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玄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道乃受天子之请,来助玉虚观迁移。”  

“那大天尊”  

“贫道另一身正携太极图之力,与大天尊相抗,”青年道人含笑道,“虽是无法尽展此道器之能,但如今九州灵机助力,倒也能和他相抗一二。”  

太极图现在已经是覆盖了九州的地脉,即便是不能启出,道君也可借用其力。  

他这一言,算是让广乘道人彻底放下了心,当即谢道:“那便有劳道君出手了。”  

“客气了,相助同道乃应有之义。”  

青年道人说着,大袖一扬,那袖口如同黑洞般,迅速膨胀,“贫道的袖里乾坤之法不算精通,还请广乘观主莫要抵抗。”  

话音刚落,那袖口就已是如同天幕般,直接罩在整座山峰上。  

不,应该说是玉虚观整体都缩小了。  

空间出现了些微的扭曲,整个玉虚观都如同一阵风,被卷入了大袖之中。仅是转眼间,峰顶就只剩青年道人一者凌空而立了。  

“咳咳咳”  

青年道人在这时突然咳嗽起来,身形都隐隐出现了虚幻。  

“凭一道元神和大天尊相抗,到底还是太吃力了,哪怕是隔空传输上清元神之力以及九州灵机,都只是做出拖延。大天尊他和苍天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了啊,也不知是何原因。”  

道人无奈摇头,“姜道友能够凭借足以证道的力量击败大天尊,贫道可没那般能耐啊。”  

强大的力量是催动盘古幡的根本,姜离持着那件一品道器,完全能够将其威能发挥到二品的上限,可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道君就算是有太极图借力,单凭两道元神的力量也只能是拦阻大天尊,因为大天尊同样也有苍天。  

他现在和苍天的融合,是越来越深了。  

“不过”  

青年道人看着天空中的异象,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大天尊,冒然下判断,可不是明智之举。’  

经过这一次,大天尊应该是彻底确定自己是道德天尊之徒——玄都大法师转世了吧。  

然而事实上——  

‘没人能够逃过末法啊,大天尊不行,玄都大法师也不行,甚至’  

心中闪过某个堪称禁忌的念头,青年道人心中低语,‘末法之下,无人可逃。’  

他又是轻咳了两声,但好歹是已经稳住了这一道元神,周身阴阳之气凝现,化作太极,将他卷入其中。  

不久之后,天空中那交织混乱的黑白之色迅速消退,漫漫长空只留神光仙气纵横,天宫异象横桓。  

但在转眼间,诸般异象又尽数收敛,大天尊凌空而立,目光落到了已经一片空白的玉虚峰上。  

“竟然从末法之劫中撑了过来,玄都”  

幽深的瞳孔之中,浮现出一丝忌惮之色。  

玄都虽强,但还未强过全盛时期的大天尊。既是连大天尊都陨落了,那么玄都也该无法幸免。  

他能够活过末法,十有八九是有人相助,而那个人——  

定是道德天尊!  

想到此处,大天尊忌惮更深。  

虽然三清早就分家了,但在末法之前,他们又一次走到了一起。  

在大天尊的心中,三清从某种程度上就和蟑螂一样,当他发现道德天尊的安排之时,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这两位的后手应该也不远了。  

对上一个,就相当于对上三个。  

羲皇和娲皇已经算是够不讲武德了,多数时候都是两个一起上,三清更不讲武德,不只是三个一起上,并且三者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体的。  

“三清又如何,你们终究是已经陨落了,单凭一点后手安排,可不足以让吾望而却步。”  

大天尊最终冷冷道了一声,赶在姜天子的“天眼”落到此处之前,隐身离去。  

三清就算是死而不僵,也不可能重新现世了。  

因为他们一旦现世,就代表着超脱失败。  

这种情况下,大天尊顶多也就是对上三清的一些后手,心中自是没有那般忌惮。  

想要更进一步,不冒点风险怎么行。  

当今之世对于大天尊来说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他可以更进一步,走到三清天尊那样的层次。  

很显然,修行者通有的毛病,大天尊也有。  

——他太想进步了。  

“玉虚观迁移之后,广乘和广元也可参战了。道德宗那边,我那个好师侄也可上场。”  

三清天中,姜离看着显照世间万般景象的昊天镜,操纵着镜子将昆虚山之景给移开。  

“道君的身份果然是不简单,玄都吗?”  

他轻声喃念着道德天尊之徒的名号,“竟然度过了末法”  

清浊太极在上方徐徐转动,庞大的图形每时每刻都转变着清浊,维持平衡,并且通过清浊交激参悟内中玄奥。  

既是要参悟三清之道,也是要参悟那种将三清之道逆改,使其化清为浊的力量——末法。  

要说最强,这才是最强,被三清定为超脱可借助之力。也正是借着末法的压力,三清才踏出了超脱的一步。  

如果能够获得末法之力,姜离摆脱三清排布的可能性将会大增。  

然而,真要说参悟末法,又有些难以下手。  

因为这五浊恶世虽是“末法”造成,但五浊恶气却是由被逆改的三清之道衍生。末法之力,实际上并不留存于世间,甚至没有痕迹留下。  

所有的痕迹,其实都是三清···或者说病变的三清留下的。  

甚至连“末法”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