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东华帝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怎么了,小师叔?”一众神君们跟着走了出来,汇聚到他身边,叠风问出了大家的心声。  

苏瑾摇了摇头,伸手抓向灵池中的那朵金莲。  

隐藏在金莲内的灵魂敏锐感觉到了苏瑾身上的浓浓恶意,轻轻颤抖了一下,瞬间就没了踪影。  

“趋利避害的本能吗?”苏瑾嘴角微微勾起,放出神念扫视着这整个昆仑墟,竟是没能找到那金莲的丝毫踪影。  

抬目望向苍穹,苏瑾清楚,是本世界内的天道在庇佑着金莲。若自己认死理,非要将其找出来干掉,那么必定会引起天道的反噬。  

这金莲享受的大概就是主角待遇吧…  

数日后,天宫召开了一场战后会议,确定了扶持离镜为翼君的战后方针,自此四海八荒,至少能够再享七万年太平。  

而之所以只是七万年,则是因为七万年后,东皇钟内的封印便再也无法锁住擎苍,一旦被其脱困而出,天地间又将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散朝后,天族大殿下央措带着自己的妻子乐胥拦住了东华帝君,有些羞愧地说道:“帝君请留步,我们有一件比较难以启齿的事情,想要向您请教一下。”  

“随我一起去昆仑墟吧。”东华帝君道。  

夫妻二人懵了,央措茫然道:“可是帝君,我还没说要请教你什么事情呢。”  

东华帝君道:“我思来想去,你们夫妻二人一起来找我,所为的只有孩子这一个原因吧。”  

央措和乐胥相互对视了一眼,同时说道:“帝君英明。”  

“那就随我一起去昆仑墟吧,在那里,你们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华帝君转身道。  

昆仑墟内,灵池之前。  

白浅打开了墨渊开战前留给她的那封书信,只见是一篇封印东皇钟的术法,墨渊在最后写道:四海八荒,唯有父神嫡亲血脉才能封印东皇钟,昆仑墟内的一众弟子中,唯有你是父神嫡血,七万年后,若是我没有回来,东皇钟,就靠你来封印了。  

白浅转目望向大殿方向,轻声说道:“师父你放心,纵然是灰飞烟灭,我也不会让擎苍再出来害人!”  

“司音神君,昆仑墟外来了三名上神,说是要看望墨渊上神。”白鹤童子从天空上飞落下来,恭敬说道。  

“三位上神?”白浅一愣,连忙收起了手中信纸,开口道:“我这就去迎接他们进来。”  

不多时,白浅引领着东华帝君等人走进大殿中,探望了一下墨渊的情况,随后东华帝君忍不住问道:“司音神君,不知墨渊上神的魂魄如今何在?”  

白浅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那你们是怎么判定,墨渊上神还活着的呢?”东华帝君疑惑问道。  

“是我们的小师叔说的,他说师父还活着,那么师父就肯定还活着。”白浅认真说道。  

东华帝君点了点头,问道:“你们小师叔如今可在昆仑墟?”  

白浅道:“他住在太荒洞内,要不我待会带您去找他?”  

“不必麻烦神君你了。”东华帝君笑着说道:“我知道太荒洞在什么地方,自己过去即可。神君你还是留在这里陪着大殿下和大皇妃吧。”  

太荒洞内,正在闭关的苏瑾陡然睁开双眸。  

他又重新感受到了金莲的气息,并且这一次,那气息是无比浓郁,宛若鲜花盛开,释放出了最强烈的气味。  

苏瑾缓步走出太荒洞。他还是不甘心,提前扼杀金莲的想法又一次开始在脑海中蠢蠢欲动。  

“见过苏瑾上神。”怎料他刚刚出门,就遇到了一名白发年轻人。  

这年轻人目光平视着他的眼眸,尽管是率先打了招呼,但却并未行礼,看起来地位颇高。  

“你是?”苏瑾询问道。  

“我名东华。”  

“原来是东华帝君当面,不知帝君有何指教?”按常理来说,苏瑾此时是应该主动见礼的,毕竟东华是这世界上最古老而强大的神灵之一,可他偏偏就不按常理出牌,对于这东华帝君着实提不出多少敬畏的心思。  

所幸东华帝君也不在乎这些俗礼,没有和他计较什么:“早就听闻了苏瑾上神的赫赫威名,指教什么的不敢当,就是想要过来认识一下。”  

苏瑾笑着道:“世间传闻,大多浮夸,我可没有传闻中的那般厉害,只怕是会让帝君产生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  

东华帝君摇了摇头,突然说道:“苏瑾上神知道墨渊的元神如今在何处?”  

苏瑾道:“知道,但不可说,天机一旦泄露,就会产生种种难以预料的变化。”  

听他在自己面前说天机如何如何,东华帝君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  

在这宇宙内,掌控天机最清楚的司命天君,只是他的一个属下而已,别人向他说什么天机,未免会有班门弄斧的嫌疑。但关键点在于,司命星君算不出墨渊元神的位置,自己也算不出来,面前的这人若是果真知道,那么他还真有班门弄斧的资格。  

“唰!”就在两人沉默间,一股巨大的能量波动骤然在昆仑墟内闪现,惊动了所有人,却没有摧毁任何东西。  

“命运的齿轮,又开始新一轮的旋转了。”苏瑾幽幽说道。  

东华帝君心中一动:“上神知道这是什么动静?”  

苏瑾微微一笑:“不可说。”  

东华帝君:“…”  

突然很想举起拳头在他脸上狠狠来上一拳。  

这不可说。  

那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