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朋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妨,他接下来的日子可不好过了,这年怕也过不消停了。”叶子皓却是呵呵一笑,不似刚才在朝殿内的表现那般在意。  

其实刚才皇上那么处置时,他虽不明白皇上那么做的用意,但他相信皇上不会无故克扣他的奖赏,将他置于被人嘲笑的境地。  

这可不符合照顾他与凰儿的承诺。  

也是这点,让他很快就换了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再看诸臣反应。  

有的在看热闹、有的在愤愤不平,有的想打抱不平却又不敢、有的就直接在说吏部霸道、陆大诚心胸狭窄了。  

这样,他自然就有些明白皇上的真正用意,暗道不愧是君王。  

两个臣子的是非,甚至牵扯到六部之首的吏部行为,在那样情况下竟然还能想到这样的处置。  

明着同意了柯尚书的提议,此事既是误会又已澄清那就揭过了。  

再说陆大诚误判虽有原因但也向受冤之叶子皓当堂赔礼致歉了,谁还不就此揭过?是想挑事儿?闹事儿?  

这场事端,只有听懂了各方言语的人才能看到真正的热闹,但朝堂上又没有心思简单的人,自然都看懂了。  

按理,此事应该是被柯尚书强行压了下来,就像波澜顿起却又不动声色的水面。  

看戏的看完了直管散场便是。  

然而皇上却在强调了叶子皓之功后,却明言不赏,理解了吏部行为之后,却又让陆大诚为吏部冒失行为背责。  

不赏叶子皓,让眼红他功劳的人、本就结怨的人、立场不同而各怀心思的人,心里舒坦了不少。  

但对吏部也未放纵,通过陆大诚之责而罚整个吏部失去申请更多一些来年运作资金的机会,则有两个意思。  

一个自然是不声不响就让陆大诚得罪了整个吏部,让吏部的人自己去埋怨造成这结果的祸首陆大诚。  

另一个意思则是在暗示吏部此次伸手太长,管了不该管的事情。  

陆大诚因拍卖会上的问题而弹劾叶子皓一事,后又有柯仁钰维护了陆大诚,那就表明陆大诚的行为,代表的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吏部了。  

如此,因一人而罚到整个衙门,也就理所当然了。  

这次拍卖会是太子主理、祁王世子与叶子皓辅理的户部事务中的一个进度。  

便是拍卖会不成功、不顺利、不尽人意,任何事情发生,好与不好都应该是由太子来处理,是太子管辖的范围,而非吏部。  

吏部可以因拍卖会上发现一些大臣出手阔绰而质疑其家产丰厚、来源不正,可以做为起因而事后追查或确实查到其家产有问题,做为另一桩案子可以成立。  

但这么直接就提出来质疑,在拍卖会还未结束的时候,不但心急,而且草率。  

最重要的是,越权插手了太子手里事务,在冠冕堂皇的理由下,也是在对太子处理的事情指手划脚,实是对太子不敬。  

这个问题就可大可小了。  

诸多意思累积起来,皇上要真当什么事儿也没有而放任吏部全身而退,那就是让吏部坐大了。  

吏部是六部之首没错,吏部尚书同是内阁次辅位极人臣没错,但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越过皇权!  

叶子皓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在老太师提点他时,也证实了另一个想法。  

如此,有功无赏是吃亏了些,但也省了不少麻烦。  

更何况他做这些原本就没想要如何。  

毕竟要论功行赏,已经不能赏官了,而御赐之物他以前也得过了不少,有没有都不是很有兴趣。  

何况这次主要是筹集善款,若是让朝野和天下百姓知道,皇室一边在筹集他们的钱,一边又在大手大脚花钱,只怕心中也会有些想法。  

如此,不赏一举多得,挺好的。  

出宫路上,叶子皓见大家有些替他不平,旁的不能说,这个为何不赏,到是可以悄悄分析给他们听。  

这也暗合了老太师的提点之意,就是怕给他树敌,虽然受些委屈,但少了许多麻烦,还是值得的。  

至于吏部失去分钱机会,这个他就不敢随便往外说了,圣意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揣测,但不要妄议。  

附近也有别的臣子下朝,若被人听了去,可是祸事儿。  

但关于不赏的用意,还是让几个关心他的人心安了不少,不是陛下另有想法故意为难叶子皓就行。  

赏不赏这事儿,他们理解了,也就不再意气难平,大家脸上笑容多了几分。  

“难得上朝聚得这么齐,不若中午咱们上酒楼喝一杯去?”李世瑜笑着提议。  

既然叶子皓有劳却因为这些原由而不能赏,但这些日子户部的事他也参与了不少,对叶子皓的策略也是敬服的。  

正好最近他手头事务也到尾声,下午可以晚些去户部,中午就找个地方聚聚,也是让叶子皓高兴高兴。  

周端平和郑哲煜明白了他的意思,也笑着附和。  

叶子皓看了他们一眼,心中感激他们的关心和体谅,却不得不提醒他们。  

“去酒楼也太招摇了,咱们几个可是被人绑一根绳儿上了,我树敌太多,会连累你们…”  

“咱们品级,又没卷进什么风波中,不过是与你走得勤些罢了,咱又不需要藏藏掖掖的,招摇就招摇吧。”  

李世瑜为人也是正直,当下不在意地说道。  

“咱们同乡、邻居,有交情很正常,便与人说咱们无交情、不熟,想来别人也不会信。”郑哲煜也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