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邪帝舍利(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片刻后,只听得“卡嚓“一声,两壁同时陷入寸许。  

“机关开始正确,师兄,一,二,三!”  

“三”字一出,二人立时全力运行真气,加大力气将那活壁向内推去,只听得“隆隆“声响,活壁往内摇摆,歧晖一边跟着叶凝向前踏了一步迈入其中。  

一边却是功聚双目,防备着可能到来的机关暗器。  

“蓬“!  

活壁在两人身后关上,竟又“卡嚓“一声上了锁,巧妙至令人难以相信。  

像历史重演般,一道长廊往前延伸,尽端是夜明珠的蒙蒙清光。  

不过歧晖却是第一眼就注意到长廊的地面上是用色彩深浅不一的灰砖铺就,其中极有可能被设置有机关暗器。  

“师弟,你看…”  

叶凝伸足在深色的砖轻点一下,道:“应是深色的砖有问题,点上去有少许浮动的感觉。若是有人踏上去后,重量会令方砖下沉一、两分,触动警铃。“  

回首看着认真侧耳倾听的歧晖,叶凝笑了笑继续道:“这种地纹布局,并没有伤人的机关,只是一种警报装置,即使踏错,也只是触动警报装置,同时锁死真正宝库所在之处…  

这应该是专门用来防备内贼的,与前面的机关并不联合,属于另一套体系,应该是杨公宝库被锁死后才会浮现出来,用于防备对宝库一知半解之人…”  

一边说着,叶凝一边率先踏上方砖一路前行,大概走了四五十步,但见左右两排各叁颗夜明珠的映照下,尽头是一道门。  

这处没有钢环,只有个圆形的掣钮,边圆满布刻数,共四十九格,钮的上方还有个红色的圆点刻在门壁上。  

这是鲁妙子独创的机关秘法“天地锁”,结合天星术数,没有开启方法或者鲁妙子的独家秘传,想要打开此门,便只有强行攻破一途可行。  

因为各种旋转方法相互结合起来,数不尽数,若是想要一一试用各种旋转方法,那纵然是转到死也未必能够转开这道机关。  

‘天一地一,天往左旋,地往右转…’  

叶凝微微回忆着原著中寇仲的打开方法,而一边的歧晖就静静的站在他身边,打量着这座宝库和精密巧妙的机关。  

愈进入其中深入的了解其中的情况,歧道便愈为整个底下建构的匠心独运,鬼斧神工而赞叹。  

若非有鲁妙子这位机关建筑大师的呕心沥血,兼当时权倾天下的杨素全力支持筹划,而且长安又是在兴建中的城市,想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在地底建一座宝库,哪怕是皇帝都办不到!  

不多时,叶凝双目一动,缓缓将掣钮先往左旋,当落在刻数二十一经过红点时,门内竟发出轻微异响…  

鲁妙子在机关学中记载,这种声响便是“天地锁”一类机关开启正确无误的标志。  

当下他反方向把掣扭回去,到四十七度,异响再起,按下去又是另一声机括响音。  

开启正确!  

叶凝继续往右转到四十七度再按一下。  

卡嚓!  

听到这样的特殊声音,此刻纵然是歧晖也知道,天地锁,被解开了!  

叶凝拂掉身上的尘埃,两手按在门上,用力一推,钢门应手内移现出一个方广仅十步的小室。  

小室中央处有个水井般的设施,井上有个大绞盘,盘上卷有一小截粗如儿臂的铁链。  

“师兄,来帮把忙,只消将这些铁链绞起来,杨公宝库内的真库之所在,就在眼前了。”  

叶凝微微示意一声,随后二人共同转动绞盘,盘上的铁链不断增多。另一端显然连系着轮轴一类的布置,只容他们逐分逐寸的把链子绞上来。  

“卡!”  

链子再绞不动。  

“来了!”叶凝立刻将绞柄锁死,静心守候。  

好半晌后,脚下深处忽然传来如闷雷般“隆隆“异响。  

那是水流声!  

也是这座杨公宝库内各个机关的发电机!  

这个时代,或者说鲁妙子的机关术对于水流的运用,不但是让歧晖震撼不已,甚至就连叶凝也是不由从心中升起一丝惊叹。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蒸汽机、内燃机这些机械动力,但根据祖先制天命以用之的先训,这个世界的工匠却是成功驯服了水力,并从中发明出了一套套巧夺天工的水力利用之法。  

这种纯粹利用大自然力量的机关术,已经走上了玄幻或者说仙侠世界的道路,虽然现在还很稚嫩、初级,也比不上科技世界的许多技术,但这却是那些出现的前奏!  

于轰隆声响之中,分隔西南轴和东北轴的两扇连锁活壁同时开启,现出通往东区宝库的秘道。  

在叶凝的带领下,二人穿过长廊,来到一个圆形的石室,中央有张圆形的石桌,置有八张石椅。  

桌面绘有一张图文并茂缮析详尽的宝库地图,兼有文字说明,显示宝库与地面上长安城的关系。  

何处是藏宝室,何处有机关陷阱,何处有直通长安城外的地下密道…在这地图上,皆是一目了然!  

这正圆形的地室另有四道普通的木门,分别通往四个藏宝室,桌下尚备有火石、火熠和纸煤,以供点燃平均分布在四周室壁上的八盏墙灯。  

灯火大明后,两人逐室浏览其中所存放的东西,始知杨公宝藏,确是名不虚传。  

四座石室,每室宽广达百步,三座藏兵器,一座藏以黄金为主的财宝。  

所有兵器,均以防腐防的特制油布包里妥当,安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