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六两到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月二十很快到来,但叶青凰并没有像上回那般,早早摸黑赶路。  

她从旧衣衫里挑了最好的一身穿上,把牡丹绣品小心叠好打了个小包袱。  

厨房里,她早已蒸好了大馒头,配着水煮蛋和咸菜吃着。  

叶青喜也早早起来,背了一遍书,才进厨房洗漱,小脸上洋溢着喜悦的光芒。  

叶青凰知道他在开心什么,偏不去提起这茬儿。  

她吃完了早餐,走到院子里看了看天色已经亮了起来,这才去把小妹叫醒,照顾她穿衣梳头,带着她去洗漱。  

就这会儿功夫,叶青喜也吃完了,去照顾爹起来。  

前两天下了雨,叶重义的腿疾有些反复,酸胀难受。  

好在昨天雨停,今天这天气不错,因此一家人都很高兴,总算不防碍去镇上。  

但叶重义仍然再三叮嘱叶青凰。  

“凰儿,虽然赚钱辛苦,但刚下过雨,山路肯定不好走,你还是坐车去吧,再说你还要去赵家村呢。”  

“放心吧爹,我和青喜还要赶早去镇上,换了绣品再给外公打两斤酒,给外婆买块布,也是替娘尽孝了。”  

叶青凰收拾着,笑道。  

“嗯,把回家的车钱先留出来,别都花光了,外公外婆不会跟你们计较这些的。”  

叶重义笑了笑,掩去心中的酸涩,温言提醒着。  

养女比亲女懂事,只希望赵家人能看得明白,不要亏待他的凰儿。  

叶青凰和叶青喜脚步轻快地走了门,一路遇见的村里人都在好奇询问他们,目光却都看向了叶青喜背着的小包袱。  

叶青凰突然有些懊恼,她不该图轻便只打了个包袱,她应该将包袱放进背篓里,至少从外表看不出来有什么,就能随便忽悠去向了。  

而现在…全村人都知道她这是绣完了大件,要去镇上换五两银子了。  

而她,也不得不去坐驴车。  

虽说这叶家村是打小生活到大,知道村里没有多恶劣的坏人,但利字当头,谁知道有没有人就突然红了眼、起了黑心呢?  

安全起见,当然是坐驴车稳当。  

姐弟俩很快就等来了驴车,车上已经有几个人了。  

她眼睛一转,立刻从路边折了根柳条儿拿在手中。  

叶青喜得到姐姐的指点,将包袱转到胸前,上了驴车坐下,双臂一抱,就将包袱抱在怀中。  

付了二十文钱,车把式扬鞭吆喝了一声,驴车便朝前奔跑起来。  

看着不比人奔跑时快多少的车速,叶青凰还是有些感慨。  

上个月,她一文钱没有只能徒步走山路去镇上,脚痛还是堂哥背的她。  

二十天前,他们满怀希望去了镇上,赚到钱顿时跟个暴发户似地,大采购之后坐驴车回家。  

而今天,他们已经豪迈到直接坐驴车去镇上了。  

这几天叶子皓挑水过来时,都有问她绣品进度,她拒绝让他再跟去浪费时间,也说明她这次收到钱会去赵家村为爹还债。  

叶子皓知道不方便再跟,也是叮嘱她一定要坐驴车,不要给坏人钻了空子,镇上那些一看游手好闲的街痞,尤其要小心注意。  

在叶青凰再三答应之后,叶子皓才一脸不舍也很无奈地走了。  

若非考期将近而叶青凰还要去赵家村,时间上实在耗不起,叶子皓一定会跟着去的。  

而叶子皓能够放心让叶青凰只带了青喜出门,也是知道她从小就是个上山能爬树、下河能捞鱼的野丫头。  

而且力气大得很,他也是狠长了几年,才勉强压住她,不过小时候在跟她一起疯玩时,竟然也摸索了不少打架的手段。  

他会,她自然也会。  

驴车到了镇上,叶青凰拉着弟弟下车,立刻转动目光打量了一下四周情况。  

沐休日也多是上集日,而西市一直是镇子上最热闹的地带。  

沿着西市大街,他们走进了紫蝶绣庄。  

“你们来啦,先等等啊。”  

林娘子一见叶青凰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不过她正在招呼卖绣品的村妇。  

叶青凰便拉着弟弟走到一边去打量柜台里的各式绣品物件儿,发现除了大小绣品,也有荷包、香囊这样的精巧小物件。  

叶青凰突然想到,端午快到了,不知道装着艾叶的香囊,有没有销路?  

过了会儿,林娘子就做完了生意走过来。  

“到后面小厅上坐吧。”林娘子喊着女儿出来帮着看会儿铺子,她就在前面引路,将叶青凰姐弟领入铺头后面。  

虽然隔着一道门帘子,到底隐蔽许多。  

叶青凰感激林娘子的周到,所谓财不露白,露白必生事。  

只要没人知道她赚了多少,走出去也就低调许多。  

打开包袱,林娘子细细看了绣品,一双杏目熠熠生辉、光芒闪闪。  

不过林娘子是谨慎之人,她仔细检查过后,这才抬头笑问:“不知另一副绣得如何了?”  

“今天回去才会绷上绣架。”叶青凰如实回答,“绣线太多,绣的时间长了,伤眼睛。”  

她没有再说家里琐事儿多忙不过来,直接甩锅给绣品难度。  

林娘子噎了一下,但随即点头表示认同,不再催促,立刻去拿银子。  

“请用五张一两的银票,剩下的用散钱。”叶青凰连忙解释,“等下要去外婆家,需要钱。”  

林娘子看了她一眼,便不多问,但她依然细心地拿了一小块包袱,把九吊散钱包起来,又找来一只针线篮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