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杀奸臣君臣博弈五国策定难举国沸腾(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尤其是你顾锦年,你虽有才华,可不用于正道之上,做事凶狠,鲁莽行事,为我大夏王朝树立多敌,扶持宦官,打压朝臣,你简直就是我大夏第一奸臣啊。”  

“今日,以我儒气,绝我生机,以示天下儒生,朱门一派,会为我平冤的。”  

被拖出大殿之外的许京,在这一刻怒吼连连,他没有任何活路了,索性大骂顾锦年和永盛大帝。  

言罢,许京自绝心脉,以浩然正气,自毙于外。  

这种手段无法阻止。  

许京的话,传入大殿内,使得所有人沉默。  

顾锦年面色平静,对于这种辱骂,他没有半点反应。  

只是龙椅上。  

永盛大帝的声音却响起。  

“来人,彻查许京,如若没有发现异常,三族发配边疆,如若发现有异常之地,将许京三族夷平,倘若有勾结敌国之事,九族夷平。”  

永盛大帝的声音响起。  

十分澹然,可就是这么一句话,让满朝文武更加沉默了。  

发配边疆,夷平三族,诛杀九族。  

这几乎是帝王最大的权力,也是一个人最惨的下场。  

基本上一个朝代,能被株连九族的人不多,哪怕是贪污行贿,都不会有如此惩罚,抄家和发配边疆已经是重罪了。  

可这个许京做什么不好,临死之前,都要坑一把九族。  

他自以为自己正义,却不知道的是,这种人才是最愚蠢最可恨的。  

踏入朝堂,不是一个人。  

而是身后一群人。  

听到永盛大帝的命令,顾锦年内心有少许些波澜,但这波澜最终又静止下来了。  

不多时,为许京出言之人,也被斩首示众。  

大殿内,就彻彻底底没有了声响。  

非常时期,动用非常手段。  

顾锦年知道,诛杀这个许京,必然会引来一些争议,江中郡若没有定下来,只怕会有一些骂名。  

可这些不是顾锦年眼下要处理的事情,解决灾情,才是王道。  

“百官听令。”  

随着震慑手段结束后,顾锦年也不耽误时间了。  

“请侯爷吩咐。”  

下一刻,百官齐齐拱手,朝着顾锦年一拜。  

“大夏之灾,定六国策。”  

“着兵部立刻调控将士,安定国内,大夏王朝进入战争阶段,全国上下施行宵禁,非运输粮草油盐等必需品,不可离府。”  

“诸位国公领兵镇守边境,四大边境,严格把守,时刻关注匈奴国动向,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给予强烈警告,若匈奴国一意孤行,由镇国公抉择一战。”  

顾锦年出声,这是第一条命令。  

大夏若是内乱起来,宁王是一个危机,可匈奴国也一定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三十万匈奴大军死于非命的仇,匈奴国自然不会忘记。  

扶罗王朝应当不敢冒犯,毕竟扶罗王朝还没有跟大夏宣战的资本。  

至于大金王朝的话,有中洲王朝在,大金王朝的的确确也需要权衡一二,毕竟大夏当真内乱了,大金王朝,扶罗王朝,匈奴国即便三国联手。  

也不一定能碾压大夏王朝,大不了不救灾了,就跟你耗着,想要全境占领大夏王朝,无疑是痴心妄想。  

而且在如此大灾之时,上下民众一心,说句难听点的话,大不了就鱼死网破,都别活了,一起死。  

大金王朝自然不想被拖住手脚,敢开战就得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中洲王朝坐享渔翁之利。  

所以最大的隐患,就是匈奴国,不一定是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授意之下,很有可能匈奴国会自己入侵。  

当初边境十二城的时候,也是匈奴国擅作主张,而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发现以后,选择了沉默。  

等匈奴国占领十二城后,便开始当老好人,跳出来以和为贵。  

发生过一次,也一定会发生第二次。  

“敬遵侯爷之令。”  

兵部尚书出声,领命。  

“着刑部,严格管控大夏境内一切不法之事,控制舆论,张贴告示,乱议灾情者,缉拿入狱,引起恐慌者,判为重罪,严查到底,如若发现有任何异常,斩首示众。”  

顾锦年下达第二条赈灾国策,在这个非常时期,控制言论是必然的事情,不是说不允许大家说话,而是怕有心之人,造谣生事。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这是古代,基本上百姓能获取的消息,只能通过官方公文,类似于邸报这种东西,有是有,可大夏百姓文盲率达到六成。  

这还是大夏推崇儒道,匈奴国文盲率高达九成,大金王朝也差不多七成半,扶罗王朝好一点,五成左右,毕竟扶罗王朝人少。  

“敬遵侯爷之令。”  

刑部尚书也领命。  

“着吏部严控官员懒惰之罪,设立十二巡查官,奔赴各地灾情,暗中调查,收集各地官员行为举止,如若有官员怠慢懒散,剥皮填草,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再由吏部通知下去,此次所有官员,若能稳定灾情,一切功绩,全部记录为卷,只要能拯救百姓,解决灾情,可入京领赏,有功者,封爵晋品,无论品级,非灾地官员,也可发起募捐之行,赈灾援助,亦有赏赐。”  

这是第三国策。  

他必须要将官员的积极性给提高来,朝廷内不怕,有太子等人入场,为了势力斗争,这些官员必然会勤奋起来。  

可各地官员就不同了,天高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