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张翼丧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刘循对付夏侯渊出动了四千人马,还有将近四千人用来防备阳平关的张郃,带队的主将是两个新人张翼和句扶,刘循还把郑度留下指挥。  

刘循这边激战正酣,张郃也带人卷起冲天的黄尘杀了过来。  

刚一交手,张翼和句扶便爆发出了惊人的斗志,初生牛犊不怕虎,可打了一会,张郃突然带兵掉头后撤。  

句扶愣了一下,犹豫着不知该不该追击,张翼却生性要强,抢功心切,想也不想就带人追了上去。  

一路之上杀了不少曹兵,张翼愈发得意,追着追着,前面出现了一处山谷。  

刘循所选的屯兵的位置,虽然是阳平关的后方,但中间毕竟还隔着一段距离。  

打仗,没有直接在敌人眼皮子低下扎营的。  

半路上出现山谷,张翼也没有多想,他立功心切,恨不能亲手把张郃干掉,好立下头功。  

只可惜,刚进入山谷,突然半山腰骤然一波冷箭迎头盖脸的射了下来,张翼大吃一惊,“不好,中计了!”  

张翼急忙挥刀抵挡,拨打飞落的箭雨,仗着本领不俗,张翼暂时还算安然无恙,可身旁的将士,却毫无准备,成群成片的倒在血泊中。  

冷箭无情,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几乎把整个山谷都给遮蔽了,箭雨一波又一波,一个又一个益州兵中箭落马,轻者受伤,重者当场被射成筛子。  

“噗噗噗!”  

铁质的弩箭狠辣无情的传进人的身体,不断的发出瘆人的声音,益州兵惊恐着惨叫着,像无头苍蝇一样,除了等待死神的降临,甚至都不知该做些什么。  

张翼从来没有过独自带队的经验,还非常稚嫩,这一次注定要为自己的鲁莽冲动,付出代价!  

益州兵的斗志迅速跌入谷底,幸好此番张翼仅仅带来了一千多益州兵,要不然,刘循留下的一半人马极有可能全军覆灭。  

毫无斗志的益州兵被突如其来的死亡巨浪吓懵了,许多士兵来不及取下绑在背上的盾牌,直接就被射成了刺猬。他们在倒地前发出凄厉的惨叫声,震撼着同伴的心神。  

许多骑兵甚至被连人带马钉死在山壁之上,身子还兀自不停的抽搐着。  

箭雨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没有尽头一样,伴着箭雨射入山谷,谷中顷刻间升腾起淡淡的血雾,这种疯狂的密集攻势,宛如雪崩,让益州兵的斗志全面崩溃,侥幸不死的士兵慌乱不错,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跑乱撞。  

张翼懊悔不跌,扯着嗓子喊了几声,根本无济于事,情知无法控制,只能硬着头皮随着士兵向谷口逃去。  

刚刚冲出谷口,还没等喘口气,猛一抬头,张翼惊恐的瞪大了眼睛,面前出现了一队人马,为首一人,白面短须,一身镔铁玄甲,跨马持枪,眉宇间颇有几分儒雅的气度,正是敌将张郃,原河北四庭柱之一!  

张郃面无表情的看了张翼一闪,没等张翼做出反应,大手一挥,便带人冲了上来。  

身处绝境,张翼咬牙拼死跟张郃激战,勉强打了十几个回合,便被张郃一枪挑落马下。  

心口中枪,随着张郃把枪抽了回去,鲜血顿时喷涌而出,也飞快的带走了张翼仅剩不多的生命力。  

在生命弥留的最后一刻,张翼满心悔意,不甘心的回头往刘循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  

他的人生才刚刚起步,本打算跟着刘循建功立业,闯一番威名,只可惜,他却遇到了最难对付的敌人,雅歌将军张郃!  

张郃虽是武将,却熟读兵法战策,闲暇之时手不释卷,最喜欢的就是《诗经》,是个能出口成诗的儒将!  

跟关羽一样,关羽喜欢读《春秋》,百看不厌,张郃身上也极有文人的气息。  

杀了张翼之后,张郃一摆手,再次掉头来到益州兵的营地。  

“嗯?”  

见张郃去而复返,句扶暗吃一惊,不用想,他也猜到了张翼中计了。  

张翼离开的时候,句扶心里便非常不安,没想到,被自己猜中了。  

两军再次交手,张郃一上来便让人用旗杆挑起张翼的首级,以此来激怒益州兵,重挫益州兵的士气。  

果不其然,不少将士都被激怒了,群情激愤,眼珠子都瞪圆了。  

张郃打了一阵,拨马就撤,想故技重施,因为张郃杀了张翼,使得不少益州兵失去理智,想也不想就追了上去,关键时候,句扶大声喝止“不要追击,违令者杀!”  

句扶别看平日里白白净净,斯文有礼,关键时候也是个杀伐果断的狠角色。  

句扶带着执法队,挡在队伍的前面,一连砍杀了十几个追击的益州兵,总算制止了众人。  

一旁观阵的郑度,赞许的点了点头,也来到近前,当即传令,“从现在开始,所有人务必再次坚守,谁敢轻易离开,格杀勿论!”  

这一下,倒是给张郃出了一个难题。  

即便益州兵人多势众,张郃也不是很担心,他有的是应对之策,可是益州兵却死守原地,按兵不动,如此一来,张郃无论用任何计策,都无法奏效,只能正面展开冲杀。  

张郃后撤了一段距离,冷静的观察益州兵的排兵布阵,见他们扼守在一处山口,阵型严整,守备森然,张郃沉吟了片刻,嘴里轻轻的发出一阵冷笑。  

“看来,也只能正面强攻了!”  

“大戟士,出列!”  

张郃一摆手,队伍骤然分开,原本跟在队伍后面的八百名重装步兵,全部迈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