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换了婆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怎么能是你们呢?”  

确定将自己一纸调令拉过来的罪魁居然是叶浩他们一组人,宓文杰都快惊讶的把眼珠子给瞪出来了。  

“怎么能不是我们?”老王嘿笑着,绕着宓文杰转了一圈:“小蜜啊,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叶浩他们也是无语了,之前他们还瞎扯说万一把其他两组人给调来就好了,没想到真把宓文杰给拉进来了。  

“意外是意外,但惊喜没有,只有惊吓,”宓文杰没好气的道:“好端端的,我的任务栏里生成了一条任务,让我带领一个特战小组完成一次引导炮击的任务,龙靖他们几个都没有这个任务,我当时还纳闷呢,没想到是你们几个捣的鬼!”  

几人嬉闹着说了一阵后,宓文杰才道:“我们之前还以为每个组进一个‘副本’呢,没想到这次大家进的是同一个‘副本’,,你们既然把我拉过来了,干嘛不把龙靖他们几个一起扯过来?”  

“你把他们的番号说下,还有名字,我去找人把人给调过来。”老王拍着胸膛有一种他乡遇旧友后急于显摆的样子。  

宓文杰报了龙靖他们三人的番号和任务名字以后,老王就去找联络官马维特少校要人,但结果却让老王非常失望,步兵7军第97师根本就不放人,还怼了联络官一顿,大概意思是你丫想把俺们师的好兵都拉走吗?  

这要是搁前几年那会,哪个师长敢这么瑟?可惜现在是战时,这些不是原则性的事,已经没有人借机生事了。  

两个小组合并一处的美好远景成为了空谈,现在叶浩他们几个还得担心试炼结束以后,龙靖他们几个会不会“揍”他们一顿了…  

9月10日,叶浩他们接到了一个噩耗,德军钢铁洪流合围了他们之前卫戍的突出部,突出部守军被包围后奋战12个小时,最终全军覆没。  

接到马维特转达的讯息的那一刻,叶浩有种想哭的冲动,那个巧笑嫣然的脸庞,自己再也看不见了…  

但紧张的战情,并没有给叶浩足够的时间去伤心,因为在13号那天,德军正式对斯大林格勒城区展开了进攻。  

飞机占满了天空,无数的航弹接连不断的从飞机上丢了下来,无数的火炮,持续不断的发射着炮弹,不断的轰响声中,一座座建筑变成了废墟,无数精心打造的防线,在德军锋锐的攻势下,像是纸糊的一样脆弱。  

在第227号命令的震慑下,捍卫这座以领袖姓名命名城市的苏军,不敢退却,只能疯狂的坚守一座座屋子残骸,一条条街道。  

德军疯狂的进攻之势,也中断了信号旗小队的整训工作。  

在叶浩的设想中,信号旗小队至少要经过半个月时间的整训,各个战斗小组的成员相互熟悉以后才能踏上战场。  

但他错估了战情的严重,德军进攻城区不到五天,苏军就失去了第一道卫戍线,恐怖的伤亡数字让前线部队叫苦连天,方面军司令部每时每刻都能接到要求补充兵的电报,就在这种情况下,每天还悠闲进行训练的信号旗小队,自然就成了“眼中钉”。  

于是在第五天,也就是9月18日这天,方面军参谋长扎哈罗夫少将,将信号旗小队丢给了前线的62集团军,想要在实战中检验信号旗小队是否合格,但可能因为没有交代清楚,信号旗小队的编制在集团军司令部还没停留一刻钟,就被转到了131步兵师当中。  

不到半天的时间,信号旗小队完成了身份的一次悬殊转换顶头婆家从方面军司令部变成了131步兵师。  

就好像一下子从富二代变成了穷丝一样。  

骤然间接收到一支从方面军司令部转过来的排级编制援兵,尤其是这个排的编制还特别的怪异,这引起了131师师长贾胡阿上校的兴趣,于是在信号旗小队刚刚抵达131师部的时候,就有秘书将叶浩拎进了师部,负责向贾胡阿上校解释一下小队的情况。  

自身还稀里糊涂的叶浩,面对131师师长,如实的介绍了一番信号旗小队成立的初衷。  

“少尉同志,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小队是仿照勃兰登堡部队成立的精锐小队?”贾胡阿上校用不信任的目光打量着叶浩。  

勃兰登堡部队在东线战场上大显身手后,苏联的将军们就仿照该部队成立过类似的精锐小队,但效果都不怎么理想,这些成立的精锐小队,大多数都被当做了普通精锐使用,远没有专门的狙击手小队适合战场。  

“师长同志,我们小队是仿照勃兰登堡部队成立的,但我们小队和他们不一样!”叶浩看出了师长的不信任后,特意强调:  

“如果您愿意的话,今晚您可以检阅我们的战斗力!”  

老实讲,叶浩觉得现在根本不是信号旗小队上战场的时候,但情况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无法反抗之下,他只能去享受,生怕自己的信号旗小队被人当做普通步兵一样丢到阵地战当中,所以叶浩只能吹一下牛逼。  

“今晚?”  

果然,叶浩的话引起了贾胡阿上校的兴趣。  

p;“是的师长同志,我们小队组建之初就是以渗透、破袭、引导、斩首等为目的,今晚我们小队会趁着夜色潜入敌占区中,希望师长同志能允许我部的通讯班留在师部,尽可能的满足我部提出的火力支援要求。”叶浩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专门看过信号旗小队编制的贾胡阿上校,就是因为这个加强排有一个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