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潜龙将出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过宁道奇,师兄现在真的是过得苦啊,  

再加上佛门、魔门,甚至是不少道门在暗中的小动作…师弟,我若是再不抓紧机会,振振咱们楼观道的士气,这队伍就不好带了啊!”  

看着歧晖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甚至恨不得就要哭出来的样子,叶凝顿时不由脸色一黑,有龙涎谷在身后作为依靠,不说扩张,但守成总是足足有余的,有必要这么夸张吗?  

不过叶凝也知道,由于上一次佛门斗法失败,杨广上位,这次为了万无一失,佛门决定统合道门战线,彻底压制住魔门。  

道门传承源远流长,虽然真正论实力,其实并不逊色于佛门,甚至若是将那些缩在深山老林之中的修道者抓出来,恐怕还要在佛门之上。  

可是道门之道,贵生、贵逍遥,真正的顶尖高手大多崇尚隐修,求仙问道,远不如佛门团结。  

如今之道门有四大宗派,楼观、上清、天师、灵宝各有各的打算,不过天师道以前因为天师孙恩的那一次造反,却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现在元气大伤,可以忽略不计。  

自孙恩之后,上清早已衰微,如今形势低调,而宁道奇与灵宝一贯关系良好,若是宁道奇或者说佛门肯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话,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说服上清、灵宝二派同意与佛门结盟,并不是太大问题。  

至于楼观道,如今则后继无人,几个顶梁柱都早已衰朽,虽然经验丰富,可若是真正的再度经历几番血腥搏杀,恐怕真的就撑不了多久了。  

所以类似于严达、苏道标等等存在,都只是楼观道压箱底不可动用的“核武器”!  

歧晖今日前来劝严达出山,也不是让他去拼杀,而是想让严达在外面时不时的露个面,再开一堂法会,表示自己现在依旧相当的有活力,寿命还长着呢…  

如此,足矣!  

只可惜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道行越来越高,严达已经懒得折腾这些琐事了。  

因此楼观道势力虽强,但现在却拿不出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双花红棍”,想要在这个武力至上的混乱江湖上混,确实是渐渐在走下坡道。  

也正是因此,一向心高气昂,不落于人的歧晖,这才大肆收徒,想要培养出一尊年轻的大宗师,好振兴楼观道统。  

不过想要拥有大宗师强者,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够达成的,但若是自家师弟这么在江湖走一趟,以他的身份、天赋和楼观道统的资源与实力,到时候一个未来大宗师的名号是绝对少不了的。  

正好可以借此稍稍振奋一下楼观道的名气,让那些越来越张狂之人心有忌惮…  

看着歧晖那虽略有夸张,但还是满含憋屈与期待的样子,叶凝微微一叹,旋即开口说道,“也罢,既然师叔命我去江湖中走一趟,那便去吧,正好看看这大好山河,试试我十余年来精修不缀的玄功。”  

歧晖闻言顿时面露笑容,略微有些放松的道:“甚好,有师弟此言,吾道将兴矣!”  

“且待我与师尊告别,再换身衣物,便出山游历一番,见见这天地与众生,师兄身为玄都观掌教,俗物繁多,就无需再此等我了。”  

叶凝很清楚,自家师兄将他看得如此之重,可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一个人,更多的还是站在他背后的龙涎谷众多宗师、大宗师!  

他自幼便在谷中修行,几乎与所有人都相识,以他的心性,自然不会做什么讨人厌之事,可以说时至于今日,他在龙涎谷内的众多隐世老道眼里,即便算不上衣钵弟子,可怎么也能捞到个真传!  

再加上自己身为昔日大名鼎鼎的、楼观道大宗师苏道标的关门小弟子,仅仅顶着这个头衔出去,不论是江湖中人,还是佛道两派都得给他个面子,给那位昔日桃李遍天下的大宗师之面子。  

毕竟,观那位大宗师竟还有余力与心境,调教出这样一尊天资妖孽的弟子,某种程度上也可见,那位大宗师距离寿元枯竭,可还有一段时日呢!  

如此一来,不说别的,至少楼观道与歧晖,总能少点麻烦。  

歧晖现在尚不知他心中隐秘层次的想法已然被叶凝洞悉,此刻正面带笑容,颇为高兴的对着叶宁点了点头,又在一起随意的说了几句修行之事后,便告辞离去。  

望着这位坚定反佛的道门斗士的背影,叶凝微微摇了摇头,只看原著中师妃暄代表佛道两门游走天下,代天下万民挑选天子,天下群雄竟无人对其资格有所疑问…  

可见师妃暄在那个时候,差不多已经能够代表佛道两派的意志,而当时的慈航静斋,也必然统一了佛道两门的意见。  

毕竟看今天这样子,严达师叔是打定心思不会出谷了,没有大宗师的坐镇,面对佛门和宁道奇结合的大势,若无意外,歧晖退缩让步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如此说来,看歧晖这副样子…  

如今楼观道的形势恐怕有些不太妙,慈般静斋差不多已经开始行动了,宁道奇心中或许有着自己的想法与勾当,但单看此刻,却是偏向佛门无疑。  

叶凝心中静静的思索着当前的局势,身为楼观道统的下一代继承人…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对于慈航静斋这个敢号称“代天下万民,选择天子”的势力,自然是看不过眼的,甚至在他强大起来以后,必然要对此予以打击,重振楼观道统…  

既然如今佛门已经开始在暗中落子了,那他自然也不能落后,倒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