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隐居田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贵为尸侯,初晴对自己的能力还是自信的。  

直到她越过长江,来到李无双的地盘,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渺小的可怜的庄稼汉。  

她所有的能力都是种庄稼。  

整日里跟小麦,玉米,土豆,红薯,西红柿,茄子打交道。  

大招有两个,  

自然的祝福和大地之春。  

都是些奶妈性质的能力。  

渡过长江后,初晴大开眼界。  

原来植物可以是这个样子。  

原来植物之间的配合搭配可以是这个样子。  

人比人气死人啊。  

她所谓的奶妈在李无双的阵列面前不过是小儿科。  

初晴尝试进入山城,  

可惜她没有潜伏进植物的能力,挨了一顿炮火的欢迎礼后,初晴郁闷的来到山城外5公里的山坡上。  

这五公里让初晴产生了这是地球吗的感慨。  

同时为山城的人类感到悲哀。  

他们成了李无双的瓮中之鳖。  

城墙外一公里是强韧的荆棘丛,绕了山城整整一圈。  

荆棘丛外是一公里的食人花,密密麻麻的像是爬满苍蝇的窗户。  

食人花外是一圈葫芦,每个葫芦都有三米长,一旦爆炸,上百人死亡。  

葫芦外是2公里宽的花海。  

各种颜色的花在太阳下盛开。  

不用问,这些花富含神经毒素。  

花香能够致幻,人类一旦倒毙后会变成花海的肥料。  

花海之外是高达150米的塔黄。  

塔黄是原产青藏高原的寒带植物,被李无双成功改造来到亚热带地区生长。  

具体能力不详,想来不是个容易对付的家伙。  

塔黄之外,则是有植人组成的巡逻队。  

这些植人能力很强,初晴勉强能够对抗12个。  

曾经有三次,她差点成为植人的俘虏。  

这样程度的包围圈,  

坦克出城会被荆棘缠绕不能动弹。  

突击车,巡逻车等更不用提。  

人类徒步攻击,食人花被把他们送回妈妈的怀抱。  

打通了食人花的通道,巨大的葫芦要么把人类吃成植人,要么把他们炸成肉末。  

至于塔黄,  

似乎没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山城除了飞机能勉强跟外界联络外,其实是李无双的俘虏。  

初晴不能进城,不知道城内的植物情况。  

料想也不会少。  

相比之下,华北的人类简直生活在天堂。  

初晴拿出纸笔把自己见到的一切记录下来,特意把塔黄的形状详细的画出。  

眼前是一片层叠的梯田,初晴背着背包眺望这些人畜无害的绿色。  

她已经意识到自己被苏薇骗了。  

她进入不了江北城,进不去山城。  

见不到赵岩石也见不到楚江南。  

初晴一开始愤怒,后来觉得自己可怜,再后来体谅了苏薇的做法。  

李无双是楚江东,自己的父亲。  

换做任何人都会把自己干掉。  

苏薇没有杀她,不过是驱除出境。  

初晴相信这是林凡施压的结果。  

不然,  

依苏薇的性格,她早就没命了。  

初晴想通之后反而释然了。  

林国不需要她,她也没必要舔着脸回去。  

她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园。  

羊城她去过,  

整个城市都是李无双的试验田。  

多达80万的植人大军横扫一切。  

香江她去过,  

根本没有苏薇说的所谓实验场。  

整个香江一片废墟。  

别说人类,丧尸和丧尸兽都看不到一只。  

倒是看到不少植人的残骸散落大街上。  

李无双如此强大,香江居然是这种局面,匪夷所思。  

但是找不到答案。  

至于东南沿海?  

数量不下三千万的植人统治着这里的一切。  

初晴唯一纳闷的地方是:  

李无双为什么不过江?!  

他拥有这样的实力,可以轻而易举的统一整个东方。  

为何被林凡抢了胜利果实?  

还搞的如此狼狈,从华北灰溜溜的跑了。  

初晴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想不明白干脆不去想。  

这一切都跟她无关了。  

她只想找个世外桃源,了此残生。  

最好是一片竹海,  

竹屋,竹床,竹桌竹櫈,连喝水吃饭的杯子碗碟都是竹子做的。  

种花,种树,养三两松鼠,喂四五小猪,培育新的物种种在房屋周围。  

空闲时躺在树屋上聆听珠帘打雨声,  

工作时坐在竹笋遍地的草地上翻土耕田。  

无聊时拿出纸笔记录这一生。  

写累了画画,最好把林凡画成绝世大恶魔,极度恶心的样子。  

还是画的帅一些吧,  

他本来就不帅,  

时间长了慢慢淡忘,  

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不是更好。  

还要养一只大熊猫,超可爱的那种。  

人一旦厌倦了争斗,就会变的心无旁骛。  

初晴起身,看了一眼远处的山城,为里面的人类叹息一声,然后展翅翱翔。  

她来到西南盆地的卧龙保护区,寻找了一处理想的栖息地。  

树屋平地而起,接着是土地上的竹屋。  

家具,生活用品,然后跑到四周抓来小可爱的动物。  

还抓了一只只有三个月大的大熊猫。  

动物要从小养,一旦断奶立刻抱走,这样才能建立感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