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绝学的传承方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到华山派的上乘武学,陈新竹很快想到了夺命连环三仙剑。  

再往上,就是闻名天下的剑道绝学独孤九剑。  

想到独孤九剑,陈新竹忍不住开口问道。  

“师叔,要怎样才能学到独孤九剑?”  

何静寰听到这话,微微一愣。  

反应过来之后,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这才刚说到上乘剑法,你小子就想着独孤九剑了?  

这种镇派绝学,可不是你想学就能学到的。  

江湖上各大门派,对绝学的传承,都是慎之又慎,慎之又慎!”  

说到这里何静寰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绝学之威,远超世人想象。  

正因如此,一旦所传非人,就会造成江湖动荡。  

所以,对于绝学的传承,各大门派都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才能选出传人。”  

说到这里,何静寰看了一眼陈新竹,接着说道。  

“你想要得传独孤九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其一,独孤九剑的修练门槛极高,需要无与伦比的剑法天赋。  

这一点,在我看来你已经满足了。  

其二,得到掌门师叔祖的认可。  

这一点,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几十年来,惊才艳艳的华山弟子也有不少,却也没几个能得到掌门师叔祖的认可。  

所以说,对于你来说,还是上乘武学更实际一些。”  

说到这里,何静寰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接着说道:“你的飞鹰剑法已经修练到了圆满境界,按照我华山规矩,本就可以选择一门上乘剑法。  

若是还能夺得论剑大会魁首之位,又能选择一门上乘武学,我建议你到时候选择一门上乘轻功。  

一门上乘剑法搭配一门上乘轻功,足够你纵横后天境了。”  

听到何静寰的话,陈新竹也不气馁。  

早就猜到绝学不可能轻易得传。  

那就先从上乘武学开始吧。  

正好,自己对夺命连环三仙剑眼馋已久,这次正好可以选择它。  

话说,论剑大会什么时候开始?  

想到这里,陈新竹连忙看向何静寰,问道。  

“师叔,那个论剑大会什么时候开始?”  

何静寰淡淡的道:“放心,还有七天,足够你回去了。”  

陈新竹闻言,点了点头。  

之后陈新竹又陪着何静寰聊了些江湖事,直到一个时辰后,陈新竹才告辞离去。  

何静寰看着陈新竹远去的背影,轻轻感叹一声。  

“如此天资,足以排入华山历代前十。”  

“不过,比起那人还是稍逊一筹。”  

华山外门。  

一座小院内,十来位华山外门弟子,坐在那里喝酒聊天,谈天说地。  

“杨师兄,你出去历练了三年,恐怕实力又变强了吧?”  

坐在首位之上的白衣青年听到这话,轻笑一声,开口说道。  

“三年时间,总算有些收获。”  

其他人闻言,纷纷赞叹起来。  

“杨师兄不愧是我华山外门的三大天才之一,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能破入后天境了。”  

“上一届论剑大会的前十名有几人升到了内门,现在的外门就属杨师兄排位最高。”  

“这次论剑大会,不出所料,魁首之位非杨师兄莫属。”  

“不错不错,论剑大会夺得魁首之位,就能提前得传上乘武学,到时候突破到后天境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建章把众人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也是充满了傲气。  

上一届论剑大会他排名第三,无缘上乘武学。  

心有不甘的他,为了再来一次,特意压制修为不突破,三年的时间全花在了剑法之上。  

总算使得剑法境界更进一步,如今实力大增的杨建章,对于夺得魁首之位可谓是信心十足。  

不过有自信,并不代表他会轻视对手。  

杨建章开口说道:“现在的外门还是有几人实力不俗,不可小觑。”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纷纷点头赞同。  

能进入华山外门的弟子,放眼整个秦州都算得上是天才,即便是天才中的天才也有不少。  

是以,他们虽然对杨建章有信心,但是也不会因此小看其他人。  

“确实,修为达到三流巅峰的弟子,整个外门也有三四十人。这其中也有几人领悟了二流剑法真意,实力确实不可小觑。”  

“像那苏伟,去年论剑大会排名第五,这三年若是有些进步,恐怕也能对杨师兄造成不小威胁。”  

“还有那李齐,也不能小觑。听说他这次外出历练,得了奇遇,剑法境界突飞猛进。”  

杨建章把众人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那苏伟虽说实力不错,但是去年就是他的手下败将,是以杨建章并不怎么在意。  

倒是那个李齐让他有些兴趣,有传言说那李齐,曾和一名二流高手交战百招,不落下风。  

若是传言为真,那李齐恐怕已经把二流剑法修练到了大成境界,堪称此届论剑大会的最大对手。  

不过,战胜这样的对手,夺得魁首之位,才不枉自己多等了三年。  

杨建章斗志高扬!  

渭南郡,官道之上。  

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骑着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飞速往华山赶来。  

青年身穿一件白色劲装,腰间绑着一根苍蓝腰带,长发如墨散落在白衣上,一双眼眸犹如古潭,当真是气宇轩昂从容不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