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美中高中棒球交流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浏♂览♂器♂搜索两个星期之后,伊诚为公司引进了一批全新的电脑,与此同时腾达集团专门给伊诚拨了一支顶级的线上游戏开发团队,从策划到程序猿到美术应有尽有,加起来差不多有40人的样子。  

当三国K和财狼K的线上游戏移植完成之后,腾达集团还会让一支顶级的运营团队介入进来。  

从这一天开始——  

以诚慕公司为底子,以腾达集团的技术团队为支持的队伍,跟猛讯这个游戏巨头之间的战斗就正式打响了。  

留给腾达集团的时间不多,因为猛讯公司的英雄K已经在收尾阶段,很快就会投入测试。  

那么伊诚他们的开发周期满打满算只有3个月的时间。  

这是一场艰巨的战斗。  

10月份伊诚接到了一个通知。  

上面想要举办一场高中的美中交流赛。  

什么意思呢?  

就是米国的高中会选拔一批球员飞来中国打6场棒球比赛,而中方也会选拔一批高中球员跟他们进行对抗。  

不论输赢,大家都能愉快的交流。  

这里面有几个很重要的点:  

一,这是一场政治任务,促进两国友好关系,大国外交有很多手段,比如熊猫外交、足球外交、篮球外交、乒乓球外交…  

现在是棒球外交。  

体育运动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具体原因不便说明。  

二,这是一次充满荣耀感的任务,被选中的球员基本上代表着国内高中棒球的最高水平。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两大棒球赛事,一个是米国的大联盟,一个就是中职棒。  

高中生代表的是职业的未来。  

伟人说得对,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最终还是你们的。  

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崛起是每个国家都看中的。  

三、这次交流,其实也是常规棒球交流,因为地域原因,不同国家之间的运动必然会有些差异。  

比如岛国就是打小球,注重防守,擅长推进打发,稳扎稳打。  

而米国棒球就显得很大气,队员投球也好,挥棒也好,没有那么慎重,也没那么束缚,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所以你会发现,岛国比赛的输赢比分基本都是小比分,而米国很多都是大比分。  

中国也有自己的特色,就是传说中的中庸之道。  

说白了是实用主义,哪边也不靠,什么好用,什么能赢就用什么。  

所以中职棒才能演变成世界第一大赛事就是这个原因,在这里百花齐放,简单直接暴力,实用。  

当然,这样子的民族文化也有自己的缺点。  

缺点就是太实用、急功近利,有可能没法长期繁荣。  

这个时候各国的交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是互相摸摸底,知道在这些年里面对方都有哪些进步和改变。  

然后就是获取新的知识来更新自己,让自己不会因为故步自封而被淘汰掉。  

美中高中棒球交流赛,也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来的,每两年会举办一次。  

今年的10月份就是这样的时候。  

这次带队的是首都一中的教练团队。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毕竟人家的实力就摆在那里,除了07年夏和赛被明峰中学击败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其他的赛事基本上都是第一。  

首都一中教练任轩,是一个50出头的中年人,职教首都一中多年,有非常多的实战经验和职教水平。  

这次上面给了他人才选拔和指挥权,所有的人选,只要是高中生,他都可以从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  

很快任轩就拟定了这次交流赛的25人名单。  

名单阵容可谓超级豪华,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高中棒球选手。  

而伊诚就是其中之一。  

明峰中学只入选了伊诚这唯一一个名额,其实也算是蛮遗憾的事。  

相信如果黄天恒没有毕业的话,他应该也在名单当中。  

2007年10月27号,伊诚乘坐飞机来到了首都。  

刚进入首都一中,伊诚就被人认了出来:  

“那个混蛋就是伊诚吗?”  

“就是他打败了宇宙舰炮周喆?”  

伊诚还未进校门,就得到了特殊的礼遇——  

首都一中的学生们都用一种恨不得杀了他的眼神看着他。  

这叫啥来着?  

伊诚在脑海中搜索着词汇。  

哦,对了,弱者对强者的嫉妒。  

但是我们没必要跟弱小的蚂蚁斤斤计较对吧?  

“棒球队的教练是怎么想的,难道不知道这个家伙在首都一中的声望是负的吗?”  

“如果不是我们学校的舒于豪毕业了,这次根本轮不到这个家伙来当投手吧?”  

“这是美中交流赛,需要很多投手,教练也是以国家大业为重啊。”  

伊诚一边走向球场,一边感受着周围友好的氛围。  

“看来我的名气很大嘛。居然这么多人知道我?”  

首都一中的棒球场比起明峰中学的来,豪华了不止两倍。  

当伊诚踏进首都一中球场的时候,甚至产生了和曦园的错觉。  

人家的草坪居然是真的。  

而且修剪得特别好,哪怕是10月份了还是绿油油的,看起来就是一种享受。  

在棒球场的门口,站着一排首都一中的棒球队员。  

伊诚认识其中几个:  

那个高近两米,动不动就发脾气折断球棒的大个子是唐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