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要低估阿泉(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水儿展现出了三分‘想折花’的占有欲。  

梅近水眼神讶然,如果不是知道左凌泉诗才并不好,她还真以为左凌泉是当场现写的这手寓意无比切合实际的诗句。  

左凌泉行云流水写完后,飘得和‘李杜传人’似得,回过头展颜一笑:  

“梅仙君,如何?”  

梅近水眨了眨眼睛,虽然不大想承认,但还是如实回应:  

“完美。”  

左凌泉点了点头,凑近几分:  

“那彩头…”  

梅近水眼神儿有些复杂,但也输得起,稍作迟疑,就平静道:  

“回去再兑现。事先说好,只准看一眼,不许动手。”  

左凌泉从来‘君子动口不动手’,对此诚恳点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要是动手,我给你背十首诗词。”  

十首?!  

梅近水眨了眨桃花美眸,面对这个诱惑力惊人的誓言,她心里竟然还挺想左凌泉言而无信动手摸的。  

在‘软肋’的趋势下,梅近水迟疑不过转瞬,就微微点头:  

“一言为定。你肯定动手,所以最好把十首诗词准备好,若是没法兑现…”  

左凌泉保证道:“放心,我绝对不动手。”  

梅近水听到这保证,有点纠结,但最后还是顺应心意,露出了一个标志性的邪气微笑,意思约莫是——水儿有一百种方法让你忍不住上手,所以你最好把诗词先准备好!  

左凌泉的打算是直接动口,对此自然是半点不忌惮,回头望向三个姑娘:  

“你们要不要也留两句?”  

三个姑娘临时抱佛脚,憋不出啥好句子,怕‘遗臭万年’,都没有上来题字。  

而在旁边看热闹的团子,倒是很来劲儿,落在石碑面前,认真酝酿许久,看向左凌泉,意思约莫是:  

鸟鸟说,你写。  

左凌泉有些意外,但也没说啥,来到跟前抬起手指。  

团子落在左凌泉肩膀上,摇头晃脑道:  

“叽叽…”  

左凌泉聆听片刻,轻轻点头,在石碑上郑重刻下了:  

叽叽,叽叽叽叽,叽…  

啥玩意?  

背后的四个姑娘,都是目光怪异,觉得这一人一鸟,怕都有点大病。  

偏偏左凌泉还目光专注,刻的很认真。  

而团子也是心满意足,半点不觉得这有啥问题。  

毕竟这就和‘无字天书’一样,天神留下的大道至理,本就要凡世生灵去参悟,说明白了,多掉天神的份儿…  

霹雳——  

一身春雷,出现在天地之间,滂沱大雨从天而降,黄豆大的雨珠,砸在老旧房舍的房顶上,噼啪作响。  

屋外下着大雨,屋里也同时下着小雨。  

身着麻衣的少年郎,蜷缩在铺着茅草的床铺上,瑟瑟发抖。  

随着一声惊雷划过,少年郎勐然一头翻起来,额头挂着汗珠,望向左右,眼底有些茫然。  

我叫刘大壮…呸——  

左凌泉满头黑线,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虚假记忆扫开后,才熟门熟路起身,打开了大门。  

吱呀——  

如记忆中一样,两扇老旧大门,直接倒在了院坝里,开的很彻底。  

左凌泉看着门外的暴雨春雷,微微点头,觉得重铸的黄粱梦境,真实度很高,足以以假乱真。  

为了让以前花费数年时光渡红尘劫的修士‘再续前缘’,新的黄粱福地,是以万余修士的记忆重新建立。  

不过没有‘窃取武道’的需求,他和梅近水联手调整过梦境的构架,把江湖气息大大减弱,加强‘柴米油盐’的市井气息,以便修士可以真的在这里,过上普通人平凡但绝对不平澹的一生。  

因为要保留以前的信息,梦境里面的人多半都在,不过基础构架天翻地覆,原本江湖名门,改成了寻常的三教九流,比如城外‘百刀庄’,就变成了有几十号镖师的小镖局;所有人的目标,也从求取武道巅峰,变成了凡人的‘家长里短、功名利禄’。  

左凌泉在屋檐下环视一眼后,取出斗笠戴在头上,走入雨幕,来到了外面的青石巷里,观察外面的情况。  

巷子里处处炊烟,没有再出现刀客,有的只是纯粹的市井气息。  

左凌泉正想到街上去看看,哪想到刚走出两步,旁边的院门就打开了,一个小胖子拿着包子走出来,瞧见他眼前一亮:  

“大壮?你咋起这么早?又去看人家黄小姐?”  

左凌泉会心一笑,入乡随俗,摇头道:  

“是啊,听说黄小姐今天出门逛街,去瞧瞧。”  

“唉你就别做梦了,看到也吃不着,还是看张寡妇洗澡实在,走走,一起…”  

“算了算了,你去看吧。”  

“我爬不上墙呀,我让你先看…”  

短暂交涉后,左凌泉终是守住了道心,没有去看寡妇洗澡,拿着俩热包子独自出了小巷,来到大街上。  

很快,一辆小轿,冒着雨从镇子口姗姗而来,二八芳龄的书香小姐,掀起了帘子,露出了水灵灵的脸颊。  

“停下。就到这里,你们先回去吧。”  

“好的小姐。”  

家丁抬着轿子离去。  

穿着襦裙的小姑娘,撑开油纸伞,左右看了几眼后,提着裙摆小跑而来,遥遥就开始上下打量左凌泉:  

“刘大壮,你怎么还是这模样?都不知道给自己弄得俊俏些。”  

左凌泉走到瓜瓜姑娘伞下,笑道:  

“你不也没变化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