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设麒麟阁,大夏王朝,再起祸端,边境屠村,举国之怒(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靠着安稳年代吗?  

真打仗了,反而不敢乱来,攘外必先安内,上上下下都是眼睛盯着你。  

永盛大帝也在考虑中。  

只是看到这帮人如此嘴脸,这才有气,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跟自己那个外甥比,都是废物,一个个都是趴在大夏王朝的吸血蛆。  

永盛大帝走了。  

留下面面相觑的文官,武将们则一个个大喜过望,虽然他们知道,皇帝没有完全答应,可最起码有这个想法就是好事啊。  

真要开战,他们的权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朝堂之上就更有说话权力了。  

未来一定是文官吃香,这一点他们知道。  

可乘着自己现在还有权利,完全可以把自己后代安排的妥妥当当。  

对他们来说,利益很大。  

最终,百官退朝,离开皇宫后。  

杨开立刻拉着何言以及胡庸二人,前去太子府。  

让太子去劝说陛下。  

不过,朝堂内的消息,也逐渐传了出去。  

大夏意图开战,剑指匈奴,理论上这种大事,应当是传不出去的,谁传谁得死,如此大的事情,要是提前传出去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百官也不蠢,纷纷谨言慎行。  

京都内有不少悬灯司和镇府司的探子,没有人找死。  

但这消息就是传开了,不知道是谁带的头。  

消息传出后,百姓一片叫好,对京都百姓来说,打仗不是一件坏事,反正再怎么打,京都百姓还是一样过日子。  

能在京都混上一口饭的,也绝对不会因为战争苦巴巴。  

天子脚下的优势就是这个。  

一时之间,京都各处都在讨论此事,对他们而言,打是好事,打出国威。  

甚至一些戏台立刻换了曲子,都改成了关于战争的曲子。  

可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次日。  

京都邸报发行,边境屠村之事十分惹眼。  

百姓得知此事,一时之间,可谓是民怒四起。  

屠村之事,违背天理,当初大夏内乱就发生了不少次屠村事件,那个时候环境问题,还可以忍让。  

如今大夏王朝蒸蒸日上,可谓是国泰民安,盛世来临,还发生这种事情,百姓如何不怒?  

一些文人墨客,更是写诗怒骂匈奴。  

起战之心,如同燎原星火一般,逐渐烧起来了。  

但消息传的太快,明显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企图让百姓愤怒起来,从而逼迫朝廷开战。  

在酝酿情绪。  

往圣堂内。  

当京都邸报传来后,这些学子也纷纷开始咒骂不已。  

“这群匈奴,当真是畜生,我大夏盛世之时,竟然还敢屠村?当真是活腻了?”  

“恨未成将,否则我必马踏匈奴。”  

“这些匈奴崽种,若有朝一日,我为将军,直破王庭,斩王灭国。”  

愤怒之声接二连三响起。  

往圣堂内。  

顾锦年看着这份京都邸报,不由皱起眉头。  

因为这有些不同寻常。  

匈奴人应当不会这么蠢,抢掠银两钱财这是常态之事,可屠村之事,有些没必要。  

抢牛羊银两,大夏有心无力,只能多加防范,也惹不起什么是非。  

可这个节骨眼上,匈奴国屠村,这就是赤果果的挑衅大夏。  

完全没有必要啊。  

更主要的是,匈奴国的国运被削,按理说更应该夹着尾巴做人?  

搞这出做什么?  

真就不怕大夏发兵?  

大夏国库虽然银子是不多,可真要放下手头上所有事情跟你打,直取王庭有些夸张,但借此机会,夺回十二城还是问题不大的啊。  

无非是付出一定的代价罢了。  

“这群狗东西,若我皇爷爷不把他们杀光,等有朝一日,我登基后,必然亲自率兵,御驾亲征,王庭留名。”  

一旁的李基开口。  

他前几天一直在太子府,因为孔家的事情,被喊回去教育了一顿,用李基的话来说,他爹没吃饱饭,打的不算特别狠。  

昨日才重新回到学府的。  

毕竟第一次去孔家,结下梁子以后,谁都知道大夏诗会自己要与孔家争斗。  

太子喊他回去也是为了不惹麻烦,倒也是合情合理。  

此时此刻,李基坐在一旁,满脸凶狠。  

给李基脑袋打了一巴掌,顾锦年有些轻蔑。  

“就你这个脑袋瓜,还想直取王庭?”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别净想些有的没的,御驾亲征?万一出了事,你被匈奴国活捉,大夏王朝就得完。”  

顾锦年十分认真道。  

李基这娃吧,虎头虎脑的,说聪明吧也挺聪明,但都是小聪明,真要让他指挥三军,御驾亲征,很有可能就是白给。  

运气不好被抓了,那就麻烦了,千古笑话就不说,大夏王朝就真要吐血。  

某战神就是例子。  

“锦年叔,你别看我读书不咋地,我骑马射箭绝对没问题,武道也没落下,而且我自幼跟皇爷爷学习兵法,假以时日,必然直取王庭。”  

李基有些不服气了。  

说他读书不行,他认。  

可你要说他兵法上不行,他真不认。  

“行,那我问你,你率领十万大军,面对敌方十万大军对战,摆在你面前有一条河,将士们连夜渡河后,士气低弱,你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抱着必死之心出战?”  

顾锦年看着李基,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