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学术之争,舌战群儒,无上新学,知行合一(10/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样打压自己的学生啊?  

踏马的。  

顾锦年怎么说也是天地大儒,真要说儒道品级,不比你们几个差吧?  

就一直针对?  

差不多就得了吧?  

要这样吗?  

听到苏文景如此开口,演武台上,众人也有些沉默,那匈奴国大儒面色不太好看,竹山七贤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学术之争,任何人都可提问,质疑。”  

“顾锦年无错。”  

也就在此时,稷下学宫的院长出声了,他开口,认可顾锦年。  

随着院长开口,演武台上的数十名大儒,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既学生分三六九等,那夫子也要分三六九等,以此划分,至于资质,私塾前三年,也一定能看出部分。”  

“当然,虽有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之说,可一切的资源是有限,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无穷无尽的学子身上。”  

“非常时刻,非常应对,天命降临之后,各国各教都将竭尽全力争夺天命。”  

“我儒道,也急需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俊杰,否则在这大世之争下,将毫无胜算。”  

竹山七贤之一开口,对顾锦年提出的疑问,给予了回答。  

其实这就是精英教育。  

顾锦年听完就明白。  

精英教育固然好,但精英教育最恐怖的地方,就是阶级固化,一但形成阶级固化,对后世无穷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  

刚开始还好说一点,一批人通过精英培养,成为了有学问的读书人,他们或许会学习上一辈。  

但随着自己的后代出生,包括种种利益之下,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  

等到了第四代的时候,那么阶级基本上就要彻底固化,形成学阀,知识不外漏。  

如此一来,当官的人,他儿子继续当官,有钱的人,他儿子生下来就能继续有钱。  

穷人就是一辈子就是穷人,在他们面前,每一个阶级都是无法跨越的。  

父亲是劳工,你就是劳工。  

父亲是佃户,你就是佃户。  

就算你有天赋,就算你有一颗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心,在恐怖的阶级统治下,你只能当好你的牛马,做一个有野心的牛马,仅此而已。  

想到这里,顾锦年起身,摇了摇头道。  

“我不认可。”  

“人不可分三六九等。”  

“读书人亦不可分三六九等。”  

“每个人生来都是一样,若有三六九等,将会有学阀之祸。”  

“到时,读书人的儿子,还是读书人。”  

“穷苦百姓的儿子,还是穷苦百姓。”  

“这种东西,会酿出大祸。”  

顾锦年摇头,他十分抗拒。  

王朝虽有三六九等,这个是统治需求,将士出生入死,官员死而后已,除了名声之外,更多的还是为了后代子孙。  

帝王为了统治国家,选择这样做,没有话说。  

可读书人也搞这种学阀,阶级,这不是扯澹吗?  

听着顾锦年的反对,竹山七贤一个个都皱眉了,这是他们研究几十年的东西,现在被顾锦年直接否认,他们自然不悦。  

“那敢问顾公可有更好的新学吗?”  

他们开口,询问顾锦年。  

“这与我有没有新学有何关系?”  

“你们这个学术,根本不可行。”  

顾锦年出声,他听到这个新学就有些烦,怎么没有新学就不能说话?  

也没这个道理吧?  

“集中而育,虽存在瑕疵,可至少老夫觉得问题不大,只要懂得礼数即可。”  

“而且周博大儒方才已经说了,非常时期,非常应对。”  

“你分明就是在这里挑刺。”  

“你自己造势不成,眼下又来挑刺?你到底居心何意?”  

匈奴国大儒开口,显得十分愤怒。  

觉得顾锦年分明就是在这里挑刺。  

其实挑刺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很正常,本来大家互相都会抨击的,可问题还是之前的事情。  

顾锦年造势。  

结果造完了势,又说不出什么东西。  

人家说点东西,顾锦年直接否认,一点机会都不给别人。  

这自然惹人反感。  

不过,如果顾锦年不开口,他也会出声,道出自己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可看到顾锦年与竹山七贤互怼起来。  

他直接选择帮助竹山七贤。  

“顾公。”  

“如若没有先前的刻意造势,老夫倒是挺支持你的。”  

“可先前的造势,也让老夫觉得,顾公是不是有些刻意了?”  

此时,扶罗王朝的大儒也跟着开口。  

认为顾锦年是在这里挑事。  

“学术之争,本身就在于一个争字。”  

“顾公争,没有错,可不妨也说一说自己的学问出来。”  

“刚才听顾公说,还没有彻底想通,也就是说,还是有一点自己的心得。”  

“不妨拿出来,我等一起探讨?”  

此时,大金王朝的大儒出声,不过这话看似是在打圆场,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多少还是带着一些针对。  

面对演武台上这些大儒你一句我一句的抨击。  

顾锦年眉头皱的极紧了。  

“学术之争。”  

“为何一直要顾某拿出新学出来?”  

“还有,这势难道真是造起来的?”  

“若无德无能,也造不起这个势来吧?”  

“顾某想问一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