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救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见田詹的神情,田荣只不过眼珠子一转,便对田詹心中的想法了然。  

这一次,自己再如同方才那般推脱,已然是是说不过去了!  

只不过,若是真的拿出了三万兵马,那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脸么?  

可若是真的借三万兵马给项羽,就算田詹答应,田荣也要极力劝阻。  

楚国有没有项梁这其中的区别太大了!  

准确来说,如今的项梁才是真正意义上楚国的王,至于如今那个被立为楚怀王的熊心,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  

这楚国不管是政事,还是军事,有哪一方轮得到这个楚王来掌控?  

项梁若死,毫无疑问,楚国实力必定锐减,而秦国也一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两败俱伤,这才是齐国乐于见到的局面。  

日后,就算是合纵攻秦,这楚国也要仰仗齐国,至于盟主之位,自然是有德者居之。  

至于谁有德还是无德,那自然是谁实力强,谁就说的算,就能吃下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田荣看着项羽,略微思索,道:“项将军,方才出兵之情况本丞相已经言明,我齐国的确是准备不周,要进攻秦国,还需要多番筹备粮草,军械等物。”  

“田丞相…”项羽眼中闪烁着冷色,心中已然是积攒了不少的怒火。  

这齐国三番两次推脱,已然令项羽感到无比的不耐。  

“只不过…”田荣话语骤然一转,道:“项将军,我齐国要筹备出三万兵马借给将军,准备一应粮草,自是要不少的时间,可若只有三千兵马,想来明日将军便可带着这批士卒出发。”  

“明日?”  

“不错。”田荣点了点头,道:“项将军,我会抽调最精锐的三千士卒,交于将军,希望将军能够顺利救出项梁公。”  

“只不过这只有三千人马,却要面对二十万的秦军,如此悬殊的比例…”田荣叹了一口气,显然有些不愿意说下去。  

“三千人马足够了!”  

瞧见田荣的脸色,项羽便知道,这是田荣担心只给自己三千人马,就因此退缩。  

可对于项羽来说,这齐国借兵固然好,可若是不借,他项羽就算是孤身一人,也一定要奔赴定陶城。  

去救他的叔父!  

尽管平常对于叔父的教导,项羽感到十分的不耐,对于项梁的一次次规劝充耳不闻,对于项梁一些决策,项羽十分不赞同。  

可项羽明白,一直以来,项梁就将他视如己出。  

这份情感,项羽能够清晰的感受得到。  

是故,项羽回答的干脆果断。  

项羽如此干脆利落的回答,倒是令田詹和田荣有些始料未及。  

这项羽真是艺高人胆大!  

想起先前项羽如同神人一般,将那千斤重的大鼎举起,田詹和田荣也就不感到多么奇怪了!  

如此结局倒算是皆大欢喜!  

三千人马,正如田荣所想,这么一点人,在二十万的秦军面前,连个蚊子腿都算不上,更别谈救出项梁。  

秦军处心积虑将项梁陷在定陶城中,又怎么会轻易放任项梁逃脱出去?  

如今的定陶城,早已经被秦军包围的如同铁桶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而齐国在这件事上,付出了三千的兵马,日后就算是说出去,也指摘不出齐国什么毛病。  

翌日,项羽带领着三千齐军,自齐地出发,火速插向了定陶城。  

此时的定陶城硝烟弥漫,烽火连天。  

不管是城头上还是城墙脚下,都堆积了无数的尸体。其中,有秦军的,也有楚军的…  

“前面打到什么程度了?”章邯猛然惊醒,连忙向身旁的人问道。  

说起来,章邯已经有几个昼夜没有合眼了,方才只不过略微眯了一会儿,便再度惊醒。  

“将军,现如今楚军还剩下一些残余部分,困守在城中…”  

“随我去前面。”章邯起身,走到账外。  

他明白,这已经到了最后一决生死的时刻,而楚军,这临死的反扑也必定是无比的强大。  

章邯更知道,此刻蒙毅那里必然吃紧,毕竟,蒙毅所带的人马并没有多少,大半还是留在他这里,剿灭项梁。  

这项梁果真也不是吃素的,困守了这么些时日,给予秦军的伤亡也着实不小。  

在第一天,项梁便组织人手,进行了突围反攻,虽然最后项梁仍被困在此处,可这其中秦军的死伤已然过了千人。  

这还仅仅是一场颇小的战斗。  

更为可怕的是,当楚军缺粮之后,便开始吃人肉,起先还是有选择,只吃死掉的秦军,之后,甚至连楚军己方伤亡的士卒,也难逃这样的厄运。  

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的楚军比之之前,不知疯狂了多少倍!  

连吃人这样的举动都做出来了,楚军还有什么可以忌惮的?  

每一名活下来的楚军,眼睛都是通红的。不知是因为食过人肉,还是因为长时间作战劳累所致。  

来到前线,章邯看着不远处已经有些残破的定陶城,不禁咬了咬牙。  

此时,章邯拔出腰间利剑,剑指定陶,大声喝道:“诸位将士,此战乃我秦军在定陶最后一战。”  

“此战若胜,我章邯为诸位请功,此战若败,章邯必先诸位而死。”  

“传我军令,调五千督战士兵,再调五千攻城士兵,凡退过此剑者,督战士兵立斩,攻城士兵亡尽,督战士兵再上。”  

说话间,章邯手中那把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