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造化弄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即打遍大郑无敌手。  

武者挑战切磋,皆很常见,本也无可厚非。过分的是,被挑战者非死即残。  

最幸运的,也是重伤。  

一顿操作下来,郑风英倒是打出了威风,但也把自己和五毒教成功地变成了大郑武林的公敌。  

更过分的是,他竟然以武力强行逼迫对他关爱有加的母友尘退让教主之位。唯五毒教生存计,母友尘当然不肯将五毒教交到郑风英这个恶魔手中。  

一场大战之后,被打成重伤的母友尘只得仓惶出逃。  

天下第一高手艾冲浪,就成了母友尘和五毒教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借艾冲浪之手除去郑风英,就成了母友尘和五毒教唯一的出路。  

宿命,又见宿命!  

于公于私,艾冲浪都得出手。  

于公,郑风英既然已经成了大魔头,成了武林公敌,他这个正道武林的代表人物,又怎能袖手旁观?  

于私,艾冲浪对母友尘的观感还算不错,他既然求到了自己,又怎能不管不顾?  

更何况,大郑王朝还有大郑皇帝、詹长飞、罗玉燕这些老朋友的存在?  

半步大武神?  

对艾冲浪来说,不过举手之劳而已。  

当艾冲浪气定神闲地站在郑风英面前时,郑风英立即就暴走了——  

强迫为仆的耻辱,当面斩杀三弟的仇恨,郑风英时刻不敢忘怀。  

大武神天下无敌?  

天底下只有无敌的武功,哪有无敌的人?  

我一只脚已经踏进大武神之境,跟艾冲浪的武功当是相差不多。再辅之以狠辣的暗招,未必没有取胜之机。  

嘿嘿,只要击败了艾冲浪,我就是天下第一高手。  

哈哈,没想到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有一天竟然会离自己如此之近。  

简直是唾手可得啊!  

然而,郑风英这个半步大武神固然比相同境界之人厉害,但艾冲浪这个大武神的手段,更远非当初的任我飞可比。  

两人对决,可谓异世大陆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对决。  

不过,在曾浪、风无痕等人的眼里,郑风英虽强,但绝非老大之敌。  

艾冲浪即便将自己的武力等级压制到与郑风英同等境界,也可全方位碾压郑风英。  

果不其然!  

面对郑风英来势汹汹的攻击,艾冲浪应对得极为轻松。客观而言,郑风英确实称得上是大武神之下第一人。  

其施展的神魂攻击、毒功、血魔解体大法…每一种都威力无穷。  

如果不是艾冲浪的神魂等级达到了阳神期大圆满,还修成了毒体和不死金身,在不动用三大神兵的情况下,此战谁胜谁败,委实很难说。  

交手数百合。  

郑风英全是攻势。  

招出阴风扑面,招落腥气笼身。  

劲道十足,毒性猛烈,杀伤力之大,前所未见,就连鼎盛时期的厉无阴也要稍逊风骚。  

而艾冲浪则只是见招拆招。  

艾冲浪当初确实没有瞧走眼,郑风英确实是位不可多得的练武奇才。  

如果没有误入歧途,天地规则一旦改变,那么最有希望晋阶大武神者,无疑是郑风英。董万农和任我飞虽然底蕴深厚,但由于年事已高,已经缺乏应有的锐气。  

武道一途,除了深厚的底蕴之外,一往无前的锐气也必不可少。  

只可惜,郑风英既然已经走上歧途,即便主仆一场,艾冲浪也只能忍痛斩杀之。  

之所以与其周旋数百招,原因有二:  

其一,让郑风英在临死前迸发出最后的璀璨。  

修炼不易,至少也要生如夏花不是?  

其二,无法迅速毙敌。  

郑风英好歹也是天下第二高手,好歹也是半步大武神,哪有那么容易杀死?  

武神之间,战力差距并不大。  

若非如此,当年那场旷世大战,任我飞也不会大战三日三夜,方才杀尽由两名小武神大圆满率领的围杀队。  

又是半个时辰后。  

仍然采取攻势的郑风英,表面看起来劲道不减,但内心却是暗暗叫苦。  

他体内现在是冰火两重天:一团酷热之气,以及一团严寒之气,正在其体内左冲右突,不断冲击他的内腑。  

不问可知,正是艾冲浪借反震之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缓缓渗进火之力和冰雪之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战斗方式。  

看似不够热血,但越到后来威力越大,且无可解救。  

八大灵体中,威力最大的无疑是雷体和毒体。  

但郑风英毒功了得,毒之力当是用处不大。  

而如果仅仅施展雷电之力,又好像太单薄了一些。是以,艾冲浪索性渗入相生相克的冰火之力,把郑风英的内腑作为两种敌对灵力的战场。  

有了厉无阴的前车之鉴,为防止郑风英神魂潜逃,艾冲浪还抽空布设了一座小型困阵,牢牢控制住了战场。  

千招之后。  

郑风英变成了阴阳人:左半边身子热气腾腾,宛如身处烈火之中;右半边身子却冷气森森,衣服和裸露在外的皮肤表层,竟已结了薄薄一层冰块。  

反面艾冲浪,仍是一脸的云淡风轻。  

至此,胜负已分。  

好不容易修成绝世武功,郑风英当然不甘就此坠落,他一面咬牙苦撑,一面暗中将神魂一分为二。  

一股三成,一股七成。  

三成者,用于控制身体与艾冲浪缠斗,以迷惑对方;七成者,则在拳劲的掩护下悄然遁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