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噬生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罗玉燕不但武功高绝,还是皇后的亲姑姑,她出入皇宫自是轻松自如。  

艾冲浪紧随罗玉燕到达正宫时,皇上正在大发雷霆:“庸医!全是庸医!连病因都找不出来,要你们何用?就你们这点医术,怎能保证皇室和满朝文武大臣无疾?”  

大郑皇上六十余岁年纪,方面大耳,身型高大,确实是一幅天人之相。  

二十余名太医在他跟前站成一排,人人脸色涨红,汗流浃背。  

眼中既有一丝愧色,也有一丝不服。  

惭愧的是,他们手段用尽,却是连病因都找不出,委实有愧于太医的称号。  

不服的是,天下疑难杂症何其多?  

即便是神医,也不敢说能包治百病。  

他们因无法诊断皇后娘娘的病因,便被皇上斥责为庸医,心中委实不服。  

形势比人强。  

不服又能怎么着?  

敢申辩么?  

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  

比起小命来,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太医身后,是一排宫女和太监,每人都是瑟瑟发抖,脸色苍白。  

伴君如伴虎。  

皇上给了他们舒适而安宁的生活,同时也让他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人头落地。  

就算原本跟自己干系不大的天灾人祸,他们也可能遭受牵连。  

说白了,他们活的就是皇上的心情。  

皇上心情愉悦,他们活得就舒坦。  

皇上心情恶劣,他们就活得战战兢兢。  

罗玉燕带着艾冲浪进入皇后寝宫时,坐于榻上、正在震怒的皇上甚至连起身的意思都没有。  

换成往日,他还会跟罗玉燕这个长辈打个招呼。  

可如今相识于微末的皇后脸如金纸,呼吸微弱,他哪还顾得了什么人情礼仪?  

再说了,与罗玉燕同行的艾冲浪,除了长相还算英俊之外,浑身上下并一点罡气波动。  

这样的小白脸哪里值得他正眼相看?  

皇上可以无礼,罗玉燕却不能失礼。  

她微微一福,将艾冲浪介绍给皇上:“陛下,这位是生死谷谷主艾神医,有妙手回春之能,让他瞧瞧皇后吧。”  

皇上闻之一愣,再次细细打量艾冲浪一番后,不由很是失望:“神医?这般年轻,全无武功,也敢妄称神医?不是招摇撞骗之辈吧?”  

气恼之下,连姑姑的称呼都省略了。  

不仅皇上对艾冲浪这个神医很不在乎,那些太医的神色间更是不屑——  

如此年轻,且不会武功的神医?  

哄鬼呢!  

恐怕连药材都认不全吧。  

医之道,可不是能够速成的,需要慢慢积累沉淀。而且,神医是必须要有高强的武功作支撑的。否则,认穴、扎针、渡气等特殊手段,都无法完成。  

不过这样也好,这个骗子的出现,成功地转移了皇上的注意力,至少可以暂时摆脱火烤的滋味。  

如果他真能治愈皇后娘娘的怪病,自然最好不过。  

这样虽然会丢脸,但丢脸总比丢命强!  

以皇上的残暴,以及对皇后娘娘用情之深,一旦皇后不治而去,太医监至少得有小半人陪葬。  

艾冲浪冷冷一笑:“原来陛下竟然如此浅薄!”  

此言一出,现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即便皇上心情大好之时,普天之下也无人敢如此谴责陛下,何况其雷霆震怒之时?这家伙怕是来找死的?  

皇上气极反笑:“浅薄?还是第一次有人如此评价于朕。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斩立决!”  

艾冲浪脸色淡然:“以貌取人,是为浅薄;有困难不想办法解决,只知迁怒于人,是为浅薄;身为一国之主,遇大事控制不了心情,任其狂爆,是为浅薄。”  

皇上一听,脸现惊讶之色:“嗯,能说出这番话,倒也有些见识!你究竟是何人?”  

“艾冲浪!”  

“艾冲浪?”皇上沉吟片刻后,一脸的震惊:“大宇驸马艾冲浪?”  

“正是区区在下!”  

确证之后,皇上立即站起身来:“原来是艾大人大驾光临,快请坐。”  

皇上此举,让现场诸人面面相觑,都弄不懂皇上为何会前倨后恭。  

驸马爷虽然身份尊崇,但又怎能跟皇上相提并论?  

更何况,还是大宇王朝的驸马?  

殊不知,大郑皇上的表现之所以反差巨大,是因为他怕了!  

失去皇后固然心痛,但跟失去皇位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毕竟,帝王本就薄情。  

品尝到权势甜头者,最害怕失去的就是权势!  

他怕的,不是艾冲浪的武功和权势,而是他的手段。  

小武神虽然战力强横,但大郑皇室供奉也不是没有小武神;天下第一宗宗主虽然权柄滔天,但还比不上他这个一国之主。  

大宇、大龙两任皇上,先后被艾冲浪拉下马,他依凭的并非是武功,而是合纵连横的手段。  

无论哪国皇帝,失去了军方、武林界这两大助力,皇位都会不稳固。  

这个喜欢把皇帝拉下马的家伙,跑到我大郑来做什么?咱跟他八竿子打不着啊?  

难道,他是来拉我下马的?  

想到这里,大郑皇帝冷汗抑制不住的往外冒。  

这一幕,直瞧得众人莫名其妙,感觉很是诡异。  

众人心思,艾冲浪懒得去探测。  

以他现在的本事,哪里还需要去看人脸色行事?  

当下微微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