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不想搬(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叶张氏是随着叶重信送最后一批木器的驴车回来的。  

也去了叶青枫的铺子里看了看,在镇上吃了中饭,才坐了王野大叔的驴车回村,叶重信又回了县城。  

县城那边还有活儿没干完,得有个收拾才行。  

而叶张氏来看了看儿子和叶青凰的情况,便回去收拾屋子。  

傍晚,小妹和赵春燕过去二房喊二婶娘吃饭,看她还在忙个不停,跑回来就找叶青凰。  

“二姐,为啥要搬呀?这里住着不好吗?”  

“因为二姐是二房媳妇儿,小吉祥是二房的孙子,要回家去生呀。”叶青凰虽然也不想搬,却只能哄着小妹。  

“家里屋子太久没住,得敞几天才行。”叶子皓听了却担心地说道。  

娘之前的意思,是希望他们明天就搬回去,但若屋子太潮,可不能让凰儿住呢。  

第二天是六月初六,叶子皓的生辰。  

不过他都二十一岁了,也就不在意生辰怎么过。  

但叶张氏还是一大早去买了肉和一只鸡回来,放到大房这边做菜。  

而叶子皓吃了早饭,就牵着叶青凰回去家里看了看,见娘确实把屋子收拾了一下,也确实敞着门窗在通风。  

只不过…  

“把她们几个叫过来再仔细擦抹一下,被子也要多晒几天。”  

叶子皓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无奈地说道。  

“嗯。”叶青凰见叶子皓那表情,心里好笑,“把你的东西再搬回来就是了。”  

他的书房、书架、衣柜都在大房那边用着呢,再搬回来就方便了。  

而隔壁屋只放了几件杂物,并未收拾出来。  

其实他们现在也用不着这么多屋,不用收拾来收拾去地麻烦,因而,仍然只需要把这间屋子收拾干净、日常要用的东西搬回来就好了。  

然而,被子才晒了半天,中午时突然打起了响雷。  

吓得正在大房这边吃饭的叶张氏就朝家里跑,叶子皓也连忙跑了过去。  

母子俩忙着收被子,赶在豆大的雨点落地前,总算是有惊无险,这才松了一口气。  

也亏得叶子皓跑得快,不然被子打湿了容易长霉,更麻烦。  

看着这天竟然还刮起了风,母子俩连忙又去关了门窗,这突来的雨势也几乎在瞬间淹没了天地,阻住了他们回大房那边继续吃饭的脚步。  

叶子皓站在屋檐下看着那雨,不禁想到叶青凰曾说过的话。  

六月天,娃娃脸,说变就变。  

“娘,若这雨一直下,我看凰儿还是在大房那边生吧,反正那屋也是大伯做给我和凰儿住的,也不算是大房的了。”  

叶子皓心里盘算着,再提在哪边生孩子的事儿。  

“那也不算我们二房的屋,我们二房的孙子,怎么能在那边生呢。”叶张氏立刻拒绝了。  

“可若将来我在外做官,还会有第二个孩子、第三个孩子,难道也要送回来生?”  

叶子皓反问。  

叶张氏被问住。  

她现在只想着小吉祥的出生,哪里想那么远?  

“那…那你现在不是还没做官嘛,不是还在家里嘛。”  

叶张氏想了想,还是在坚持自己的想法。  

叶子皓好想说,他不就在大房那边出生的吗?  

可他见娘仍然这般坚持,不想再发生争吵,只得不说话了。  

好在这雨下得急,也走得快,就好像是过路雨一样,很快就小了起来,雨雾一散太阳就出来了,天空挂着彩虹。  

叶子皓抬头看着,忽然露出了笑容。  

那块绣着彩虹的帕子至今仍搁在他的书箱里,和那压箱铜钱坠子一样,走哪儿都带着。  

“娘,这天也说不准了,还是搬到那边去晒吧,收起来也方便。”  

叶子皓走到院子里看着潮湿的地面和晴朗的天空,有些无语地道。  

这次叶张氏到是没有异议,这跑来跑去可要命了。  

于是母子二人各抱了一床被子去大房那边。  

好在路上没有再遇到雨,顺利回到了大房那边。  

叶子皓看见叶青凰正站在厨房那边屋檐下,连忙喊了一声。  

“凰儿,幸亏我跑得快,没淋到雨。”所以不用担心了。  

“嗯,晒到这边吧,离屋门口近一点。”  

叶青凰连忙喊了小姐妹去抬晒架,把竹篙架了起来。  

只有两床被子,就晒在书房门外。  

好在这雨没下多久,就仿佛天空洒了一片水似的,地面也很快就干了,屋檐也没有再淌水。  

晒上被子并不受影响。  

赵树生坐在屋檐下扎竹篮子,若再下雨便能及时收被子。  

不过之后没有再下雨,却让叶子皓和叶青凰意识到一个问题。  

夏汛虽然有点晚,但还是来了。  

入夜时天空又下起了雨,却凉爽了很多。  

叶张氏已回去休息,叶子皓陪叶青凰回屋,却说起娘仍坚持孙子要在二房生的决定。  

叶青凰也很无奈,只得道:“就怕出了月子,娘还不让我们搬回来这边。”  

“其实在这边有姐妹几个和外婆,已经能照顾现在的我了。”  

只是谁也不知道她到底哪天生啊,坐月子时,才需要婆婆张罗事情。  

她和叶子皓都是年轻人,对地方没那么执念。  

但换位思考一下,也能理解娘的想法,到时大家来看月母子,却跑到大房里来看,会让人闲话。  

第二天中午,雨又下了起来,他们只能将被子晒晒收收,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