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山老祖听到了!  

啸山老祖只是往游廊瞥了眼,鲍向阳就是一声闷哼,连忙拱手作揖:  

“晚辈得罪,前辈见谅。”  

啸山老祖目光转回来,依旧是云淡风轻之色,温声道:  

“小友还要讨什么说法?如有旧怨,刚才就该提了。”  

左凌泉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平淡嗓音道:  

“我出生东洲,前些时日,听闻落剑山对外宣称,‘东洲剑学皆旁门左道’…”  

“哦?哦!哦!!…”  

话都没说完,围观修士已经响起雷霆般的躁动。  

少数东洲过来的修士,直接发了狂,震惊稍许后,就开始捶胸顿足,原地乱叫,虽然形容不恰当,但却是开心得像个狒狒!  

左凌泉话语都被打断了下,继续道:  

“我对剑道小有兴趣,听闻此言,心痒难耐,特过来向落剑山问剑…”  

满城又是一静,震惊地望着那个温文儒雅的白袍剑仙。  

问剑?  

你问几把!  

宋千机和韩松都抬下去了,老祖都站地上了,你还问剑?  

你准备问谁?  

啸山老祖都懵了。  

生气倒不至于生气,毕竟话是自己徒弟放出去的,人家客客气气登门问剑,理所当然。  

但按规矩,问剑得打满三场!  

韩松都躺了,落剑山人才凋零,能上场的就剩下四大长老,加一个掌门,再被打残三个,接下来几年,啸山老祖恐怕要自己抛头露面,去和小辈谈生意、联络宗门友谊了。  

可身为剑宗,人家登门切磋问剑,找不出人来接战,牌子就算砸了,以后落剑山只要在,就有人拿这事儿嘲讽。  

啸山老祖负手而立,一时间真不好应答。  

左凌泉并非咄咄逼人,而是落剑山嘲讽一洲修士,并以此增加名望,就该知道有进退两难的一天。  

说东洲剑学皆旁门左道,是连他一起骂了,那他就需要用最正大光明的方式,让落剑山明白什么叫‘天高地厚’。  

你觉得打输了,无非承认‘东洲剑学不是旁门左道’,那你接啊?  

“接啊!”  

“派人上台啊,旁门左道来问剑,难不成落剑山看不上?”  

“是啊是啊…”  

玉瑶洲过来的少数修士,就和疯了一样,也不怕被打死,使劲儿煽风点火,可算是出了口恶气。  

啸山老祖知道今天这个坎过不去,还没啥太好办法,只能道:  

“徒弟不知天高地厚,说话确有不妥之处,小友来问剑理所当然。小友已经打了两场,无需再证明实力,这第三场,就一局定胜负。小友想向谁问剑?”  

登门问剑,前两场过门神,最后一场见真佛,正常都是执剑长老、当家青魁上场。  

啸山老祖此话的意思,是让左凌泉随便挑一个长老出气,这事儿就算完了;真挑执剑长老,那是左凌泉自己找刺激,怪不得落剑山刻意安排人持强凌弱。  

所有人都知道最后一场是逢场作戏,落剑山已经怂了,没啥看头,但还是想再看一次白袍剑仙一剑瞬杀的恐怖场面,目光都集中在白袍剑仙的眼神上。  

但白袍剑仙的眼神,很…很让人惊悚!  

先左看看,又右看看,然后落在了中间…  

鲍向阳瞪大眼睛,忍不住抬手道:  

“诶?诶?诶?!剑仙你…我的娘诶…”  

一拍脑门!  

其余人反应差不多,老道人都弹了下莲花冠,一副‘今天算是长见识了’的模样。  

众目睽睽之下,白衣如雪的年轻剑仙,目光扫过盘龙壁后,又落在了一袭布衣的啸山老祖身上。  

白袍剑仙的左手,从古朴长剑,移动到了另一把青鞘长剑上,声音平和,却从未让人如此胆寒:  

“我有一剑,练成之后从未示人,不晓得杀力如何。今日啸山前辈在,正好让您老掌掌眼,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全场鸦雀无声。  

啸山老祖人都麻了!  

啸山老祖负手而立,山巅老祖的心境,也压不住脸上的欲言又止、止有欲言。  

你还有一剑?  

都出两剑了,第二剑就能傲视山巅惊掉老夫下巴,第三剑是啥?  

准备把长生道捅开?  

还让老夫掌掌眼?我看你是想用剑划老夫屁股,让老夫开个眼!  

还有这把剑咋回事?  

刚才那把都像是仙兵了,这把还能是天官神剑?  

那你本命剑是啥东西?神剑太阳?  

啸山老祖满腹牢骚片刻,又觉得不是没可能。  

此子背景神秘天赋恐怖,都不知道裤裆里还藏了多少乱七八糟的玩意,真把神剑太阳掏出来也说不准。  

至于论剑?  

啸山老祖先不说境界高太多,出手就丢人,万一这小子又摸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东西,给他来一下,事儿就大了。  

比刚才那一剑还诡异的话,一时不慎中招,可能伤到他的金身。  

落剑山人才凋零殆尽,就靠啸山老祖撑着,他受伤,外面的狼可就闻着味儿来了,根本不能做这种意气之争。  

但不接也不行,总不能来句:“你配吗?”  

以这小子的暴脾气,肯定把所有长老打一遍,然后再来找他。  

啸山老祖纠结良久,只能苦笑道:  

“小友好胆识。不过修行道讲个辈分,你不愿透漏师承,老夫便只能怪把你当晚辈看,指点尚可,出手就免了。”  

左凌泉握着青色宝剑,转而望向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