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边隅今若何(1/2)
当战火从晋中晋南烧至关内,河东大地又渐渐呈现出太平气象。麦收时节,一派农忙之景,不论是本地留任的,还是从燕镇遣来的官员,也都在田间地头奔忙。因为战乱而荒弃的土地,都将重新丈量造册,编入官田,以备租种。各处府县之中一度高扬的粮价,也开始回落下来。
从晋阳至平定,再至常山的道路之上,除了大军的运粮队,也开始出现了商人的身影。这些嗅觉机敏的人们,在河东战火尚未平熄的时候,就已经在筹算着如何在晋地赚取银钱了。除了来往的马车、骡队,还有纵马疾奔的军士,将一道道急递公文传送于晋阳和燕京之间。
前方的战况每隔几日就会在燕都邮报之上刊载出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辽远的黑水之地被遣返过来的原田正实因为没有使者的身份,不能住在四方馆和城内驿站之中,他于是在白莲池附近寻了个邸店住下,每日四处闲逛,留意着市井之中的生活百态。
他瞧见起早贪黑的食铺店家在锅灶之旁挥汗如雨,瞧见戴着斗笠在烈日下扯着双腿奋力奔跑的人力车夫,也瞧见在酒馆勾栏之中一掷千金的豪客。而在一处华丽的行院里,那个正当妙龄的行院院首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待自己年老色衰之后,也不打算再嫁人,到时候她就收养一个孩儿,教他读书识字,考一个功名,将来也去做官…
下雨的时候,他就待在邸店的正屋里,认真地读着邮报,听着旁边桌子的客人兴奋地议论。什么势如劈竹,什么收复西京,什么荡平天下,听得他很是恼火。
直到赤羽实健找到这里,在他面前坐下。这个倭国医生穿着汉式的袍服,却依然保留着倭人式样的月代头,他在灯光之下晃动着锃亮的脑袋,掏出一封信件:“高桥医生托在下将这个转交与奉行大人。”
原田正实瞅着他,接过了那封薄薄的信件,突然有些按捺不住的激动:“需要我现在就给她回书吗?”
“这个,她并没有说啊。”
原田正实心底一沉,那么这应该不是一封恳求修好的来信,而仅仅只是道别。
赤羽实健告诉他,医教院将差遣一批医生,跟着官员们前往晋阳,或许是准备在那边开设一家新的医学院?他其实也不大清楚,但还是毅然地主动请缨,所以他大概过几日就会离开燕京了。
原田正实心不在焉地敷衍着,直到赤羽医生起身行礼告辞,他才急忙打开了信件。里面只有一张纸,上面是高桥奈子娟秀的字迹:相见时难别亦难。
他愤怒地盯着这句话瞧了许久,终于轻轻摇头,长长地叹息一声,低声自语道:“梁园虽好,不可久留。是该回去啦。”
霍启明从医教院挑选了十位医生,将跟着这拨遣往晋阳的官员一道出发。官员之中为首之人,乃是如今担任着河北道提学使的靳宜德。与郭继恩一样,霍启明也不赞成眼下就设立并州行台,但他同时又提议,西京收复在即,靳公久任中枢,熟知关内情形,可先往晋阳。待西京光复之后,便立即赶往任事,将关中等地先治理起来。
听起来十分有道理的提议,但是兼掌礼部的王行严却有异议:“如今秋闱在即,靳学使如何能脱身。不如将元都护从松漠召回,遣往西京?”
“松漠之地如今还不能缺了元公,”霍启明态度甚坚,“要么靳学使,要么王相宋相,你们自己商议,谁去西京。”
王行严还要再说,苏崇远打断他道:“另外物色一人接替靳学使便是,抡才之事,王贤弟也请多多费心。西京这边,宜德是非去不可。”
见苏崇远发了话,王行严也只好住口。于是中书省行文议政院,以靳宜德为关内道观察使,即日赶赴任事。
靳宜德接了转任文书,知道事情紧要,便匆匆与王行严办了交接,领着官员、医生等随员先至常山,再至晋阳。得知东唐军分兵两路渡河,北路周恒部已经在攻打同官,南路由郭继恩亲自率领,两度击破图鞑军之后,又在三原与新附军白万钧部对垒,靳宜德便急不可耐离了晋阳,赶赴关中。
图鞑中军主将特莫孤在南面,副将郁力弗率残部又退到了延安,在同官护卫大汗的仅有一支万余人的侍卫亲军,由统军使忽鲁烈统率。得知多莫支部在奉先大败,忽鲁烈便往排云殿恳请必突可汗退往延安:“小的愿与多莫支将军一道,守住这同官城。待大汗在北面重整兵马来援便是。”
必突可汗身穿圆领窄袖左衽的月白色织锦长袍,在殿内来回踱步,沉吟不语。忽鲁烈焦急道:“大汗不要再迟疑了,速速离开此地要紧。咱们在北面还有许多精健儿郎,回头大汗领着他们再杀回来便是。”
“我自起兵南下以来,与汉人大小数十战,无不获胜。唯有遇见燕州之兵,每战必败,他们究竟是雄强到了何等地步?”必突停下脚步,神色有些恼怒,“我也知道燕州兵难打,是以不犯其地,如今他们倒反杀过来了,何等可恼。”
他转头询问古聆佩:“我已经教多莫支弃美原、富平,退往同官,你觉得他与忽鲁烈两个,守得住此地么?平章屡次提醒我要小心燕京郭继恩,是我太大意了,向你赔个不是罢。”
“微臣不敢当。”古聆佩虽为汉人,却也穿着胡式袍服,思忖说道,“周恒乃是燕州军中有数的大将,智略雄才,深沉有度。不是小人长敌志气,二位将军守同官
从晋阳至平定,再至常山的道路之上,除了大军的运粮队,也开始出现了商人的身影。这些嗅觉机敏的人们,在河东战火尚未平熄的时候,就已经在筹算着如何在晋地赚取银钱了。除了来往的马车、骡队,还有纵马疾奔的军士,将一道道急递公文传送于晋阳和燕京之间。
前方的战况每隔几日就会在燕都邮报之上刊载出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辽远的黑水之地被遣返过来的原田正实因为没有使者的身份,不能住在四方馆和城内驿站之中,他于是在白莲池附近寻了个邸店住下,每日四处闲逛,留意着市井之中的生活百态。
他瞧见起早贪黑的食铺店家在锅灶之旁挥汗如雨,瞧见戴着斗笠在烈日下扯着双腿奋力奔跑的人力车夫,也瞧见在酒馆勾栏之中一掷千金的豪客。而在一处华丽的行院里,那个正当妙龄的行院院首一本正经地告诉他,待自己年老色衰之后,也不打算再嫁人,到时候她就收养一个孩儿,教他读书识字,考一个功名,将来也去做官…
下雨的时候,他就待在邸店的正屋里,认真地读着邮报,听着旁边桌子的客人兴奋地议论。什么势如劈竹,什么收复西京,什么荡平天下,听得他很是恼火。
直到赤羽实健找到这里,在他面前坐下。这个倭国医生穿着汉式的袍服,却依然保留着倭人式样的月代头,他在灯光之下晃动着锃亮的脑袋,掏出一封信件:“高桥医生托在下将这个转交与奉行大人。”
原田正实瞅着他,接过了那封薄薄的信件,突然有些按捺不住的激动:“需要我现在就给她回书吗?”
“这个,她并没有说啊。”
原田正实心底一沉,那么这应该不是一封恳求修好的来信,而仅仅只是道别。
赤羽实健告诉他,医教院将差遣一批医生,跟着官员们前往晋阳,或许是准备在那边开设一家新的医学院?他其实也不大清楚,但还是毅然地主动请缨,所以他大概过几日就会离开燕京了。
原田正实心不在焉地敷衍着,直到赤羽医生起身行礼告辞,他才急忙打开了信件。里面只有一张纸,上面是高桥奈子娟秀的字迹:相见时难别亦难。
他愤怒地盯着这句话瞧了许久,终于轻轻摇头,长长地叹息一声,低声自语道:“梁园虽好,不可久留。是该回去啦。”
霍启明从医教院挑选了十位医生,将跟着这拨遣往晋阳的官员一道出发。官员之中为首之人,乃是如今担任着河北道提学使的靳宜德。与郭继恩一样,霍启明也不赞成眼下就设立并州行台,但他同时又提议,西京收复在即,靳公久任中枢,熟知关内情形,可先往晋阳。待西京光复之后,便立即赶往任事,将关中等地先治理起来。
听起来十分有道理的提议,但是兼掌礼部的王行严却有异议:“如今秋闱在即,靳学使如何能脱身。不如将元都护从松漠召回,遣往西京?”
“松漠之地如今还不能缺了元公,”霍启明态度甚坚,“要么靳学使,要么王相宋相,你们自己商议,谁去西京。”
王行严还要再说,苏崇远打断他道:“另外物色一人接替靳学使便是,抡才之事,王贤弟也请多多费心。西京这边,宜德是非去不可。”
见苏崇远发了话,王行严也只好住口。于是中书省行文议政院,以靳宜德为关内道观察使,即日赶赴任事。
靳宜德接了转任文书,知道事情紧要,便匆匆与王行严办了交接,领着官员、医生等随员先至常山,再至晋阳。得知东唐军分兵两路渡河,北路周恒部已经在攻打同官,南路由郭继恩亲自率领,两度击破图鞑军之后,又在三原与新附军白万钧部对垒,靳宜德便急不可耐离了晋阳,赶赴关中。
图鞑中军主将特莫孤在南面,副将郁力弗率残部又退到了延安,在同官护卫大汗的仅有一支万余人的侍卫亲军,由统军使忽鲁烈统率。得知多莫支部在奉先大败,忽鲁烈便往排云殿恳请必突可汗退往延安:“小的愿与多莫支将军一道,守住这同官城。待大汗在北面重整兵马来援便是。”
必突可汗身穿圆领窄袖左衽的月白色织锦长袍,在殿内来回踱步,沉吟不语。忽鲁烈焦急道:“大汗不要再迟疑了,速速离开此地要紧。咱们在北面还有许多精健儿郎,回头大汗领着他们再杀回来便是。”
“我自起兵南下以来,与汉人大小数十战,无不获胜。唯有遇见燕州之兵,每战必败,他们究竟是雄强到了何等地步?”必突停下脚步,神色有些恼怒,“我也知道燕州兵难打,是以不犯其地,如今他们倒反杀过来了,何等可恼。”
他转头询问古聆佩:“我已经教多莫支弃美原、富平,退往同官,你觉得他与忽鲁烈两个,守得住此地么?平章屡次提醒我要小心燕京郭继恩,是我太大意了,向你赔个不是罢。”
“微臣不敢当。”古聆佩虽为汉人,却也穿着胡式袍服,思忖说道,“周恒乃是燕州军中有数的大将,智略雄才,深沉有度。不是小人长敌志气,二位将军守同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