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历史长河,古今一切帝显照,化龙魂护山河,国运昌盛(3/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倍,虽然国运不是根据龙魂体积来计算,可大夏国运至少增强了一倍有余。  

这是什么概念?  

即便是收复十二城,也不会增加这么多国运,除非踏平匈奴国,不然的话,绝对不可能增加这么多国运。  

换句话来说,顾锦年今日所作所为,间接性让大夏王朝踏平匈奴国。  

这样的功劳还不够大吗?  

倘若现在有人,说不废一兵一卒,便将匈奴国拿下,别说什么侯爵了,直接给你当王,异姓王,公爵都配不上。  

虽然国运增长和开疆扩土有本质上的区别,可顾锦年所做的事情,完完全全算得上是立功。  

三不朽之一,的确完成。  

只不过,还需要上苍认可罢了。  

人们震撼。  

而木哈尔是真不想说一句话了,都说了别闹了别闹了,就是不听。  

现在好了。  

这趟和亲,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先是自己国家第二次被削国运,然后和亲还和亲不了,顾锦年为大夏立国言,引来古今往来君王现身,身化龙魂,护中原百姓。  

如此一来的话,大夏王朝这一波简直是赚麻了。  

如此恐怖的国运,未来大夏王朝,必是风调雨顺,即便是有天灾人祸,也绝对不会闹的特别大。  

而且这国运涉及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会影响到每个地方,粮食丰收,瑞雪丰年,人才地灵,所有地方都会被影响到。  

甚至如果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开战,以大夏王朝的国运,很有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  

大夏王朝偷袭匈奴国,雷电交加,导致匈奴人无法察觉到。  

而匈奴国去偷袭大夏王朝,也可能是雷电交加,但这个雷可能一不小心就噼到他们身上。  

还没到大夏军营,就有可能死一半人了。  

这个可能性很大很大,大夏这片土地曾经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一个王朝崩塌,被人篡位,手握百万大军,而皇室遗孤逃离出去,就带了三千精锐。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不死也别想翻盘。  

可结果就是,这个逃出去的皇室遗孤,安全逃离,并且组建一支军队,前前后后十万人都没有,去跟人家百万大军硬碰硬。  

两军开战,这本来就是一件注定的结局。  

结果天降陨石,直接将对方百万大军全部砸死,就因为这个遗孤拥有国运,气数未尽。  

从而一路连胜,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翻盘,成为新帝,再一次统治这片土地千年。  

国运之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诞生的,各国都有研究,对国运看的极其重。  

更何况现在还有天命出现。  

这个时代,与众不同,得天命者,得国运,得国运者,所向睥睨。  

“走。”  

望着这一切,木哈尔是真正的难受。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这一次亏的太狠,他都不知道回匈奴国后,怎么去交代。  

二十人离开。  

城门也在这一刻打开,大夏王朝根本无惧他们,让他们离开,毕竟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留下这些匈奴人就够了,这些权贵不能留,否则还是会惹来麻烦。  

大夏王朝国运增强是好事,可这并不代表着,大夏王朝就拥有无敌的能力。  

国运增强,利在千秋,需要时间去发酵。  

如此。  

随着木哈尔等人离开后,一道圣旨也在这一刻宣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和亲之事,已然作废,然大夏国运,因临阳侯世子顾锦年所增,此为永盛第一功。”  

“故,赐顾锦年三枚王珠,由礼部着手,赐侯爵之位,拟侯称,京都选址,建侯府,待及冠之日,一同举办封侯大典。”  

“同,国运增强,此乃君民同乐,设宴京都流水席,庆祝七日。”  

“再大赦天下。”  

圣旨颁布,赏赐顾锦年三枚王珠,刚好凑齐十二枚,但这封圣旨的意思可不仅仅只是这么简单。  

十二王珠是十二王珠,凑齐十二王珠后,是由礼部来提交封侯之事,皇帝这边做最后的审批。  

可顾锦年这明显就不一样,十二王珠照样赏赐,但封侯并非是因为十二王珠的原因,而是顾锦年今日所做的一切,值得封侯。  

绝对值得。  

圣旨宣布,刹那间百姓是欢呼的,皇帝论功行赏,在百姓眼中看来,这是应该的。  

为大夏做了实事,就应该给予赏赐,封个侯爵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可对于百官来说,陛下这个旨意,有些不妥。  

顾家如今已经是树大招风了,若再给顾家封个侯,那岂不是坐实了第一权贵?  

说实话,这不是一件好事,对于顾家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对于别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万千宠爱全在顾家一人身上,大家心里平衡吗?  

倘若按功劳论,的确很多人做不到顾锦年这个程度,增加大夏国运,他们做不到。  

可为大夏出生入死,为永盛大帝卖命,这功劳就真比不上吗?  

侯爵是可以世袭的。  

这种东西谁不想要?成为侯爵,就是权贵中的权贵,每一个侯爵都不是一般人,是人上人。  

谁心里不起波澜?  

而对礼部来说,现在就封个侯爵,那以后呢?必然是公爵吧?  

倘若顾锦年往后再立下一些功劳,是不是可以封王了?  

对于朝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