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谨慎之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等他们吃饭回来,又处理了拍卖场的事情,就打算去二楼包厢喝茶。  

今天上午的拍卖情况不错,货已清掉近半,剩下的也不算多,自有户部的人和禁军守着,下午他们也打算当个客人。  

东方昕宇要先上三楼去自家那边看看,叶子皓便慢一步往前头来,刚到楼梯口,就遇到往这边走来的一男子。  

他只看了一眼也没在意,正要上楼,就听脚步声加快,男子的声音急切地响了起来。  

“叶大人!叶大人请留步!”  

“阁下是…”叶子皓停下脚步转身看过去,双眉微挑,觉得有些面善一时又没想起来是谁。  

“礼部侍郎李在芳,为小女冲撞叶大人一事,特来致歉。”  

那李在芳也是拿得起、放得下之人,即使在外面会被别人看着,他也没有迟疑,当下就十分诚恳地朝叶子皓施了一礼,表达了歉意。  

“啊,之前令千金主动找茬那件事儿啊,下官已经当面喝斥过她了,大人不必放在心上。”叶子皓抱拳回了一礼,客气地说道。  

言下之意,有错当面坦荡地解决了,事后也不会报复于人。  

当然,这也是看在李在芳这么快就赶来当面致歉的份上,此人也没有与他结怨,如此当然也就不计较了。  

“是李某管教无方,让大人看笑话了。”李在芳见叶子皓这么说,心下也是大松了一口气。  

杨文旭的下场,他们每天上朝的人谁看不清楚?  

他自认是谨慎之人,一辈子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哪曾想有一天会有家眷冲撞这个怼起人来不留情面的叶御史?  

御史的官阶虽然不如很多朝臣,却是能令很多朝臣、大员甚至世家都不愿意结怨的存在。  

因此,当他从夫人那里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根本不及去问责谁的对错,就先来找叶子皓赔礼。  

与其他衙门的人不同,他在礼部,便是同一件事情上同一个因果,礼部家眷犯事,问题会更加严重。  

他甚至来不及训斥自己的女儿,就想着先解决外面的影响。  

看着李在芳神色微松的轻微反应,叶子皓呵呵一笑,再一抱拳。  

“李侍郎亲来支持太子殿下善举,下官钦佩,就不打扰大人了,告辞。”  

他在上楼之前,还搁下这样一句话,让李在芳刚松懈下来的心思猛然又是一紧。  

叶御史这话是何意?  

略一思索,他又匆匆回到自家的包厢,连忙询问道:“夫人,咱们今天拍下几件东西?花了多少钱?”  

“上午拍了两件,一件流水瓶也不算什么古董,花了三万八千两,一套青瓷暗彩茶具,花了九万两,被人追了几次价,可贵了。”  

李夫人连忙将上午的情况解释了一遍,又心疼那套茶具,起价可是六万八千两啊,结果就差点儿到十万两了。  

而这套茶具,可是太子殿下到后,为了不让人说李家小气而咬牙买下来的。  

她并不知道,同是青瓷暗彩,这套茶具年份不远,是古董中的新品,比叶子皓在户部直接以十六万两买走的那只宽叶瓶可差远了。  

李在芳听后眉头刚要舒展,想到叶子皓的话不免又蹙了起来。  

叶大人这话是何意?暗示他家买的还不够?  

两件物品可是十几万两的呢,若是再买下去…家底儿就在亮在人前,让人盯上自己了怎么办?  

“下午再看看有没有合适价钱之物,总价不要超过六万两了,咱们这次可不能花掉二十万两,之后回去,家用也节省一些,你明白吗?”  

李在芳心念数转,便有了决定,目光炯炯看向自己的夫人。  

李夫人神色一愣,看着大人的表情很快便回过味儿来,连忙行礼应诺。  

“是,为君分忧,行善立德,是臣子家应该做的事情,但咱们家底儿只有这般,之后自当节衣缩食,减少起居出行家用,撑一撑也就过去了。”  

李夫人也是通透之人,自然明白了老爷在想什么,当下也有了谨慎的应对之法。  

李在芳满意地点点头,又瞥了一眼包厢里,女儿已经回家去了,只剩下两个婆子和四个丫环在。  

都是夫人身边的人,到也不怕她们不懂事,但想到今天发生的事情…  

“那位叶御只可是个惹不得的人物,以后你要好生约束家里,尽可低调一些,也莫生事,被人质疑家风,总不是什么有脸面的事情。”  

“是,妾身也没想到今天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回去定当约束下人。”李夫人连忙低头领命。  

她明白,不管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既然老爷这么说了,就有需要谨慎对待的道理,管不得别人,就只能管自己。  

但她不提女儿的事情,也是想维护女儿。  

李在芳立刻听出来了她的意思,眉头再次拧了起来,沉了声音。  

“琴儿那边的过错,在于冲突之后,不该又主动上前找茬,不懂息事宁人还将脸送上前让人扇,平日里读书识礼都抛脑后了吗。”  

“下人有错,旁人只会怪在主子头上,儿女有错,旁人只会怪在父母头上,身为礼部侍郎家的人,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李在芳沉着脸色一翻话,说得李夫人低了头,不是汗颜惭愧,而是惊愕忐忑,因为老爷今天说了这么多,可见重视的程度。  

让老爷这般重视甚至不惜细说与她听,是因为那位惹不得的叶御史?还是因为叶御史背后的太子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