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计定,斩宁王(5/6)
顾锦年完全有理由相信,太祖当年就是这个想法。
当然也设置了诸多限制,什么藩王不能随便入京,入京就是谋逆大罪。
可这些东西都没用,在真正造反者面前,总能找到一些文字漏洞。
只是推恩令不一样。
推恩令,可以有效解决藩王之乱。
“推恩令?”
“快细细说来。”
永盛大帝完全就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他望着顾锦年,期待着这个推恩令。
“此计极其简单。”
“只需要陛下发布一道圣旨,从今往后,废除藩王长幼之分,长子继承五成家产,包括爵位,而次子继承其余五成家产,外加上也可封爵。”
“扶持幼子与庶出,认可对方,不出二十年,大夏境内再无独权之王。”
“只不过,此计想要彻底平下藩王之乱,陛下必须要做三件事情。”
顾锦年出声,道出推恩令的内容。
推恩令乃是千古第一阳谋,内容也十分简单,甚至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计谋歹毒在何处。
封建社会之中,一般都是传长不传幼,宁王死后,宁王的儿子,也就是李冷秋可继承宁王王称,所有的兵马全部由李冷秋掌控。
至于李冷心,就什么都没了,至少朝廷不会给任何加封,但家庭关系好,李冷秋也会给予一些赏赐,相当于分一小部分家产给对方。
这还算是家庭和睦。
要是家庭不和睦,基本上就是养着你,或者让你去打点一下生意就差不多了。
让你这辈子荣华富贵已经算是很对得起你。
碰到一些狠茬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该杀的杀,该囚禁的囚禁,该送出去联姻的联姻,一点都不含糊。
你没有任何权力说话。
自然而然,除长子之外,其余权贵的后代,一个个都不满,但不满又能如何?
只能低头装死。
可若是朝廷下达一道圣旨,那就由不得这些藩王怎么想了。
除了宁王这种,其他藩王权贵,谁不生个十几个儿子?有些能力强的王侯,生上百个后人都不足为奇。
朝廷下达圣旨,算是给他们撑腰,等老头子一死,就可以名正言顺争夺家产了。
包括他们的娘亲,也会竭尽全力去争夺家产,你要是不给?那我就进京告状。
朝廷来收拾你。
什么?你们这些长子都不服?联合起来想要造反?
没问题,造反成本多大?你手下将士愿意带着全家老小陪你一起造反吗?
成功了还好说,没成功你全家都要死光啊。
这个时候,二公子三公子四公子,二夫人,三夫人,四夫人纷纷出面,来到这些本就内心摇摆不定的将士面前说上一句。
你何必造反呢?要不这样,你直接把大公子抓走,咱们一起合伙,让你往上走一走?
一听这话,有几个人能顶住?
就算这个属下忠心耿耿,那行,直接去找副将军。
兄弟,想转正不?
一句话的事情。
一切都是利益,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皇帝不给下面人好处,照样被反。
如果群臣没有权力,皇帝独揽大权,什么事情亲力亲为,眼中容不得一丁点沙子,认真搞三年,搁普通世界,不是暴毙就是溺亡。
放这个世界,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
扪心自问,整个大夏王朝所有权贵阶级,有几个没享受权贵福利?
把大家的底掀开,有几个鞋子上没有泥巴?
顾家都不可能干干净净,圣人世家都做不到。
这是天理。
永盛大帝是瞬间明白了这个推恩令意味着什么。
让这些权贵内斗起来,而且还是父子,妻妾之间的斗争。
这些王爷,侯爷,在外人看来,都是一等一的存在,高高在上,可在家庭内部,还不一样是人?
小妾吹点枕头风,人就麻了。
外加上长子固然重要,但其他儿子就不是儿子?指不定有些长子还不如其他儿子。
这是攻心之计。
这是阳谋。
无解的阳谋啊。
永盛大帝实在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激动,他已经能想象到,这计谋若是施行下去,各地王侯会是什么表情。
只不过,永盛大帝很好奇,顾锦年说的三件事情。
“你说。”
“朕听。”
永盛大帝强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询问着顾锦年所言。
“推恩令能否真正施行下去,完全取决陛下什么时候下达圣旨。”
“但施行和有没有效最为重要。”
“一但圣旨传递出去,只怕会激起这些藩王反感,这很有可能是一个机会,被他们拿来抨击,到时候逼迫朝廷,要么废除,要么他们就造反,这一点陛下必须要思考清楚。”
顾锦年道出其一。
“这个朕明白。”
“这推恩令,既可平定藩王之乱,但也有可能引发藩王之乱。”
“所以,推恩令之前,朕必须要杀鸡儆猴。”
永盛大帝出声,他明白顾锦年的意思。
这道圣旨,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必然会引起藩王反逆之心,很有可能会被有心之人带偏。
毕竟今日是推恩令,明日很有可能就是削藩令了。
“朕想到了。”
“杀民充匪,敲打西北二境,把这件事情公布于天下,在关键时刻,留有余地,不压迫的太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