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深夜谈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太孙李基砸伤礼部尚书的事情,瞬间在宫中炸起了锅。  

上至皇帝,下至宫女太监,无一不为之震撼。  

堂堂二品大员,当代大儒,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脑袋被开瓢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啊。  

顾锦年本想留下来看看情况,可惜的是宫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自己留下来不好,强行被母亲宁月公主带走了。  

等回到顾家后,自己母亲李氏则前往正殿,将宫内的事情告知临阳侯。  

顾锦年则是自己回到房内休息。  

回到房中。  

顾锦年熟练的拿出纸笔,今天发生的事情,让他明白了几个道理。  

一来,自己现在名声的确不好,不仅仅是在民间,在官员当中只怕也很烂。  

礼部尚书杨开乃是当代大儒,又掌握实权,这种人要是颠倒是非黑白,皇帝都怕,更何况自己。  

名声这种东西,要看身份,身份越高,越得在乎名声,尤其是未来要步入朝堂。  

这件事情很重要。  

自己必须要洗刷冤屈,还自己一个清白,否则的话,以后麻烦更大。  

二来,如今也算是得罪了太孙,虽然看似是孩童之间的玩笑,可无论如何自己惹来了麻烦,这件事情必须要牢牢记在心里,倘若以后继续恶化,那自己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这个还好,短暂时间影响不大。  

三来,就是大夏书院。  

礼部尚书已经把话说的很明显了,等自己到了大夏书院,就要慢慢收拾自己。  

用脚指头想都能想到,杨开已经跟大夏书院的人打好了招呼,自己若是在大夏书院犯一个错误,那估计就是劈头盖脸的骂。  

指不定还会动起手来,这一点也要好好注意,以防万一。  

“算起来还有二十天左右,大夏书院就要开始了。”  

“这二十天内,必须要潜心读书,看看古树能带来什么好东西。”  

顾锦年心中嘀咕道。  

他将自己目前的处境问题写了下来,三个主要问题。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溺水之事。  

只不过,这件事情暂时没有任何头绪,也有可能是个误会,自己多想了。  

摇了摇头。  

顾锦年没有继续多想什么了,端起圣贤书,便开始阅读。  

与此同时,顾锦年也进入脑海当中,观看古树,望着新长出来的怨气果,动了动意念。  

当下果实坠下。  

这颗怨气果,来自于大夏皇帝,但却比之前的要大数倍,这就证实了一点,地位越高,或者境界越高,产生的怨气就越多。  

随着果实坠下,金色光芒弥漫,很快又是两张古符出现。  

真言子母符伴随着古符出现,一道信息也出现在顾锦年脑海当中。  

“居然是这玩意?”  

顾锦年有些咂舌,这张符有些古怪,不按套路出牌,不是说贴了这张符,对方就说真话。  

而是贴了这张符后,对方无论说什么,自己都可以瞬间感应是真是假,所以分母符和子符。  

子符贴在对方身上,母符可以感应出来。  

这玩意,说好不算好,但说坏也不坏。  

如果贴对了人,那这东西价值不菲,能带来巨大的好处。  

整体来说,是一件好东西。  

往后自己真的从政了,无论是上司还是下面人,碰到棘手的贴一张,很多事情就清晰了。  

有用。  

只不过,顾锦年更希望来点实质性的东西,毕竟自己现在除了家庭背景好之外,其他都很平平无奇。  

所以才没有这般的兴奋。  

但不得不说的是,皇帝的怨气就是多啊,随便折腾一点,就能得到奖励。  

顾锦年心中暗道。  

就如此。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一直过了两个时辰。  

万籁俱静。  

整个侯府安静无比,连虫鸣声都少了许多。  

房内。  

一盏青灯相伴,顾锦年认认真真的读书。  

一缕缕的才气涌入体内。  

数量不多,但胜在持续。  

顾锦年并非是为了才气而读书,每一本书他都极其认真去阅读,而后去理解意思,从中获取道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一缕缕才气涌入体内。  

不然的话,怎可能光读书就能凝聚才气。  

重点是学。  

大约丑时。  

顾锦年略感疲倦,他将一本大儒所著的书籍放下,长长吐了口气。  

算起来的话,他已经二十三个时辰没有睡觉了。  

连续两三天不睡,满是倦意。  

不过这次读完这本书,收获不小,既明白了一些思想道理,也增加了部分才气。  

这些才气全部涌入了古树之中,即将形成儒道果实。  

“睡觉。”  

起身伸了个懒腰,顾锦年打算睡觉,可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忽然响起。  

“年儿。”  

声音响起。  

顾锦年吓一跳,将目光看去,发现是自己爷爷,整个人都麻了。  

“爷爷,你怎么在这里?”  

顾锦年的确有点麻,大半夜的突然来个人在房间,得亏顾锦年有点定力,不然直接鬼叫起来了。  

“年儿,看样子你真的有觉悟了,能苦读到深夜,爷爷当真欣慰,比你那几个没出息的叔叔好太多了,不愧是我孙子。”  

顾元出声,他满脸慈祥,眼中也充满着喜悦骄傲。  

他一个时辰就来了,只不过发现顾锦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