧杀抢掠,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也必受其害。”  

“公子,我不是怕这个,我是怕…你冒充朝廷命官,到时候即使打退敌军,也难逃追责,况且思顺也不是什么善类,免不了倒打一耙。”小良玉担忧的道。  

奚弘低下头来,摸了摸后者的小脑袋,同时掏出了胸前的户籍凭证,微笑着说:“我本就是个贱民奴隶,如果侥幸真的守住了此城,那便是大家的功劳,我自提前脱身,流落民间,另寻出路,良玉放心吧。”  

“公子,我听你的。”小良玉也笑了笑,这时,院子里传来吆呼声,二人出门一看,原来是刚才让找的轿子到了。  

“大人,您请。”奚弘此时早已换上了思顺住处留下的官服,虽说有些宽大,但是在小良玉的帮助下扎好玉带以后,也勉强穿了起来。  

那马夫自然不认得什么土司大人,只是没想到土司竟然如此年轻,他掀开帘子,奚弘拉着小良玉,一同坐进了轿子里。  

轿子在大街上穿行而过,从窗子上向外望去,只见大街上空无一人,家家闭户,全城为之一空。  

奚弘自知兵祸来袭,百姓最先遭殃,此刻见状,不觉叹息出声。  

小良玉忙出言安慰道:“公…大人不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