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信仰之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信仰之力虽然无法驱离身体,但在体内流动却是心随意动。  

第三块丹田开辟成功后,差点将挤爆灵台的信仰之力很快被艾冲浪导入其中。  

让艾冲浪既喜且忧的是,第三块丹田都快填满了,信仰之力仍在源源不断的到来。  

据‘丹田大能’所说,要一百名信徒的信仰汇集在一起,才能产生一丝信仰之力。  

如此多的信仰之力,得有多少信徒啊!  

信仰之力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如果无处存放,被它撑爆了身体可就不美了。  

堂堂武神大人,如果落得被自己的力量给撑爆的结局,这岂非天大的笑话?  

难不成还要再开辟几块丹田?  

以艾冲浪如今的实力,再开辟几块丹田倒是也能做到,可是如此一来,一号、二号丹田势必会越来越小。这样,既委屈了‘丹田大能’,八灵之力势必也存放不下。  

没有力量时,恨不得将天下之力都收归已用。  

力量太多之时,又担心撑爆了自己。  

更过分的是,这信仰之力根本无法抗拒,也不管主人是不是受得了,只知一个劲地往艾冲浪的身体里钻。  

非常自觉,根本无须费力吸纳。  

究竟该如何安置这些信仰之力呢?  

此刻的艾冲浪,可谓幸福并苦恼着。  

思付良久,艾冲浪突然灵机一动——  

既然可以控制它在身体内随意流动,那何不将之分开存放?脑海、丹田、筋脉、皮肉…  

但有空隙之处,都放入一些。  

一旦可行,这空间就大了去了!全部的空间合算起来,恐怕一百个丹田都不止吧。  

说做就做。  

一试之下,果然可行!  

而且还有意外收获:信仰之力进入脑海之后,虽然跟神魂力泾渭分明,并不兼容,但他却感觉到神魂力明显增长了一大截。  

试着运转神海中的两种力量一起外放攻击,却并不可行,只能单独使用。  

艾冲浪强忍狂喜,接着试图调动第三块丹田中信仰之力外放攻击,却是纹丝不动。  

几番试探之后,艾冲浪得出一条结论:信仰之力虽然并非纯粹的神魂力,虽然无法提升神魂等级,却可以具备神魂力的攻击属性。  

既然可用之攻击,那么用于防御呢?  

想来问题不大。  

那么,能否通过一些手段将其转化为神魂力呢?  

可随即又摇头否定了这一想法。  

之前已经试过了,根本不行!  

讲道理,信仰之力既然是来自于信徒的灵魂,自然也可归结为神魂力。事实上,刚刚用其外放攻击时,也确实等同于神魂力。  

可为何不能转化为神魂力呢?  

连那些跟神魂力关系不大的精纯能量,都可以通过吞噬之道转化为神魂力,而跟神魂力关系紧密的信仰之力,为何就不能转化为神魂力?  

终于分化了积压灵台多日的信仰之力!  

总算暂时解除了被撑爆的危机。  

大松一口气的艾冲浪,带着诸多疑问再次跟‘丹田大能’进行了探讨——  

“请问前辈,你觉得这信仰之力到底是由心而生?还是来自于大脑?”  

“有区别么?”  

“当然有区别!”  

“常说念头通达,本大神认为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可控性:心脏产生的想法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而大脑产生的思维,却是可以随意控制、随机改变。”  

“前辈这番说词看似正确无误,其实却犯了本质上的错误!”  

“本质上的错误?新鲜了!这个说法在异世大陆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从未有人质疑过它的正确性!你小子却质疑它的正确性,怕是有点飘了吧?”  

“前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又要说书?”  

“哈哈,不想听?”  

“当然…想听!本大神可是个好学之人。”  

“那就听好吧您呐。”  

“啰嗦,快快道来!”  

在脑海中再次搜索一番前世的记忆之后,艾冲浪这才侃侃而谈——  

“据我所知,我前世的地球村对神志这个课题,有两种说法:一是‘心主神志’,一是‘脑主神志’。  

中医学得出的结论是‘心主神志’。  

因为通过反复对照,心电图与意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对应性。  

这是唯物论。  

而一些脑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脑主神志’。  

他们认为思维来源于脑海,大脑产生反应,而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全身血液的供应之所,根本不会产生想法。  

这是唯心论。  

事实证明,唯心论只是一个想当然的结果,无人能够回答意识在大脑中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大脑在辨别事物时,只是通过各种感官给出相应的反应。  

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并不能自主产生意识。  

而唯物论的研究表明,心脏通过血液单位时间内的血氧变化影响全身。  

这种影响,包括在大脑中产生意识。  

我相信唯物论!  

而且刚才小子已经试验过了,信仰之力可以当成神魂力进行外放攻击。  

因此,我认为信仰之力是来自于心脏。”  

艾冲浪洋洋洒洒万千言说完之后,‘丹田大能’却是久久沉默不语。  

他先是震惊于信仰之力可以像神魂力那样实施攻击,接着叹服于艾冲浪的博学多才,最后则是根据自己的阅历印证艾冲浪的说法是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