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寸土必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与上次沈秦氏一案不同,这次宋玉也有一个团队。  

府衙代表朱思思,代表长安侠义之士的宋怜,还有拉拢了一帮书生的赵史青,  

舆论战还在继续,宋玉方制造舆论,周兴成方镇压舆论双方你来我往,搅得长安这团水越发浑浊。  

宋玉却像个闲人一般,傍晚时分又去了趟沿河街散步。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沿河街下棋人也渐渐增多,宋玉一路溜达见到很多新面孔。  

“宋先生,又来散步啊。”  

“闲着无事,出来透透气。”  

众棋士像往常一样朝宋玉打招呼,言语中尽是尊敬之意。  

“宋先生,这局棋怎么走,还能转败为胜吗?”  

“黑子平八进七,当可解眼下之急,不过想翻盘,哪有这般容易。”  

“宋先生,听说你明日要上堂与武吉侯对簿公堂,胜算如何,这次你可得替百姓们讨回个公道。”  

“公道自有府衙会讨,在下不过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已。”  

宋玉边走边回答着各类问题,行至河边一处凉亭处后,正要稍作歇息,却见到凉亭内,两老者正为了一盘棋局炒的面红耳赤。  

周围围观人群也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似在争论棋局胜负之手。  

有人见宋玉走来,急忙叫了出来,“宋先生来了,叫他来分个高下吧。这般争论下去,何时是个头。”  

众人纷纷附议。  

两老者起身朝宋玉挥手:“宋先生,你老给我们两老叟评个高下如何?”  

宋玉礼貌道:“容晚生看看再说。”  

说着他迈步走进凉亭,为官人群自觉让出一条道来。  

宋玉隔着人群见到棋盘上黑白双方棋子交错,除去一些禁着点外竟占满了整个棋局。  

左边那位身着黄袍锦衣,双鬓泛白,却面容端详威严,精神焕发的老者问道:“宋先生,这局棋可有胜负之分?”  

另一位年纪更长的蓝袍老者接话道:“宋先生,据闻问起乃先生所创,不知这等情况,黑白双方,谁赢谁输?”  

宋玉看着繁乱的棋盘,心中有些内疚,当初写下围棋入门知识时,倒是忘了写下各种胜负手的方式。  

他朝众人解释道:“这事确实是在下疏漏了,当日竟忘了棋盘山有这等局面。今日这般场面的胜负手有两种方式可以区分。”  

“一则,数地盘,分出黑白双方占地多少,多者为胜。”  

“二则,数子,黑白双方谁子数多,谁胜。”  

宋玉话毕,众人纷纷开始数地盘,数子,最终黄袍老者以占地获胜。  

分出胜负后,黄袍老者抚着泛白胡须笑了起来,“金老,我说这局是我赢了吧,你还不服。”  

被称为老金的蓝袍老者不服气道:“若不是我中间走神,月老你能赢我?”  

“怎地,不服气,不服再来一局。”  

“来就来。”  

听闻两位老者还要再来一局,围观者纷纷散去。  

要知道上一盘棋,他们可是下了足足两个时辰。  

下棋者乐在其中,围观者却身心俱疲。  

宋玉无奈摇头,围棋与他而言只是用来打发时间,提升专注度的娱乐解压方式,若真如这般左右衡量,一局棋走上一天,乐趣何在。  

“宋先生,不然你陪我们来一局如何?”  

金老突然提议。  

月老连连点头附议,“我们这两老叟就占次便宜,以二对先生一人如何?”  

宋玉摇头拒绝:“两位前辈见谅,学生今日并无下棋雅兴,他日若能相遇,不然舍命陪君子。”  

金老有些不悦,“先生是瞧不起我们两位老头?觉得我们的棋士入不得先生法眼?”  

月老捋着胡子道:“听闻宋先生下棋都有彩头,今日我们也添点彩头,不知这些彩头可合先生心意。”  

月老从袖中取出一叠银票放在石桌之上,从银票的厚度分析,足有万两之多。  

宋玉微微愣住,仔细又打量了两位老者一番,心中暗自惊讶。  

暗忖,这二人无论穿着还是言谈举止都透着威严之势,想必来头不小。  

若在拒绝,怕是要被人说故作清高了。  

“既然两位前辈盛情难却,晚生只能舍命陪君子,陪两位前辈走走。”  

月老伸手示意宋玉入座。  

入座后,他又呵呵笑道:“先生那日在风月楼让杨易八子,让柳文杰十子,今日可是要让我们两位老头二十子?”  

宋玉正色道:“前辈说笑了,这次我还指着前辈给晚生让子呢。”  

“让子就算了吧,我等先手可好?”金老想从宋玉手中夺过黑棋先手。  

宋玉眯眼笑道:“长幼有序,幼先行。”  

“即是长幼有序,长在幼前,自然长先行。”  

宋玉不再计较这些,对方毕竟只是围棋新手,就算天分再高,月余时间应该对自己没什么威胁,他之所以抢着要黑棋先手,不过是想尽早结束棋局而已。  

围棋之中先手一方胜率远高于后手方,因此后世之中制定了先手贴目的规则,就是为了平衡这种局面。  

将黑棋交于对方后,棋局正式开始。  

双方各下十几手缠斗难解难分,宋玉对二位老者的棋艺颇为惊讶,从先手的十几子可以看出,这二人视野宽广,心思缜密,攻于算计。  

每一子都算好了接下来的局面与走势。  

各三十子落。  

金老突然面色铁青地怒骂起来,“小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