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章 大结局(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堪强大的能量轰然破碎,吸收的能量也释放出来,但对于整个热量而言微不足道。  

三圣在一千多高阶灵尊,顶阶灵尊和七个灵尊界限的辅助下,施展出了一个七阶防御阵法。  

此时,三万个复制丁勋,相当于三万个灵圣都同时爆发灵力,共同维持这个庞大的防御阵法。  

强大的能量与阵法碰撞,防御阵法也仅仅撑了18秒。  

当阵法破碎,三圣等人也于强大能量之中灰飞烟灭,下一刻全部复制丁勋也被力量蒸发。  

他们没能抵抗得住超新星爆发,但计算机显示,他们和三万丁勋一起,至少吸收了超新星爆发作用于庇护所85的能量。  

剩余的能量冲击庇护所,就如同子弹穿过豆腐一般,一路势如破竹,一秒就贯穿了一百层,然后一秒五十多层,然后一秒三层,三秒一层…  

时间大约过去了一分钟,冬至的庇护所被摧毁了三千多层。  

计算机显示,这次爆发的能量超过预期的三倍…能有这个结果已经全是很不错了。  

整个能量爆发还未结束,但对于庇护所已经没有威胁。  

冬至开始清理损伤,并派出机器人去地面进行探测。  

整个星球正对太阳那一侧,已经是岩浆的海洋,火山喷发,地震爆发,整个天空到处都是空间乱流,其力量可以撕碎冬至目前最坚硬的材料。  

大气层被剥离,七颗卫星四分五裂,化为无数的碎片,这个星球正面的大陆被分离成数块,有些远离了星球,有些还藕断丝连。  

大海这一边反而隆起,地面开裂,岩浆喷发。  

第二轮冲击要来了!  

七个卫星的碎片还有星球本身被能量冲击分裂的碎片开始下坠…整个过程起码要持续十万年。  

但,对冬至有威胁的也就最开始这接近一个月的时间。  

一开始每一分钟,这个星球就要遭受十几万次陨石的撞击,后来才会逐渐减少。  

冬至推测至少要等二十万年的时间,这里才会慢慢平息,会重新凝聚大气,形成水,形成海洋与大陆,也会形成新的卫星。  

计算机经过计算,这一次爆发后,双星系统无法稳定下去,将会形成一个中子星,甚至黑洞。  

至于时间,冬至的科技无法准确计算,只能粗略估算在一年到一万年之间。这个估算,真的十分粗略。但,对于宇宙的尺度这已经很精确了,相当于1秒到1.0001秒的估算…  

第二轮冲击冬至依靠庇护所抵抗了下来。下一步,他便展开魔方。  

魔方首先展开的是空中堡垒:太阳神殿。  

当然,这是新的太阳神殿,是完全由科技制造而成。  

太阳神殿完成展开后会升空悬停,然后在太阳神殿之上逐步展开其它分区。  

冬至生活的地球生态区和中央指挥室,然后是元素衰变及灵子聚变和反原子电池能源中心,随后就是反物质大炮,光粒子炮,中子炮,原子电磁炮,狄拉克大炮等多种武器。  

这个星球已经无法待了,所以冬至目前展开就是按照太空舰队的方式。  

太阳神殿是主舰,将拥有基地全部核心功能。当他制造出足够数量的机械士兵后,才会制造其它战舰。  

毕竟,庇护所还有一群强大得令人发指的修灵者。超新星爆发后,他也无法保证还能统治他们。  

但以目前的实力,他暂时只制造太阳神殿一个主舰,配备大约一千艘战舰护航,足以应对目前的情况。  

太阳神殿之后就是资源采集的飞船:萧何号,还有科研飞船盘古号。  

整个基地完全运转来之后,冬至开始制造太阳神宗以及太阳神教的飞船。将太阳神宗及太阳神教的人从庇护所放出来,先稳固统治力度。  

后面制造的就是十六灵使的十六个飞船,然后才是修灵者的修炼飞船,最后就是普通居民的居住飞船。  

庇护所本来就有许多材料,就地取材,建设速度先慢后快,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冬至就完成了全部转换,从一个星球文明转化为太空文明。  

接下来,冬至需要在这个星球采集足够多的资源,并制造更多的主舰级战斗飞船。  

一年后。  

冬至拥有十艘主舰级战斗飞船,并有一万艘护航舰队。  

主舰级战斗飞船有强大的火力和防御力,还搭载了全部核心科技和制造力。同时也有十个完整的机械远征军和特战步兵队。  

护航舰队除了一百艘贴身护卫舰,其余都由太阳神宗本部弟子来操纵。  

还有有一百艘资源采集飞船,一千艘资源存储飞船。  

此外建立了三艘科研飞船。  

科研飞船主要是探索和研究,并与主舰级战斗飞船实时共享,以防止科研飞船坠毁导致重要科研成果丢失。  

太阳神宗有十艘飞船,其中本部一艘,也是最大的一艘,容纳有十万人。  

修灵者已经全部加入太阳神宗,有八个分堂口,分别是天剑堂,八荒堂,无极堂,光辉堂,乾坤堂,圣道堂,四方堂和通天堂。  

八个堂各占据一艘飞船,每个容纳五万人。  

剩下一艘则是太阳神教。  

此外便是大量的居住飞船和辅助飞船,  

居住飞船有三百艘,比主舰还大,防御力也很强,但没有攻击武器,每一艘可居住一百万人。这里居住着普通居民和一般的修灵者,也是种植和养殖的区域。  

目前仅开放七十艘,多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