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九章 不好了,会长打起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维新?  

贾六对这个词语有莫名的亲切。  

因为,他叫世凯。  

这个名字同维新是天然挂钩的。  

当初在小寨办旗员训练营时,他也是时常将维新挂在嘴边的,并提出维新始从八旗起,不流血不为维新。  

所以说,维新一直是他所主张并提倡的思想,用于年号更能彰显他的革新精神。  

不管新政推行到什么程度,形式上先轰轰烈烈再说。  

非常好。  

就是,就是,就是...  

还有个说法,叫“百日维新”。  

虽然贾六本人不迷信,但多少还是有点封建的。  

用维新为年号,这要是满了百日就要下野,岂不贻笑大方。  

李会长却对维新这个年号非常推崇,摇头晃脑,说文解字道:“维,犹乃也。维新,乃新也。陛下若以维新为年号,今年便可改元为维新元年,意乾隆而至陛下乃我大清去旧迎新也,如此符合当前形势发展。”  

“新在何处?”  

“新在陛下也!”  

“旧在何处?”  

“旧在乾隆!”  

“脸为何红了?”  

“有么?”  

李会长下意识摸了摸老脸,诧异看向旁边坐着的老博。  

老博摇头,会长的脸明明是黄的,哪里红了。  

“陛下,维新者,推陈出新。诚如陛下所言,以乾隆为首的旧大清乃是腐朽事物,要想使大清彻底革新,转型为陛下对臣所言的工业强国,就必须推崇新思想,从而压制打倒旧思想,否则何以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  

不愧是会长,老李思想觉悟的进步,就是贾六都有些赶不上了。  

也不禁被老李说的动心。  

自个都是世凯了,还怕有人带兵围他的园子不成。  

维新就维新嘛。  

但还是想听听老丈人的意见,便问老博:“阿玛有什么看法?”  

“嗯...陛下若是同意,臣自然没有意见。”  

老博语言艺术这门课,几乎满分了。  

“维新,维新皇帝,嗯...”  

贾六陷入沉思,不一会竟无意识的喃喃唱起来:“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  

这句歌词让李会长同博副会长同时眉头一挑:陛下学问见长啊!  

“也罢,就以维新为年号,正所谓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大清!旧的不去,新的怎么会来!”  

贾六拍板采纳老李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维新这个年号都比中通、圆通、顺丰要好。  

年号定下,就是改元问题了。  

二位会长一致同意将今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改元为维新元年,待军机处成立后即行文各省、各边区、各将军管区,统一改用新年号。  

考虑到如今已是五月,百姓家用的时宪历没法全部更换,可着地方贴榜张文,叫百姓自己将时宪历上的乾隆二字打叉,或用白布蒙上,改成维新即可。  

若有不打叉的也无妨,不必治罪。  

如此,不劳民伤财。  

也是维新政府的宽仁体现。  

“朕既已以维新皇帝自居,朝廷就要以新为主,自上而下焕然一新才合维新之道,”  

贾六看了看二位会长,“朕提议改军机处为内阁,请二位举手表决。”  

老李和老博对视一眼,双双举手。  

贾六自己也举了手,之后满意点头:“好,一致通过,今后朝廷中枢即改为内阁负责。”  

这是会中规矩。  

一切重大事项都要表决。  

贾六虽是皇帝也不能破例。  

当下将自己拟定的内阁学士名单拿出。  

既改内阁,自然没有领班军机大臣一说,但也不是前明所称的首辅,而是以总理大臣总负责。  

总理大臣以下又设四名副手,称总理副大臣。  

排名第一的总理副大臣协助总理大臣总管各大衙门,余三位总理副大臣每人分管部、院、寺、府等政府一级机构。  

现与六部并行的一级机构如都察院、理藩院、内务府、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等单位,暂都保持现状,原则上除内务府外皆向内阁负责。  

至于这些单位是否合并、裁撤,以达到精简提高理政效率,伺新政府成立后,根据形势逐一调整。  

毕竟,新朝廷的首要任务是北伐四鬼子,之后维持朝廷稳定,安定人心,使维新朝深入人心,而不是马上就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博副会长以湖广总督高位出任总理大臣是众望所归。  

对此,老博也十分满意,看向女婿的目光赞赏之余更是无比慈祥。  

李会长以四川巡抚出任排名第一的总理副大臣,也是人心所向。  

余阿思哈、纪昀二人各有千秋,入阁办事也是理所当然。  

最后一位总理副大臣人选暂时空缺。  

确定内阁负责制后,贾六让二位会长具体研究一下六部尚书人选,并明确表示新朝廷不设满汉尚书、侍郎,只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  

若部务工作繁忙,也可增设侍郎人选。  

任职人选不分旗员、汉官。  

其余各大机构,包括地方官员任职,也一律如此。  

二位会长显然清楚皇帝陛下欲以此使大清真正成为旗汉军民之大清,而非八旗之大清,从而最大程度削弱民间反清复明情绪,因此都表示支持。  

“不过这样一来,就需裁撤大量官员,臣恐有心之人会借此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