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 旧貌换新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iqishu  

“哼,你们用如此手段,算什么英雄好汉?”  

张三真的挣扎过,但是那可是拇指粗的铁链子,外加十来个壮汉,他就是武功再高,那也抗拒不了啊。  

所以呢,黔驴技穷的张三只能使出嘴炮攻击,试图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  

这就是典型的顺风我牛逼,逆风讲道理了。  

“吸溜,哎”小信子学着吕智的样子,喝了一口逼格十足的茶水,然后摆摆手就走了,理都不理张三。  

“有本事一挑一啊!”“喂,你别走…”  

“卑鄙无耻,说我是大盗,小贼,真是卑鄙无耻的小贼。”  

张三不断的叫骂,茶棚掌柜和附近一些店铺的掌柜也觉得他说的似乎…不无道理。  

掌柜们虽然不是江湖人,但因为职业特性,时常都要接触江湖,所以对江湖道义还是有些认同的。  

啪一个十八骑看不过眼,都被抓了还敢妖言惑众,所以他一巴掌就拍在张三的脑壳上。  

“吵,吵,吵,一天天就知道吵!  

你要是真的英雄豪杰,单挑也就单挑了,你丫一个偷鸡摸狗,上房揭瓦的小贼,有什么资格单挑?”  

“说话啊,怎么不说话?是不是觉得自己没理,不敢说了?”  

“哼哼,也就这么点本事儿。”十八骑用手掌拍拍张三的脸,张三那脑袋左摇右晃的,像是没有骨头一样。  

“硬气啊,再硬气啊?怎么不硬气了?”十八骑又拨弄了几下,觉得没意思,念念叨叨的走了。  

讲道理,十八骑一巴掌就把张三拍晕了,他还能说出什么来?  

至于围观的掌柜们,e早就溜了,现在法外狂徒张三也被抓了,还不得赶紧干活儿?不赚钱了?  

“大碗茶,清热解暑的大碗茶”茶棚掌柜离的近啊,铺子就在这里,所以他就只能充当小二,尴尬的招揽生意。  

一帮捕快把昏迷的张三捆好,脚镣啥的都戴上,这才松了一口气。  

哎,你别看他们抓张三的时候显得十分轻松惬意,但他们是实打实的第一次,难免有些后怕。  

是的,确实后怕。  

要知道,那张三在怎么也是二流好手,真不是一般人能近身的。  

现在,一帮捕快回过神来,顿时感觉口干舌燥的,就想弄一碗大碗茶喝。  

于是乎,他们整齐的扭头,眼巴巴的望向茶棚,满眼的口渴难耐。  

这一举动倒是把茶棚掌柜吓了一跳,他只能陪着笑,“嘿嘿,抓贼不用讲江湖道义,不用,不用的…”  

却说城主府这边,张三很快就被押解到小广场。  

一班捕快对照着白纸黑字的告示,来了一波“验明正身”,然后就是按照告示发放悬红。  

不是说不要悬红吗?…外乡人看着举报张三的老乡,那家伙抱着个钱袋子,一张大脸憋的通红,都快高兴死了。  

本以为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没想到,都是为了银子啊!  

真够浪费感情的,外乡人有些意兴阑珊,失去了继续逛街的兴趣。  

举报张三的老乡察觉到了什么,微微一愣,随即摇摇头继续傻乐呵,举报然后得赏,这钱他拿着不亏心。  

是夜,外乡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特殊纸张记录下来,连夜“飞鸽”传书越京城。  

他本人呢,则饱饱的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就出西城门而去,一路西行,继续游山玩水,查探各地的风土人情。  

黑甲卫密探人数不少,自然是各种各样性格习惯的都有,有像这人习惯做公子周游的,也有习惯粗布破衣沿路乞讨的,不管怎样都不足为奇。  

不出两日,影子就收到了机关飞鸟的传书,很快的,这传书就到了越王的手上。  

越王翻看手里的传书,一边看一边点头,“影子,你觉得金鳞城如何?”  

越王手上自然不止一张密报,咱们说,一家之言难免偏颇,所以金鳞城传回来的密报肯定不能只有一份。  

影子犹豫了一下,“e旧貌换新颜?”  

越王一愣,忍不住打量了影子好几眼,“这话可不像你能说出来的,是谁教你的?”  

“是郡马爷。”影子解释道,“郡马爷在金鳞城兴建了一座坊市,坊市落成之日,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这话在金鳞城流传甚广,很多人都知道。”  

“哦?”越王细细一想,还真是旧貌换新颜。  

这金鳞城作为叛乱的五城之一,在吕智没去之前可以说是表现的很差,在同级的大城里,基本已经垫底了。  

大越对下属的城池有考课制度,就像学生考试一样,每年年底各城的城主也要“考试”,分出个一二三名啥的。  

这“考试”主要考赋税和治安,当然了,教学之类的也在考察范围之内,但是重要性就要差一些。  

这制度自然也是大越从大周皇朝继承来的,实用性咱们暂且不谈,就单说说这赋税。  

五城既然真的叛乱了,那它以前肯定就有不臣之心,这从赋税就能看出一二。  

一直以来,金鳞城在赋税这块就做的很差,钱粮上缴十分有限,甚至“寒碜”,没有一点儿大城该有的样子。  

哎,虽然做不得证据吧,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从大方向上来说,赋税做的越好的城池就越忠于大越王室。  

这个赋税的考量也很有意思,每年年初的时候,各城都需要上交这么一个密折,折子上写的是今年预计能交多少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