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元帅待雕戈(2/2)
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王恭退板着脸道,“士农者乃国之根基,那工商者不过枝叶而已,如何配与公卿士大夫共议国政!”
“民岂分贵贱,天地生人,各操其业,这个便是大道。”郭继恩依然面带微笑,“王侍郎何妨往燕京去瞧瞧是如何情形,到时候,咱们再来议论这件事。”
“不必了,道不同者不必相谋也。”王恭退只是摇头,“某年齿已高,亦不愿远行,就安心在宅中养老,以观都帅成就大业,安定天下便是。”
“既如此,本帅也不敢强求。”郭继恩依然没有动怒,“只是贵宅昆仲,既有功名在身,当应吏部铨选,就任地方才是,还望侍郎不要阻止才好。”
“这个当然还是随他们自己。”王恭退摆摆手,“少壮之人当有进取之意,老夫也不会拦着。只是家训不可忘,国法不可忘,万不可行那蝇营狗苟之事,不然,老夫也决计不会替你们求情。”
王氏兄弟都悚然答应,王恭退也不再理会郭继恩,又与夏树元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王静贞向着郭继恩作揖,小意说道:“家,家父——”
“没事,王兄不必再说。”郭继恩神色淡然道,“令尊虽与本帅政见不同,却也是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之人,本帅其实是十分钦佩的。他的嘱咐,你们好生记住,廉洁奉公,实心任事,则庶几无愧矣。”
“是,多,多谢都,都帅教诲。”
郭继恩摆摆手,又嘱咐了夏树元几句,便转身出了二堂。跟在他身后的唐应海面色不忿道:“这个王侍郎,好生无礼。”
“他不曾见过燕镇之新气象,自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郭继恩大步向前,嘴里说道,“待到这晋阳城,也如燕京一般,咱们再瞧瞧他作何想。”
他们边走边说,很快进了议事厅,谢文谦吩咐元焘将军书呈给郭继恩,又说道:“中州军既设,可以粟清海先为检校统领。”
郭继恩将军书仔细看过,元焘见他皱眉不语,心下有些惴惴:“若是不合都帅之意,小可重新起草便是。”
“可以,就这样钤发。”郭继恩将军书交还给他,“交由枢密院监军署备档,发付三军。”
“至于中州军统领之事,回头咱们再议。”他瞅着谢文谦吩咐道。
“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谢文谦忍不住问道,“粟清海确有名将之姿,都帅为何迟迟不愿再用之也?”
“民岂分贵贱,天地生人,各操其业,这个便是大道。”郭继恩依然面带微笑,“王侍郎何妨往燕京去瞧瞧是如何情形,到时候,咱们再来议论这件事。”
“不必了,道不同者不必相谋也。”王恭退只是摇头,“某年齿已高,亦不愿远行,就安心在宅中养老,以观都帅成就大业,安定天下便是。”
“既如此,本帅也不敢强求。”郭继恩依然没有动怒,“只是贵宅昆仲,既有功名在身,当应吏部铨选,就任地方才是,还望侍郎不要阻止才好。”
“这个当然还是随他们自己。”王恭退摆摆手,“少壮之人当有进取之意,老夫也不会拦着。只是家训不可忘,国法不可忘,万不可行那蝇营狗苟之事,不然,老夫也决计不会替你们求情。”
王氏兄弟都悚然答应,王恭退也不再理会郭继恩,又与夏树元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王静贞向着郭继恩作揖,小意说道:“家,家父——”
“没事,王兄不必再说。”郭继恩神色淡然道,“令尊虽与本帅政见不同,却也是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之人,本帅其实是十分钦佩的。他的嘱咐,你们好生记住,廉洁奉公,实心任事,则庶几无愧矣。”
“是,多,多谢都,都帅教诲。”
郭继恩摆摆手,又嘱咐了夏树元几句,便转身出了二堂。跟在他身后的唐应海面色不忿道:“这个王侍郎,好生无礼。”
“他不曾见过燕镇之新气象,自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郭继恩大步向前,嘴里说道,“待到这晋阳城,也如燕京一般,咱们再瞧瞧他作何想。”
他们边走边说,很快进了议事厅,谢文谦吩咐元焘将军书呈给郭继恩,又说道:“中州军既设,可以粟清海先为检校统领。”
郭继恩将军书仔细看过,元焘见他皱眉不语,心下有些惴惴:“若是不合都帅之意,小可重新起草便是。”
“可以,就这样钤发。”郭继恩将军书交还给他,“交由枢密院监军署备档,发付三军。”
“至于中州军统领之事,回头咱们再议。”他瞅着谢文谦吩咐道。
“国之存亡在兵,兵之胜败在将。才之所堪,则授以大事。”谢文谦忍不住问道,“粟清海确有名将之姿,都帅为何迟迟不愿再用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