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海盗来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一条航行在海上的商船来说,有情况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意味着有潜在的危机来临,瞭望手在提醒大家小心警惕,做好迎接危机的心理准备。  

什么危机?  

风暴、触礁、海盗、魔兽…一切皆有可能。  

而米洛号现在是航行在科尔曼王国通往贾斯汀王国的主航道上,现在又风平浪静的,因此其它可能性立即就排除了,只剩下最大的一种可能:海盗!  

通常来说,在秩序良好、实力强大的国度里,主航道上通常是很少有海盗出没的,因为主航道上经常有王国的王国的军队船舰巡逻护卫。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在不同王国的交界地带。  

对于巡逻的军舰来说,如果不经外交照会,冒然进入他国的海域等同于侵略行为,很容易就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与冲突。  

因此,海盗们经常会利用这一点,在一国的边界海域犯了案后,然后迅速逃往另一国的海域,以逃避报复和打击。  

米洛号现在就已经进入了科尔曼王国和贾斯汀王国的交界地带,算算航程,它明天傍晚应该就能抵达贾斯汀王国的阿尔特港。  

因此,瞭望台上的瞭望手一报警,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有可疑船只出现。  

这点是无容置疑的。  

瞭望手可是一个在海上讨生活多年的老手,在这方面经验相当丰富。  

船上的一干人立即就有了反应。  

刚从仓库又取了一块备用船甲板出来的阿尔诺把甲板一丢,蹭蹭蹭就往桅杆上爬,准备上瞭望台印证危机是否来临。  

鲍里斯也动了。  

他立即拔腿就往船长室冲去,准备取望远镜观察具体情况。  

通常来说,从站得高望得远的瞭望手报警开始,到真正的危机来临,往往还有一段时间,大家还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因此,先确定是否真的是危机来临是正确的应对。  

尾甲板上的气氛一下就变得诡异了起来。  

很显然,这突然出现的情况,导致霍勒斯和弗雷德的一场小冲突也停息了下来,原本有可能再达成的一场新交易也被迫中止了。  

“走,去首甲板看看。”  

霍勒斯主动提议道。  

在米洛号上,他可是实力最强者,一旦真有危机来临,他就得担当起保护船只和船上所有人的职责,因此,就算他对弗雷德的新法术颇感好奇,也必须得暂时终止这份好奇心了。  

可就算真有危机来临,他的好奇心也还是难以抑制,在走往首甲板的过程中,他就在想一个问题:弗雷德刚才射的真是火球术吗?  

他不信!  

尽管弗雷德说他发射的是改版的火球术,船甲板的爆裂只是意外,但霍勒斯真的不信。  

这其中的疑点太多了一点。  

其一,据霍勒斯所知,火球术射船甲板之类的目标,是很少会伴生爆炸现象的,就算有,声响也不会那么大。  

其二,威力不对。  

尽管弗雷德说船甲板的炸裂只是巧合,但从四分五裂的碎片来看,霍勒斯也还是不相信的。  

他很清楚,就算是他这个五阶奥法使者来发射一记火球术,在不对火球术的魔法矩阵做结构性的大调整的话,威力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三阶。  

一个三阶法术,是不可能把船甲板炸裂的,就算这块船甲板是破损的。  

要知道,米洛号在建造时之所以选择价格昂贵的铁木来做船甲板,原因就在于铁木不仅耐火,还具备超强的防御力,任何三阶以下的单体法术都无法对其造成结构性的伤害。  

其三,霍勒斯已经感觉到了弗雷德的敷衍。  

刚才的一幕,又让他想起了试练时的一幕。  

当时,被弗雷德所射的一只钢鬃野猪就曾出现了中奥术飞弹后脑袋爆裂的情况,当时的弗雷德也是以巧合来敷衍他。  

刚才的这一幕跟那时是何等的相似?  

因此,不管弗雷德怎么说,霍勒斯都是不信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刚才忍不住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一幕。  

弗雷德的魔法改良和创新能力实在是太变态了!  

一个他熟得不能再熟的奥术飞弹,弗雷德随意一改,就轻松具备二阶的威力不说,还适合一阶神赐者来施法,这样的能力连霍勒斯都不得不佩服。  

因此,他特别想知道弗雷德又对火球术动了什么手脚,他相信,一旦他获得了其中的秘密,那必定会给他的秘法创新带来新的灵感。  

这样的灵感很可能是无价的!  

只可惜,现在的弗雷德越来越不好对付了。  

冷静,不能让自己失态,从而导致弗雷德对自己起更强的戒心。  

霍勒斯暗暗提醒自己。  

在上了首甲板后,他终于抑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眼前的危机上来。  

在远处的海平面上,一艘船只映入了他的眼帘。  

霍勒斯明白瞭望手为啥要发出危险警报了。  

尽管两艘船隔得还有一段距离,但霍勒斯能看出来,这应该也是一条三桅帆船,但与米洛号不同的是,它明显要窄上一些,船甲板也是平直的,不像米洛号这样是两边高,中间低。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一条三桅快船。  

这种三桅快船载货量远不如米洛号,但航行速度却比米洛号这样的商船要快上几分。  

也正因为它快,因此这种三桅快船成为了海盗们的最爱,它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