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书铺(1/2)
光阴如白驹过隙,闲暇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一连三天,宋玉除了偶尔去沿河街下下棋讲讲课外,更多的时间是呆在院里烤火写一些围棋入门知识去卖。
围棋的推广比他预想中的还要胜利,仅用了三天世间,沿河街一路棋盘山对弈的棋局便由五子棋变成了围棋。
而且整条沿河街的人都视宋玉为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宋玉并未自报家门,也算就给那些棋士一些念想。
小婵觉得姑爷整天呆在院中写什么围棋入门知识,还不如去药铺帮着小姐做点事。
大概是过于清闲了吧,清闲也好,省的他出去乱花银子,小婵如是想着。
昨夜她细算了比账,发现自打姑爷进门后,足足用了六百两银票,若说花六百两能换来映秀街上那家书铺也算赚了,可自打官司结束后,沈秦氏那边半点消息都没有,别说书铺,连封感谢信都没收到。
反倒是长安府尹廖芳贵成了长安红人,大受百姓赞誉,据说皇帝都开进口赞誉了他一番。
小婵为此愤愤不平,此案功劳最大的明明就是姑爷,可最后受益的却是知府廖芳贵,哪有这般道理。
宋玉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有了名气确实能赚到不少银子,可随即而来的还有推脱不掉的应酬与麻烦事。
低调,才能安逸地活着。
原本宋玉还担心知府廖芳贵判了此案会得罪朝中某个大人物。可经天子赞誉,就算有某位大人物看不惯他,也不敢再动手了。
至少目前不会动手。
“姑爷,你说沈秦氏会不会忘了书铺的事?”小禅见宋玉这几日都没提过书铺之事,忍不住提醒。
宋玉摇头道:“快了,大概这两天过户手续应该就会送来。说起来我们是该去书铺看看,毕竟那可是你姑爷我在长安城的第一份产业。”
“好呀,那我们现在就去吧。”小婵迫不及待,连着在院里憋了几天,她感觉浑身不自在。
取来裘绒大衣给宋玉批上后,主仆二人坐上马车朝映秀街行去。
映秀街与长安成最繁华的长安街只隔一条街区,街上的氛围却有着天壤地别。
若说长安街是富贵人家奢靡之地,那映秀街便是寻常百姓的闹市。
菜市口,各类百货商铺,药店,书店,布坊,茶庄,应有尽有。
除去这些个商铺外,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类小摊,有叫嚣着卖胭脂水粉的,有卖特色小吃的,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
“姑爷,这便是我们长安城最热闹的映秀街,怎么样热闹吧。”
小婵像只欢快的喜鹊般,一进映秀街便说个不停,笑个不停。
“姑爷,快看,有风筝卖。”
“那就买呗,反正钱在你身上。”
“忒贵了,得九贯铜钱呢”
宋玉白了她一眼。
“姑爷,胭脂,这家的胭脂可好了。”
“喜欢就买吧。”
“忒贵了,要二两银子哩。”
宋玉连白眼都懒得抛给她。
“姑爷,你看这些泥人好漂亮呀。”
“…”
“姑爷你怎么不理我?”
宋玉并未说话,而是停下脚步抬头看着什么。
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小婵抬头见到一块陈旧的牌匾,牌匾上方嵌刻的金色字体隐约有些脱落,却依稀能认清“沈门书铺”四个大字。
“姑爷,这就是?”
“进去瞧瞧。”
沈门书铺不大,三排书架上整齐堆了些书籍,从书籍的陈旧性来看,应是放了有段时间了。
映秀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得很,与之相反的沈门书铺内却是门可罗雀,昏暗的店铺内,异常冷清。
宋玉领着小禅前脚刚踏进书铺,书铺一角便突然窜出一名穿着麻衣棉袄的少年。
“两位客官,买书吗?”
麻衣少年人未到声先到,待看清宋玉后,那人明显愣住,脸上露出哭笑不得表情。
宋玉也有些惊讶,暗道长安城未免太小了些,这厮不正是三天前赢了自己一百两的那位公子哥吗。
“是他。”
小婵率先打破了沉默,指着麻衣少年大叫起来。
“是他,是他,就是他。姑爷上次赢你钱的就是他。”
“我不瞎。”宋玉满脸苦笑,这小丫头是怕长安城有人不知道这厮赢了自己一百两吗。
麻衣少年见小禅大叫起来,顿时吓了一跳,捏着拳头,有些害怕,暗道这二人该不会是来拿回几天前输掉的银子吧。
想着边往书铺里面退让,边瑟瑟道:“你们想干什么?”
宋玉觉得好笑,伸手拿起书架上一本书籍随意翻了几页,问道:“店里就你一人?”
“对。”麻衣少年下意识地回道,随即又连连改口,“不对,店里可不止我一人,还有很多人,而且都是身强力壮的壮汉。”
“哦。”宋玉玩味道:“无数壮汉与文弱少年,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啊?”麻衣少年有些蒙圈。
宋玉觉得无趣,接着问道:“店里每月收支多少?最近什么书比较好卖?你工钱多少?”
“你谁啊,问这些干嘛?商业机密知道不?”麻衣少年故作镇定地回。
“那公子贵姓?”
“赵,赵史青。”
“找事情。”宋玉随意说了句,放下书籍后,缓步行至柜台,看着有些破旧的柜台微微蹙眉,“看来这柜台得换一张才行。”
赵史
围棋的推广比他预想中的还要胜利,仅用了三天世间,沿河街一路棋盘山对弈的棋局便由五子棋变成了围棋。
而且整条沿河街的人都视宋玉为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宋玉并未自报家门,也算就给那些棋士一些念想。
小婵觉得姑爷整天呆在院中写什么围棋入门知识,还不如去药铺帮着小姐做点事。
大概是过于清闲了吧,清闲也好,省的他出去乱花银子,小婵如是想着。
昨夜她细算了比账,发现自打姑爷进门后,足足用了六百两银票,若说花六百两能换来映秀街上那家书铺也算赚了,可自打官司结束后,沈秦氏那边半点消息都没有,别说书铺,连封感谢信都没收到。
反倒是长安府尹廖芳贵成了长安红人,大受百姓赞誉,据说皇帝都开进口赞誉了他一番。
小婵为此愤愤不平,此案功劳最大的明明就是姑爷,可最后受益的却是知府廖芳贵,哪有这般道理。
宋玉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有了名气确实能赚到不少银子,可随即而来的还有推脱不掉的应酬与麻烦事。
低调,才能安逸地活着。
原本宋玉还担心知府廖芳贵判了此案会得罪朝中某个大人物。可经天子赞誉,就算有某位大人物看不惯他,也不敢再动手了。
至少目前不会动手。
“姑爷,你说沈秦氏会不会忘了书铺的事?”小禅见宋玉这几日都没提过书铺之事,忍不住提醒。
宋玉摇头道:“快了,大概这两天过户手续应该就会送来。说起来我们是该去书铺看看,毕竟那可是你姑爷我在长安城的第一份产业。”
“好呀,那我们现在就去吧。”小婵迫不及待,连着在院里憋了几天,她感觉浑身不自在。
取来裘绒大衣给宋玉批上后,主仆二人坐上马车朝映秀街行去。
映秀街与长安成最繁华的长安街只隔一条街区,街上的氛围却有着天壤地别。
若说长安街是富贵人家奢靡之地,那映秀街便是寻常百姓的闹市。
菜市口,各类百货商铺,药店,书店,布坊,茶庄,应有尽有。
除去这些个商铺外,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类小摊,有叫嚣着卖胭脂水粉的,有卖特色小吃的,熙熙攘攘,人流络绎不绝。
“姑爷,这便是我们长安城最热闹的映秀街,怎么样热闹吧。”
小婵像只欢快的喜鹊般,一进映秀街便说个不停,笑个不停。
“姑爷,快看,有风筝卖。”
“那就买呗,反正钱在你身上。”
“忒贵了,得九贯铜钱呢”
宋玉白了她一眼。
“姑爷,胭脂,这家的胭脂可好了。”
“喜欢就买吧。”
“忒贵了,要二两银子哩。”
宋玉连白眼都懒得抛给她。
“姑爷,你看这些泥人好漂亮呀。”
“…”
“姑爷你怎么不理我?”
宋玉并未说话,而是停下脚步抬头看着什么。
顺着他的视线望去,小婵抬头见到一块陈旧的牌匾,牌匾上方嵌刻的金色字体隐约有些脱落,却依稀能认清“沈门书铺”四个大字。
“姑爷,这就是?”
“进去瞧瞧。”
沈门书铺不大,三排书架上整齐堆了些书籍,从书籍的陈旧性来看,应是放了有段时间了。
映秀街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得很,与之相反的沈门书铺内却是门可罗雀,昏暗的店铺内,异常冷清。
宋玉领着小禅前脚刚踏进书铺,书铺一角便突然窜出一名穿着麻衣棉袄的少年。
“两位客官,买书吗?”
麻衣少年人未到声先到,待看清宋玉后,那人明显愣住,脸上露出哭笑不得表情。
宋玉也有些惊讶,暗道长安城未免太小了些,这厮不正是三天前赢了自己一百两的那位公子哥吗。
“是他。”
小婵率先打破了沉默,指着麻衣少年大叫起来。
“是他,是他,就是他。姑爷上次赢你钱的就是他。”
“我不瞎。”宋玉满脸苦笑,这小丫头是怕长安城有人不知道这厮赢了自己一百两吗。
麻衣少年见小禅大叫起来,顿时吓了一跳,捏着拳头,有些害怕,暗道这二人该不会是来拿回几天前输掉的银子吧。
想着边往书铺里面退让,边瑟瑟道:“你们想干什么?”
宋玉觉得好笑,伸手拿起书架上一本书籍随意翻了几页,问道:“店里就你一人?”
“对。”麻衣少年下意识地回道,随即又连连改口,“不对,店里可不止我一人,还有很多人,而且都是身强力壮的壮汉。”
“哦。”宋玉玩味道:“无数壮汉与文弱少年,那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啊?”麻衣少年有些蒙圈。
宋玉觉得无趣,接着问道:“店里每月收支多少?最近什么书比较好卖?你工钱多少?”
“你谁啊,问这些干嘛?商业机密知道不?”麻衣少年故作镇定地回。
“那公子贵姓?”
“赵,赵史青。”
“找事情。”宋玉随意说了句,放下书籍后,缓步行至柜台,看着有些破旧的柜台微微蹙眉,“看来这柜台得换一张才行。”
赵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