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大龙神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既然‘狗’已落水,岂能不痛打之?  

这些投机者的做法能否成功,当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动乱过后,飞龙武林界对飞龙军方的心情很是复杂:不知是该怨恨?还是该感激?  

如果没有军方的突然出手,自己宗门的下场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该感激军方。  

如果军方早些出手,那十数家宗门也不会覆没。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军方有一些微词也可以理解。  

在他们想来,飞龙军方敢如此强势地出手,应该是已经接到了上峰的某种指令。可他们直到这个时候才出手,显然是将飞龙武林界当成了炮灰。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该怨恨军方。  

客观而言,飞龙军方的做法根本没毛病!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魔幻教尾大不掉的教训,大龙皇庭岂能不汲取?  

再说了,草莽武林跟皇庭的关系,素来不怎么友好,能够借机削弱武林界的实力,又何乐而不为?  

在军方看来,魔幻教跟武林界斗得越狠越好,不过是狗咬狗一嘴毛罢了。  

如果不是担心邻国武林大规模潜入,各国军方都恨不得本国武林羸弱不堪。  

不出所料。  

飞龙军方确实接到了来自上峰的命令:“伺机拿下魔幻教分舵,准备向魔幻教全面开战!”  

近一个月以来,来自大龙各地的秘信,像雪片般飞向大龙神都。  

秘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魔幻教分舵动作不断,咄咄逼人。无一例外,魔幻教分舵与当地武林、当地军方突然爆发了大规模正面冲突。  

如果只是某一分舵如此,还能归结于是意外。但靠近边境的所有分舵都如此,那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魔幻教动手了!而且胃口极大,试图一举扫灭军方和武林,来个一劳永逸!  

不得不说,飞龙军方的表现,让艾冲浪深感震惊。  

出击时机之巧,整体战力之强,打击手段之狠,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不愧是拱卫神教的精兵强将,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绝对要远远强于东峰镇和东洛府两地的军方。  

难怪大龙军方的战力,一直以来都要略强于大宇。  

像飞龙府军方这般强横的战力,在大宇王朝很难见到。拱卫军尚且如此凶猛,那神都的护卫军呢?又会厉害到何种程度?  

艾冲浪很是好奇。  

好在,艾冲浪的好奇心很快得到了满足。  

在飞龙府动荡结束后的五日内,其余三组人马在李飘衣和宁威豪的分头联系下,终于陆续到达飞龙府。  

当然,并未集中入住一家客栈,仍是按原来的分组,分别进住四家客栈。  

值此风声鹤唳之期,艾冲浪可不想成为各方重点盯防,甚至是打击的目标。  

目的越是接近达成,越要以一种如履薄冰的态度行事。否则,但有闪失,就很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会一败涂地,尸骨无存。  

毕竟,他们即将进入高手如林,且剑拔弩张的大龙神都,一旦暴露了身份,即便艾冲浪是大帝五阶,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就算艾冲浪战力强横、底牌众多,但毕竟是客场作战。面对大龙军方、大龙供奉、大龙武林…甚至是魔幻教的联击,漫说他只是大帝五阶了,就是阶位较低的小武神,恐怕也很难讨得了好。  

艾冲浪是来找魔幻教报复的,岂肯将小命丢在大龙?岂肯让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陷入危局?  

其实,他已经将魔幻教坑到如此境地,已经完全可以收手而退了。  

就算他想获得璧墨石和天星石,坐山观虎斗就好,根本没有必要这个时候进入大龙神都。  

现在的大龙神都,无异于一池浑水。  

既不知晓水之深浅,也不知晓水下凶险。  

贸然淌进去,后果难料。  

艾冲浪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凶险,也不是不爱惜自己和兄弟姐妹的性命,他其实早有计较——  

真正出手于火中取栗者,只有他一人。  

而且,他隐蔽出手的对象,只有南宫北望一人,只会用非常普通的武功,让人根本探不清虚实。  

艾冲浪这么做,并非想出风头,更不是跟南宫北望有深仇大恨。而是他想借南宫北望之手,检验一下自己现在的真实战力。  

此外,他还有一个期盼:能借助此次大战,晋阶至小武神之境。  

他早就濒临突破的边缘,如果错过此次机会,下次到哪里去寻找像南宫北望这般强大的对手?  

高手寂寞,对手难寻。  

艾冲浪如今已经隐隐有了一丝这样的感觉。  

至于其余十三人,要么离得远远的隔岸观火,要么视情混入当地武林帮派之中煽风点火。  

他们十三人进入大龙神都之目的,主要是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大龙王朝历史上的一场剧变;以旁观者的身份,直观地感觉一下高手过招时的精彩。  

大帝间的大规模战斗,在武林史上极为罕见。  

最近的一次,还是‘丹田大能’所制造。  

既能亲眼见证历史,又能现场观摩战斗技巧,众人当然不愿错过。  

众人齐聚后,又在飞龙府休整了两日。  

两日间,艾冲浪分别以不同的身形相貌,以好友的名义前往其余三组人马各自所在的客栈,汇总了之前分头行动的情况,并告知了下步计划。  

第三日,四组人马先后向大龙神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