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背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兄弟急着试新桌椅,立刻就跑回屋把自己的书册和笔墨纸砚都拿了出来。  

叶方铭做为小侄子,又打小不在一起生活,更不在一处读过书。  

因而,这时候就像个孤立无助的孩子,傻愣愣地站在自己的桌旁,不知如何是好。  

“铭儿,在私塾学哪本书了?”叶青凰在一旁见了,连忙走过来,柔声问无措的孩子。  

“先生刚教《百家姓》。”叶方铭见问,连忙回答,只是声音有些发紧,似乎在紧张不安。  

“那就是《三字经》已经学完了?”叶青凰又问。  

“嗯,六月背完《三字经》,上面的字还没认完,七月开始背《百家姓》,先生说,今年要把这两本书上的字都认完。”  

“原来如此。”叶青凰做出恍然的表情,笑道,“那你把《三字经》背来我先听听。”  

“若是背得流畅,等下就把你会写的字都写在纸上,不着急,我们一样一样来完成。”  

“知道了,大堂婶,我去拿书给你。”  

叶方铭受了提点,也就不着急了,准备去把自己的书拿来给叶青凰检查。  

“先不用拿书,大堂婶也会《三字经》,且听听看我们谁记得最多。”叶青凰拉住他,微笑地提议。  

一听她也会,叶方铭眼中闪过好奇之色,他娘就不会,他在家背书都是爹来检查的。  

“好了,背吧。”叶青凰见孩子表情,不由勾唇笑了笑,便催促他背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于是,叶方铭便将两手背在身后,站得笔直,目光沉静地背了起来。  

他背得不快,性子可见沉稳,但每个字还算清晰,虽偶尔有蹙眉思索的表情出现,但总算是没有断续遗忘的情况。  

叶青凰都替他捏了一把汗,总想着,万一他一着急就忘了,只怕心里更加不安吧?  

好在虽然慢吞吞,却也将整篇《三字经》一路背下来了,只字不错。  

背完,叶方铭便睁着一双明眸紧张地看着叶青凰。  

“很好,与我背熟的《三字经》竟是一字不差,我们铭儿功课学得很好呢。”  

叶青凰知他紧张,便笑着夸了一句,又抬手摸摸他的头。  

叶方铭被夸奖,不禁露出笑容,情绪也就放松了许多。  

“铭儿,为什么你背书会慢吞吞?是先生教的吗?”叶青凰好奇地问。  

虽然没有摇头晃脑,也没挤眉弄眼、挠头搔耳,但比正常读书真的要慢了许多。  

小妹都比这小侄子快多了。  

“嗯,先生说,我们刚启蒙,切忌心急乱了方寸,读书写字都可以慢一点,三思而行。”  

叶方铭连忙解释,还好他说话时比读书时快一些,正常多了。  

“好孩子,先生是怕你们背得快了背错呢,先生想让他们慢功出细活,但是啊,有个成语叫熟能生巧,熟练而成自然。”  

“礼仪、学问,都是一样的道理,三思而行,是为圣言,但也不必刻意让自己慢一点,熟练的,就稍微快一点试试看?”  

叶青凰慢慢引导孩子,在孩子似有疑惑却又不敢反驳时,提议道:“等下让你小叔来背背看,你在一旁听着,看他有没有背对,好吗?”  

“好!”叶方铭立刻好奇地答应了。  

背快一点?他没学过这方法。  

小兄弟拿了笔墨文具出来,也把自己攒下来的字和装订的书册搬了出来。  

见铭儿在背书,便在廊下站着,没有进来。  

这时,叶青喜见二姐要他背书,便立刻走了进来。  

他读书几年,都在学《千字文》和《千字诗》了,《三字经》自然是熟的。  

“不快不慢,正常的速度来背一遍,专心一点。”叶青凰叮嘱小弟。  

虽然平时她并未检查过他的课业,但也知道他读书是自觉的。  

有时也会听到他在屋中背书,只不过村塾的孩子背书有个弊端。  

那就是手头没有书,只能根据先生当天教的字,拓写下来,一遍遍练习中,才会将书背熟下来。  

但没有照书念的经验,当初卖了绣品,他们立刻去书局,买了笔和纸。  

书太贵,他们也买不起。  

叶子皓还教叶青喜,把读过的书一张张纸自己抄写下来,装订成册,就是他们的书。  

以后再温故知新,便对照这些自订的书册。  

叶青喜也不拿书,将双手往身后一背,便昂头大声背了起来。  

他的速度果然快多了,几乎不带喘气儿的,但也听了叶青凰的提醒,并未如急雨扑面、却也字字铿锵,如珠玉敲盘,很有气势。  

叶方铭听得睁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望着小叔,村塾里都是这么读书的吗?  

相比叶青喜的背书法,叶方铭的温吞斯文,就显得有气无力了。  

虽然叶方铭自己并不知道背书时的情况怎样,但这种不同,他却是深深感触到了。  

“虽然背得很顺,没有背错,但你力气使得太多了,子晨你来背。”  

叶青凰笑了笑,点评了两句,便又看向叶子晨。  

三个学生,两个背了,没理由另外一个不背啊。  

于是叶子晨也站了过来,大声背了起来。  

只是叶青凰刚说了叶青喜力气使得太多,他不敢这般使力,就想轻一点、慢一点。  

结果不习惯这种方式,就停滞了几处。  

这一停滞就让他心中着急,反而错漏百出,更显窘迫,急得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