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绝境之地,取尔项上人头,可解江中郡之难。(4/7)
者走。”
“有粮或者有亲戚的百姓会考虑逃难,没粮也没有亲戚的百姓,则会留在江中郡内。”
顾宁涯将这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分析出来。
他说的没有一点错。
“留下来的百姓,心存怨念,可官府给粮食,他们不会爆发,一但等到官府断粮,哪怕是断粮一天,这些百姓将会彻底暴乱起来。”
“到时候谁来了都没用,除非粮食来了。”
“说直白一点,这个策略,是挺不错,但必须要依靠朝廷运粮,这个环节出问题,就要出大问题。”
“江中郡官员采取此人的策略,定然也是居心叵测,一来此策是下面人写的,出了再大的事情,下面人负责,他们最多就是遭到处罚罢了。”
“甚至不会有太大的处罚,关键点就在于这个救灾策没有太大问题。”
“而百姓逃难,被我们撞见,锦年方才也说了,一定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如今后面跟着大量百姓,他们跟着的目的是什么?”
“你还不清楚吗?”
顾宁涯说到这里,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话说到这里,李基也逐渐明悟了。
“他们跟着的目的,就是希望锦年叔去惩治贪官。”
“可这有什么问题?既然知道对方不是贪官,就说明情况啊。”
李基开口,下意识回答道。
“唉。”
“你爹是真的把你宠坏了。”
得到这个答桉,顾宁涯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你说的清楚吗?”
“在百姓眼中,这个汜水县县令就是一个大贪官,如若锦年去解释,都不需要有人去造谣,在百姓眼中,锦年就成为了帮凶。”
“锦年的一切名声,都会毁于一旦,因为在百姓眼中,官府实打实抢了粮,至于分配,太孙,我问你如若我抢走你一千两白银,然后每天给你半两白银,你答应吗?你会很开心吗?”
顾宁涯问道。
“不会。”
李基有些明白了,但也不是特别明白,只不过代入一下的话,他的确不会很开心。
“那不就够了,百姓已经产生了怨气,如若锦年不惩戒,锦年就要被扣上一顶官官相护的帽子,到时候百姓一传十,十传百。”
“不需要两天时间,百姓就会彻底对锦年产生厌恶,而那个时候,锦年无论在江中郡做什么事情,百姓都不会相信。”
“除非锦年把所有粮食全部还给百姓,但这样做的话,百姓只怕会第一时间逃离江中郡。”
“这个汜水县县令这一点做的很好,他拿走了粮食,就是防止百姓逃难出去,一万万人口若是逃了出去,所到之处,就如同人间炼狱,任何一个郡府都接纳不了如此之多的百姓。”
顾宁涯彻彻底底明白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计了。
太狠了。
也太歹毒了。
利用百姓的恐慌,利用顾锦年的为民之心,手段太脏了。
“若是如此。”
“那把这个汜水县县令杀了,等灾情结束之后,再给予封赏,这样总可以吧?”
李基出声,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所以说出一番这样的话。
此言一出。
方敬成不由看了一眼李基,但很快叹了口气道。
“如若这件事情,是太孙来处理,的确可以这样做。”
“可侯爷不能这样做。”
方敬成出声。
“为何?”
李基皱眉。
“儒道后世之圣,侯爷乃是读书人,又是读书人之楷模,倘若侯爷知晓这县令无罪,却将其斩首示众。”
“那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计成,汜水县县令今日被斩,明日就会有人为他平冤,这件事情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遍整个大夏王朝。”
“草民知晓,侯爷在朝堂之上,斩了许京许大人,此人是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如今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已经对侯爷有些偏见。”
“若这件事情传出,这些读书人必然会站在大义之上,抨击侯爷。”
“当真如此,侯爷百口莫辩,因为知义而杀,违背儒道。”
方敬成开口。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
顾锦年乃是儒道后世之圣,并不是说顾锦年就不能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问题是,你知道这是错的,你还要去做,这才是关键点。
以这一点,抨击顾锦年,顾锦年不但哑口无言,而且还会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心魔,这辈子别想成为大儒了,更别说什么半圣不半圣。
更绝的一点是,以后顾锦年就别想站在大义上去抨击别人。
因为你自己都不是什么好人,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
人家就拿这一件事情说你一辈子,你又能如何?
而且顾锦年形象极好,说半个圣人还真不为过,可要是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反噬极大,会惹来无穷无尽的争议。
到时候造谣也好,或者盯着顾锦年不放也罢,说句难听点的话,顾锦年吃饭浪费都会成为众人抨击的理由。
此计,进退两难。
进,诛汜水县县令,儒道境界彻底崩毁,而且杀一个无辜且有正直的人,顾锦年会吗?
退,不杀汜水县县令,你就是官官相护,管你后面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任你了,狗官。
一时之间,玉辇内,四人都安静下来了。
足足过了好一会,李基的声音响起。
“早知如此,你就不应该
“有粮或者有亲戚的百姓会考虑逃难,没粮也没有亲戚的百姓,则会留在江中郡内。”
顾宁涯将这件事情认认真真的分析出来。
他说的没有一点错。
“留下来的百姓,心存怨念,可官府给粮食,他们不会爆发,一但等到官府断粮,哪怕是断粮一天,这些百姓将会彻底暴乱起来。”
“到时候谁来了都没用,除非粮食来了。”
“说直白一点,这个策略,是挺不错,但必须要依靠朝廷运粮,这个环节出问题,就要出大问题。”
“江中郡官员采取此人的策略,定然也是居心叵测,一来此策是下面人写的,出了再大的事情,下面人负责,他们最多就是遭到处罚罢了。”
“甚至不会有太大的处罚,关键点就在于这个救灾策没有太大问题。”
“而百姓逃难,被我们撞见,锦年方才也说了,一定会给百姓一个交代,如今后面跟着大量百姓,他们跟着的目的是什么?”
“你还不清楚吗?”
顾宁涯说到这里,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话说到这里,李基也逐渐明悟了。
“他们跟着的目的,就是希望锦年叔去惩治贪官。”
“可这有什么问题?既然知道对方不是贪官,就说明情况啊。”
李基开口,下意识回答道。
“唉。”
“你爹是真的把你宠坏了。”
得到这个答桉,顾宁涯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
“你说的清楚吗?”
“在百姓眼中,这个汜水县县令就是一个大贪官,如若锦年去解释,都不需要有人去造谣,在百姓眼中,锦年就成为了帮凶。”
“锦年的一切名声,都会毁于一旦,因为在百姓眼中,官府实打实抢了粮,至于分配,太孙,我问你如若我抢走你一千两白银,然后每天给你半两白银,你答应吗?你会很开心吗?”
顾宁涯问道。
“不会。”
李基有些明白了,但也不是特别明白,只不过代入一下的话,他的确不会很开心。
“那不就够了,百姓已经产生了怨气,如若锦年不惩戒,锦年就要被扣上一顶官官相护的帽子,到时候百姓一传十,十传百。”
“不需要两天时间,百姓就会彻底对锦年产生厌恶,而那个时候,锦年无论在江中郡做什么事情,百姓都不会相信。”
“除非锦年把所有粮食全部还给百姓,但这样做的话,百姓只怕会第一时间逃离江中郡。”
“这个汜水县县令这一点做的很好,他拿走了粮食,就是防止百姓逃难出去,一万万人口若是逃了出去,所到之处,就如同人间炼狱,任何一个郡府都接纳不了如此之多的百姓。”
顾宁涯彻彻底底明白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计了。
太狠了。
也太歹毒了。
利用百姓的恐慌,利用顾锦年的为民之心,手段太脏了。
“若是如此。”
“那把这个汜水县县令杀了,等灾情结束之后,再给予封赏,这样总可以吧?”
李基出声,他也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所以说出一番这样的话。
此言一出。
方敬成不由看了一眼李基,但很快叹了口气道。
“如若这件事情,是太孙来处理,的确可以这样做。”
“可侯爷不能这样做。”
方敬成出声。
“为何?”
李基皱眉。
“儒道后世之圣,侯爷乃是读书人,又是读书人之楷模,倘若侯爷知晓这县令无罪,却将其斩首示众。”
“那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计成,汜水县县令今日被斩,明日就会有人为他平冤,这件事情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遍整个大夏王朝。”
“草民知晓,侯爷在朝堂之上,斩了许京许大人,此人是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如今朱学一脉的读书人已经对侯爷有些偏见。”
“若这件事情传出,这些读书人必然会站在大义之上,抨击侯爷。”
“当真如此,侯爷百口莫辩,因为知义而杀,违背儒道。”
方敬成开口。
他并非是危言耸听。
顾锦年乃是儒道后世之圣,并不是说顾锦年就不能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可问题是,你知道这是错的,你还要去做,这才是关键点。
以这一点,抨击顾锦年,顾锦年不但哑口无言,而且还会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心魔,这辈子别想成为大儒了,更别说什么半圣不半圣。
更绝的一点是,以后顾锦年就别想站在大义上去抨击别人。
因为你自己都不是什么好人,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说别人?
人家就拿这一件事情说你一辈子,你又能如何?
而且顾锦年形象极好,说半个圣人还真不为过,可要是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反噬极大,会惹来无穷无尽的争议。
到时候造谣也好,或者盯着顾锦年不放也罢,说句难听点的话,顾锦年吃饭浪费都会成为众人抨击的理由。
此计,进退两难。
进,诛汜水县县令,儒道境界彻底崩毁,而且杀一个无辜且有正直的人,顾锦年会吗?
退,不杀汜水县县令,你就是官官相护,管你后面说什么,老百姓都不信任你了,狗官。
一时之间,玉辇内,四人都安静下来了。
足足过了好一会,李基的声音响起。
“早知如此,你就不应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