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臣,顾锦年,愿献国策,定大夏之难(4/7)
棋子不是他,也不是朕。”
“唯有得到神物,才能定下乾坤。”
建德皇帝语气十分平静。
“陛下英明。”
四人点了点头,也不敢继续多语。
只不过,建德皇帝的眼神却显得无比复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而此时此刻。
大夏京都。
六部震动。
杨府。
当得知大夏境内情况之时,杨开整个人几乎是瘫坐在椅子上。
“江中郡,陇西郡,东林郡,南越郡,十七颗火石.......这是天要亡我大夏吗?”
杨开身子都忍不住颤抖,他是真的绝望,他虽然不是户部尚书,但也知道这几个郡意味着什么。
随便一件事情拎出来,就是天大的灾祸。
“天命侯知道此事了吗?”
过了一会,杨开出声问道。
“陛下已经派人去通知天命侯了,大人,您快入宫吧,陛下现在雷霆大怒。”
对方开口,请杨开快点入宫。
“好。”
杨开不啰嗦什么了,起身直接朝着宫内走去。
一路前行。
快接近皇宫时,杨开便看到其余几位尚书匆匆忙忙赶去。
“胡大人,何大人,李大人。”
杨开上前,朝着三人喊了一声。
“杨大人。”
三位尚书纷纷回应,彼此神色皆然有些凝重。
“何大人,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杨开出声,直接询问户部尚书何言。
听到这话,何言满脸苦涩。
“能怎么办啊,老夫也想不出来,若是集中一件事情,老夫还有说法,五件事情堆在一起,令人头疼欲裂啊。”
何言十分苦涩,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亦或者是说,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办法啊。
“唉。”
众尚书叹了口气,胡庸的声音不由响起。
“先不管那么多,去宫内再说吧,见到圣上,看看圣上是什么意思。”
“恩恩。”
众人没有多说,直奔皇宫内。
而与此同时。
大夏书院内。
当消息传到顾锦年耳中时,顾锦年神色也变了。
“四郡受灾,还有十七颗火石坠下?”
顾锦年色变。
他有所预料大夏王朝的灾况,但没想到一下子会变得这么恐怖,而且扎堆来了。
“侯爷,陛下让奴婢转告您,按照监天司徐太一徐大人的意思,还藏着另外一件灾祸,胜过这五件事。”
“不过此事,陛下没有传达给其他大人,只告诉您。”
报信之人开口,将这个辛秘告知顾锦年。
“还有?”
房间内,顾锦年彻底感到一种无力感。
这太夸张了。
大旱,地动,雪灾,火灾,还有陨石降落。
这绝对不是巧合,也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国运试炼。
这基本上就是要灭国啊。
如此大灾任何一个处理不当,死伤都是百万起步,内部当中,各大藩王岂能安稳做事?
尤其是宁王,顾锦年都不用多想他必然会起兵造反。
麻烦。
所有的麻烦全部堆积在了一起。
“告诉陛下,我晚半个时辰进宫。”
“再去调来受灾之地所有舆图,官员名单,快。”
顾锦年出声,他不打算现在入宫,要先搞清楚情况再说。
不然的话,去了也是白去。
“是。”
后者立刻离开,而顾锦年也直奔书院内部,找到苏文景。
“先生,大夏之灾,您知道了吗?”
顾锦年也不顾不了礼仪不礼仪了,直接推门询问。
而此时,苏文景正在写什么东西,听到顾锦年的声音,苏文景将毛笔放下,点了点头,神色也异常凝重。
“已经知道了。”
“这件事情,远比老夫想象中要可怕许多。”
“这背后绝对存在猫腻。”
苏文景出声,他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件事情绝对牵扯太多势力了。
“先生,有什么应对之法吗?”
顾锦年出声问道。
他现在也顾不得是谁在背后搞鬼了,救灾之事,才是最主要的。
“很难解决。”
苏文景深吸一口气,深感压力。
“先看看各地情况。”
“再来想解决之法。”
“锦年,你过来看。”
苏文景出声,一下子想要想到办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先明白这些灾难会引发什么情况,然后在对症下药。
当下,顾锦年走上前来,看着书桌上的宣纸。
宣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不少东西。
而苏文景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江中郡大旱,这看似是最轻的灾情,可实际上这件事情才是最大的麻烦。”
“江中郡没有水路,再者山路奇多,地方苦寒,百姓唯一的收入,就是粮收,此次大旱,百姓家中尚有存粮,可这上半年的努力也全部付之一旦。”
“那个时候,百姓必然民怨四起,这涉及到百姓的利益,有人一定会借此机会,拉拢江中郡百姓,借此机会,起兵造反!”
“故而,江中郡重中之重,若不解决这件事情,隐患极大。”
苏文景出声,他认为江中郡才是所有灾情当中最可怕的一点。
原因无他,地动,雪灾,火灾,这些事情说到底是自然灾害,你可以抨击是朝廷有地方做错了,但拿这
“唯有得到神物,才能定下乾坤。”
建德皇帝语气十分平静。
“陛下英明。”
四人点了点头,也不敢继续多语。
只不过,建德皇帝的眼神却显得无比复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而此时此刻。
大夏京都。
六部震动。
杨府。
当得知大夏境内情况之时,杨开整个人几乎是瘫坐在椅子上。
“江中郡,陇西郡,东林郡,南越郡,十七颗火石.......这是天要亡我大夏吗?”
杨开身子都忍不住颤抖,他是真的绝望,他虽然不是户部尚书,但也知道这几个郡意味着什么。
随便一件事情拎出来,就是天大的灾祸。
“天命侯知道此事了吗?”
过了一会,杨开出声问道。
“陛下已经派人去通知天命侯了,大人,您快入宫吧,陛下现在雷霆大怒。”
对方开口,请杨开快点入宫。
“好。”
杨开不啰嗦什么了,起身直接朝着宫内走去。
一路前行。
快接近皇宫时,杨开便看到其余几位尚书匆匆忙忙赶去。
“胡大人,何大人,李大人。”
杨开上前,朝着三人喊了一声。
“杨大人。”
三位尚书纷纷回应,彼此神色皆然有些凝重。
“何大人,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杨开出声,直接询问户部尚书何言。
听到这话,何言满脸苦涩。
“能怎么办啊,老夫也想不出来,若是集中一件事情,老夫还有说法,五件事情堆在一起,令人头疼欲裂啊。”
何言十分苦涩,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亦或者是说,是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办法啊。
“唉。”
众尚书叹了口气,胡庸的声音不由响起。
“先不管那么多,去宫内再说吧,见到圣上,看看圣上是什么意思。”
“恩恩。”
众人没有多说,直奔皇宫内。
而与此同时。
大夏书院内。
当消息传到顾锦年耳中时,顾锦年神色也变了。
“四郡受灾,还有十七颗火石坠下?”
顾锦年色变。
他有所预料大夏王朝的灾况,但没想到一下子会变得这么恐怖,而且扎堆来了。
“侯爷,陛下让奴婢转告您,按照监天司徐太一徐大人的意思,还藏着另外一件灾祸,胜过这五件事。”
“不过此事,陛下没有传达给其他大人,只告诉您。”
报信之人开口,将这个辛秘告知顾锦年。
“还有?”
房间内,顾锦年彻底感到一种无力感。
这太夸张了。
大旱,地动,雪灾,火灾,还有陨石降落。
这绝对不是巧合,也绝对不可能是什么国运试炼。
这基本上就是要灭国啊。
如此大灾任何一个处理不当,死伤都是百万起步,内部当中,各大藩王岂能安稳做事?
尤其是宁王,顾锦年都不用多想他必然会起兵造反。
麻烦。
所有的麻烦全部堆积在了一起。
“告诉陛下,我晚半个时辰进宫。”
“再去调来受灾之地所有舆图,官员名单,快。”
顾锦年出声,他不打算现在入宫,要先搞清楚情况再说。
不然的话,去了也是白去。
“是。”
后者立刻离开,而顾锦年也直奔书院内部,找到苏文景。
“先生,大夏之灾,您知道了吗?”
顾锦年也不顾不了礼仪不礼仪了,直接推门询问。
而此时,苏文景正在写什么东西,听到顾锦年的声音,苏文景将毛笔放下,点了点头,神色也异常凝重。
“已经知道了。”
“这件事情,远比老夫想象中要可怕许多。”
“这背后绝对存在猫腻。”
苏文景出声,他一眼就看得出来,这件事情绝对牵扯太多势力了。
“先生,有什么应对之法吗?”
顾锦年出声问道。
他现在也顾不得是谁在背后搞鬼了,救灾之事,才是最主要的。
“很难解决。”
苏文景深吸一口气,深感压力。
“先看看各地情况。”
“再来想解决之法。”
“锦年,你过来看。”
苏文景出声,一下子想要想到办法,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先明白这些灾难会引发什么情况,然后在对症下药。
当下,顾锦年走上前来,看着书桌上的宣纸。
宣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不少东西。
而苏文景的声音也随之响起。
“江中郡大旱,这看似是最轻的灾情,可实际上这件事情才是最大的麻烦。”
“江中郡没有水路,再者山路奇多,地方苦寒,百姓唯一的收入,就是粮收,此次大旱,百姓家中尚有存粮,可这上半年的努力也全部付之一旦。”
“那个时候,百姓必然民怨四起,这涉及到百姓的利益,有人一定会借此机会,拉拢江中郡百姓,借此机会,起兵造反!”
“故而,江中郡重中之重,若不解决这件事情,隐患极大。”
苏文景出声,他认为江中郡才是所有灾情当中最可怕的一点。
原因无他,地动,雪灾,火灾,这些事情说到底是自然灾害,你可以抨击是朝廷有地方做错了,但拿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