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京都沸腾(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赐爵伯位,良田万亩,黄金万两,奇珍珠宝若干。”  

“另赐,刑部苏怀玉大夏金令一枚,武道古经三卷,各类丹药,赐悬灯司右副指挥使之职,良田万亩,黄金万两,奇珍珠宝若干。”  

“此番,朕愿君臣同贤,流芳百世,后世观之。”  

声音响起。  

来自大夏皇宫。  

是永盛大帝的声音。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赏赐金银珠宝,土地良田,更主要的是,加骑一马,增卫两千。  

镇国公出行,七马拉车。  

天子出行,九马拉车。  

现在增加了一匹马,这就是异姓王的待遇,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荣耀,没有之一。  

而且增卫两千,代表着可以再扩张两千护卫,在京都当中。  

这间接性代表着无限的信任与认可。  

当下。  

一道道声音也接连响起。  

“恭贺镇国公。”  

“贺喜镇国公。”  

这是满朝文武的声音,随着皇帝开口,他们也跟着道喜。  

可没有一个人是傻的。  

皇帝的心思到底怎样,没有人知道。  

说皇帝开心吧,异姓王待遇完全没错。  

可问题是,古今往来有几个异姓王有好下场的?  

说不开心吧,增两千卫的意义在哪里?倘若当真对顾家产生不悦,还给顾老爷子增加两千铁骑?  

这明显不可能。  

君心难测,伴君如伴虎。  

在这一刻彻彻底底显露出来了。  

“多谢陛下。”  

“老臣叩谢。”  

“老臣愿为大夏开疆扩土,为陛下横扫一切,愿我大夏,万世不朽。”  

国公府内。  

顾老爷子神色严肃,他朝着皇宫方向,叩拜下来,显得恭恭敬敬。  

大夏并无跪拜礼,除非是祭祀之事,否则无需跪拜。  

然而顾老爷子却叩拜下来,在诸多人眼中,这是一种不同的讯号。  

是服软。  

也是一种表态。  

“老夫多谢陛下,除大夏金令,其余一切赏赐,老夫愿换金银,捐赠苦难百姓。”  

苏文景给予回答,他拒绝这些封赏,这在许多人眼中极为合理,毕竟他是准半圣,如今得到天命,注定将成为半圣。  

这些荣华富贵在他眼中,压根就不算什么。  

而苏怀玉,却立在原地,似乎还有些没反应过来,所以一语不发。  

“夫子高尚。”  

永盛大帝出声,随后看向镇国公所在之地,再次出声。  

“国公客气。”  

“过些日子,花灯节之日,入宫相见,朕也有些事,想与国公好好详谈。”  

“今日,天命显世,大夏得九道天命,实乃普天同庆,宣朕旨意,除江南,淮西,燕北,金陵四处疆省,其余郡府,免除半年粮税,再者大赦天下,与民同乐。”  

永盛皇帝的声音再度响起。  

或许是真的心情极好。  

一开口,便免除半年粮税,当然主要地区没有免除,针对的都是略微穷苦之地。  

而且大赦天下,在儒道学子眼中,是一件好事。  

不过很快。  

京都上上下下的目光,再一次落到了一个人身上。  

苏怀玉。  

镇国公得到天命气运,人们惊讶是惊讶,但没有任何一丝想法。  

甚至认为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苏怀玉不一样。  

他刚刚从大牢出来,大部分人不认识他,而即便是认识他的人,也不敢相信,这家伙居然能得到天命气运。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有何作用。  

可老天爷给的东西,能差到哪里去?  

故此,许多人开始将算盘打在苏怀玉身上了,京都上上下下,不少权贵世家,在一瞬间起了拉拢念头。  

可以说,苏怀玉刹那之间,成为了整个京都最靓的崽。  

而不等苏怀玉反应什么。  

有人便已经主动找来了。  

只是。  

此时此刻。  

顾家当中。  

随着所有气息全部消失。  

顾老爷子这才缓缓回到房内。  

而房内。  

顾锦年却有些不知该说什么的样子。  

他望着自己爷爷,刚想张嘴说话。  

顾老爷子却微微摇了摇头,紧接着提起笔来,在宣纸上写下一行字。  

“一切照旧,少言为上。”  

落笔之后,顾老爷子将宣纸拿起,放在烛火之上,直接烧毁。  

他一句话不说。  

无形当中,又说了许多听不见的话。  

没错。  

这道天命气运,没有选择顾老爷子。  

而是选择了顾锦年。  

老爷子原本过来只是看看顾锦年。  

却没想到天命气运会落在顾锦年身上。  

好在的是,一刹那间,天命气运的异象消失,全部内敛于顾锦年体内。  

而老爷子也在第一时间封住了顾锦年的丹田之境。  

随后以雄厚的武道真气,演化成金色光芒。  

在外人看来,天命气运选择的是他,而不是顾锦年。  

天命气运,并不是说可以让人瞬间脱胎换骨,从外表上来看,没有任何变化。  

至于到底有什么变化,无人知晓。  

顾锦年也不清楚。  

因为进入体内的天命气运,直接被古树给吞噬了。  

导致顾锦年看起来更为普通。  

只不过,顾锦年一开始不理解,自己爷爷为何这么做。  

可现在,顾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